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9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222篇
林业   282篇
农学   329篇
基础科学   66篇
  166篇
综合类   1374篇
农作物   298篇
水产渔业   434篇
畜牧兽医   531篇
园艺   156篇
植物保护   59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金刺梨黑斑病主要于开花期危害幼嫩的果梗,果梗受害后产生黑色干腐病斑,导致整个花序从果梗处脱落。对黑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通过形态学特性、致病性测定、rDNA-ITS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该病主要由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acc.)的Phomopsis.capsici真菌引起。  相似文献   
42.
摘 要:在澳洲坚果园进行病样采集时,发现一种叶部病害,为明确该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将采集的病叶进行分离,并运用科赫法则测定致病性,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和分生孢子形态都与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其ITS序列与小孢拟盘多毛孢的ITS序列的同源性为99%,将引起澳洲坚果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PDA培养基最有利于病原菌生长,培养3天后,菌落直径达62.9 mm,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硫酸铵,病原菌在15-30 ℃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病原菌在pH为4-11范围内均可生长,pH为7时生长最佳,全光照有利于病原菌生长。本文首次报道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引起澳洲坚果叶斑病。  相似文献   
43.
以柑橘褐斑病高抗品种Lw8,中抗品种L2,高感品种Lw14为实验材料,通过孢子喷雾法使柑橘褐斑病菌感染柑橘叶片,研究接菌0d、1d、2d、3d、6d、8d、10d时,柑橘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几丁质酶(CHT)酶和β-1,3葡聚糖酶(GLU)含量及活性变化规律与品种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接种前,两个抗病品种Lw8、L2中的POD、SOD、PAL、PPO 、GLU、CHT活性显著高于高感品种Lw14,CAT活性则与高感品种Lw14相近;接种后,3个不同抗性品种中SOD、POD、CAT、PAL、PPO 、GLU、CHT 7种防御酶活性较对照明显提高,但不同品种增加幅度不一致,除CAT外,其余6种防御酶活性均表现为抗病品种Lw8、L2增幅显著高于高感品种Lw14,且两个抗病品种一般在接菌3d内6种防御酶活性迅速升高并达到峰值;而高感品种Lw14防御酶(除CAT外)活性或增幅较小或较两个抗病品种滞后。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不同抗性品种接种褐斑病菌后7种防御酶的活性动态变化与柑橘品种抗病性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4.
摘要:为了明确红阳猕猴桃褐斑病主要病原菌及适宜的防治药剂,采集贵州省水城区红阳猕猴桃褐斑病的标样,通过组织分离、纯化,致病性检测,形态学观察,分子检测及系统发育分析确定病原菌种类,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药剂对该病原菌生长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分离纯化得到的病原菌的形态特[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建设项目(黔科合服企[2019]4004);贵州科学院青年基金(黔科院J字[2021]21号);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1]一般234) 作者简介:苏文文(1992-),女,河南灵宝人,硕士,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研究。E-mail:275272042@qq.com;*为通讯作者:李苇洁,女,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猕猴桃栽培和育种研究,E-mail:lwj024333@163.com]征与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形态特征相似,将分离菌株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相关菌株的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发现该菌株与黄瓜多主棒孢霉菌的相似性达到96%以上。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最低浓度可抑制菌丝生长,其次为40%戊唑醇悬浮剂、80%乙蒜素乳油、30%吡唑嘧菌酯乳油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0002 mg/L、 0.0743 mg/L、0.0871 mg/L和0.5025mg/L。红阳猕猴桃褐斑病主要由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侵染引起,以上5种药剂均可作为防治红阳猕猴桃褐斑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45.
46.
细菌性黑斑病严重影响芒果产量和商品质量, 是芒果生产上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该病由野油菜黄单胞菌芒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mangiferaeindicae)引起,几乎遍布热带亚热带芒果产区,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综述了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的症状、分布与危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病原及其遗传多样性和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及有效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银海枣褐斑病的病原鉴定与化学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东省新近发现的一种银海枣叶部病害进行了病原鉴定,该病病原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以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该病害进行化学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在参试的11种杀菌剂中,叶斑净和世高的防治效果最好,对病斑扩展的抑制率分别达52.82%和33.62%.  相似文献   
48.
玉米灰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桂清  陈捷 《华北农学报》2006,21(3):100-104
从我国玉米品种资源中首次成功筛选出9个具有广泛血缘代表性的自交系,即沈137,78599-1,Mo17,478,C8605-2,E28,598,Va35,K12,作为玉米灰斑病菌的生理分化鉴别寄主;8个主栽品种,即沈试29,沈试31,铁单9,掖单13,丹413,丹玉18,沈农87,东单54,作为辅助鉴别寄主,从而确定了玉米灰斑病菌生理分化鉴别寄主体系。采用田间成株期鉴定,高粱粒灌心法进行接种,根据在鉴别寄主上的发病等级,将采自北方玉米主产区的23个玉米灰斑病菌菌株划分成5个致病类型。研究表明,我国玉米灰斑病菌存在一定程度的致病性分化,通过病级评价可将23个玉米灰斑病菌菌株分成5个致病类型,其中致病类型I为强致病类型,致病类型IV为弱致病类型,Ⅱ,Ⅲ2组致病类型介于两者之间,而致病类型V属于不确定类型。研究结果为我国玉米品种抗性鉴定、灰斑病流行监测和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浙江第一古樟就地保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浙江第一古樟的生长现状调查、生长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古樟保护与景点建设相结合,筑堤保树与改路保树、拆庙护树相结合,以低水位人工湖指示地下水位高度,通过泵提排水控制古樟地下水位等古樟就地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0.
Soybean bacterial spot disease caused by Pseudomonas syringae pv.Glycinea which is a bacterial disease seriously affects soybean yield.Ten soybean germplasms and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 population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resistant trait after inoculated with P.sg (P.sgneau001) in this study.High-density genetic mapping was obtained by specific length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 (SLAF-seq) of 149 RILs population which was derived from the crossing between Charleston and Dongnong594.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0 germplasm resources had four resistant germplasms included highly resistant cultivar Charleston,four susceptible varieties included Dongnong594 and two moderately resistant cultivars.Five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s) were detected in RILs population by the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CIM) method,and located on Linkage Group (LG) D1b (chromosome two),LG C2 (chromosome six) and LG H (chromosome 12),respectively.LOD scores ranged from 2.68 to 4.95 and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percentage was from 6% to 11%.Six candidate genes were detected,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gene annotation information.Four of them had relationship with protein kinase activity,protein phosphorylation and leucine rich repeat (LRR) transmembrane protein,which had high expression after inoculated with P.sg by qRT-PC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