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林业   1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是三明市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属财政全额拨款公益型事业单位。其历史可追溯到1961年成立的三明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从小到大,由弱至强,至今已走过50周年的发展历程。按照时间的顺序和三明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动,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划分为: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三个阶段。1997年机构级别从副处级事业单位升格为正处级事业单位。为  相似文献   
12.
城市墓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墓园的概念,对国内外墓园历史发展做了系统回顾,归纳了墓园景观规划的4个特点,指出墓园是城市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城市墓园景观规划设计内容,包括位置选择、规划指导思想、面积规划、分区规划、道路规划、植物规划、小品规划。总结了国内墓园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墓园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廖朝林  郭杰  林先明 《现代农业科技》2010,(23):376-377,379
介绍了湖北恩施紫油厚朴的历史沿革,总结了紫油厚朴规范化种植研究进展,并根据其产业发展历程,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当地紫油厚朴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图书分类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世界公认的我国最早反映图书分类体系的著作,也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图书分类法,是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编成的《七略》;到三国、西晋时,由于学术思想不断变化,典籍与日俱增,为了适应当时类分图书的要求,我国图书分类法的又一系统——四部分类法也就随之诞生。之后宋代还有郑樵的图书分类法。到了20世纪初,杜威十进分类法开始传入我国。受其影响,国内图书馆界许多学者经过不断的探索创新,终于创立了我国自己的现代图书分类法。其中在全国推行较广最具有代表性的图书分类法主要有三部:分别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分类法》(简称《人大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科图法》)。  相似文献   
15.
地摊经济贯穿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在历史的考验下发展至今。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众多企业倒闭,失业人口数量大幅增加,经济亟待复苏,地摊经济顺应时代的呼唤而迎来新生,进而遍地开花。然而地摊经济不是疫情下的临时"救急药",它使城市更加具有烟火气息,它的发展具有更加长远而深刻的意义,未来实现常态化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高晨曦  任晓萌  胡潇  黄艳 《中国茶叶》2020,(4):19-23,35
抹茶,起源于中国,兴于唐而盛于宋,在中国茶文化里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文简要介绍抹茶的定义、抹茶的保健功效、历史沿革,以及我国抹茶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研究利用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抹茶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埃塞俄比亚茶叶生产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塞俄比亚全称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紧邻肯尼亚,地处北纬3°-15°,东经33°-48°,面积110.36万平方公里,人口5988.2万。全国有80多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非洲大国。埃塞俄比亚素称非洲屋脊,土地辽阔,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小粒种咖啡和许多其他植物的原产地。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50%的国内生产总值、65%的出口额、85%的就业直接来自于农业。咖啡在埃塞俄比亚经济中占有独特的地位,约85%的农产品出口总值、60%以上的出口所得外汇来自于咖啡。埃塞俄比亚于1974年摆脱封建统…  相似文献   
18.
杭州西湖四季花木景观,即"春桃"、"夏荷"、"秋桂"、"冬梅",在西湖植物景观营建演进历史中,通过文人间的唱和,与书画、诗词、园林营造相互补益,至南宋确立为西湖四时幽赏之代表性景物,与宋"西湖十景"相呼应,成为杭州"四时节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代中国特有的以四季变迁为标志的时空观,为后代文学、艺术、园艺之母,成为江南地域文化中历时最为悠久的四季花卉景观,游赏风俗延续至今。四季花木是西湖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其欣赏活动则是西湖文化于千年传承中的重要体现。四季花木不仅在西湖独自成景,更与西湖十景等诸多景观密切相关,展现了古代士大夫阶层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方式。因春夏秋冬四季变迁而形成的赏花活动,也深刻地影响到了自古以来杭州这座城市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节奏,并成为一种风俗固定下来延续至今,成为市民阶层生活方式和理想的重要体现。本文以四季花木(春桃、夏荷、秋桂、冬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代文献的研读,探讨了杭州西湖四季花木景观的历史沿革,分析了4种植物与杭州西湖之间相互关联的独特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几十年来,从(广东)省内到省外,从国内到国外,人们一提到工夫茶,总要举潮汕工夫茶(或称潮州工夫茶)为例,对孟臣罐、若琛杯,对“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津津乐道。 潮汕工夫茶被称为广东三宝(1),潮汕地区的品茶习俗被视为工夫茶品饮艺术的代表,在中国茶艺之林一枝秀出,使后人得以了解中国茶艺的璀灿和中国茶道的精博,有人说:“中国茶道在潮汕”,这话绝非“信口开河”,而是有一定道理的。饮茶遍及潮汕城乡各个角落,潮汕人对茶具及品饮程序的讲究是全国少有的。 何谓潮汕工夫茶?我们可以从工夫茶名称的来历、工夫茶品饮程…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的历史沿革、自然风貌及鹿科动物自然保护现状,提出了严防鹿只逃逸与法律保护并举、从治理"白色污染"与给鹿只增加营养入手防治"瘤胃食滞",防范秃鹫危害以及加强森林防火等对策,以加强对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鹿科动物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