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林业   48篇
农学   77篇
基础科学   1篇
  29篇
综合类   404篇
农作物   120篇
水产渔业   105篇
畜牧兽医   351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212.
In the effort to improve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iminosugars, we report the synthesis of lipophilic iminosugars 10a–b and 11a–b based on the one-pot conjugation of both enantiomeric forms of N-butyldeoxynojirimycin (NBDNJ) and N-nonyloxypentyldeoxynojirimycin (NPDNJ) with cholesterol and a succinic acid model linker. The conjugation reaction was tuned using the established PS-TPP/I2/ImH activating system, which provided the desired compounds in high yields (94–96%) by a one-pot procedure. The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the lipophilicity of 10a–b and 11a–b is supposed to improve internalization within the bacterial cell, thereby potentially leading to enhanced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However, assays are currently hampered by solubility problems; therefore, alternative administration strategies will need to be devised.  相似文献   
213.
为探究宁夏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 Ehrhart ex Willd.)精油成分、抑菌功能及安全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精油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法(GC-MS)进行成分分析,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其对3种菌的抑菌圈直径,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并通过cck-8法检测大籽蒿精油对于2种皮肤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宁夏大籽蒿精油的主要成分为母菊薁(29.61%),樟脑(4.80%)、桉叶油醇(4.32%)、异木香酸甲酯(4.02%);精油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781 μg/mL,最低杀菌浓度为0.3125 μg/mL;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0.0195 μg/mL,MBC为0.078125 μg/mL;当精油浓度小于100 μg/mL时对角质细胞(HaCaT)和皮肤成纤维细胞(NHSF)均无毒性。综上,宁夏地区大籽蒿精油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且安全性较高,以上结果为宁夏大籽蒿精油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为当地脱贫致富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14.
为得到对番茄晚疫病原菌有更好抑制作用的生物药剂,对15种中药进行筛选,并进行配伍抑菌研究,得出最佳三配伍抑菌组合为青蒿∶五味子∶乌梅=1∶4∶1,抑菌圈直径达到了56 mm,最佳配伍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7.82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1.25 mg/mL,对生长曲线的抑制作用明显。将该中药配伍液稀释500~1 000倍时,其抑菌率明显高于典型化学抑菌剂。  相似文献   
215.
魔芋葡甘聚糖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一种实验室自制的魔芋葡甘聚糖季铵盐衍生物(KGM-g-DMAE-BC)的合成以及抗菌性能。正交试验优选出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70℃,单体质量比(mKGM∶mDMAE-BC)1∶5,引发剂用量0.7 mmol/L,反应时间3 h。悬菌定量实验结果表明:KGM-g-DMAE-BC(接枝率为38.5%)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在振荡作用15 m in后,平均灭杀率分别为99.99%、94.26%和99.99%。  相似文献   
216.
为探究百里香酚对鱼源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抑菌效果和作用机制,从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体内分离得到一株维氏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氟苯尼考、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耐药。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生长曲线来评价百里香酚对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活性;通过测定百里香酚对其细胞膜通透性、可溶性蛋白、乳酸脱氢酶活性和DNA的影响,结合电镜观察细菌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百里香酚对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明显,MIC为256μg·mL-1,MBC为512μg·mL-1。经512μg·mL-1的百里香酚作用1 h后,维氏气单胞菌液电导率极显著(P<0.01)上升,DNA外渗量迅速上升至(115.6±0.5)mg·L-1。经512μg·mL-1的百里香酚作用后,维氏气单胞菌的可溶性蛋白明显变少,细菌乳酸脱氢酶活性在2、4、6、8 h分别极显著(P<0.0...  相似文献   
217.
为改善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性能,将纳米氧化锌(Zno Nanoparticles,Zno NPs)和葡萄皮红(Grape-Skin Red,GSR)加入大豆分离蛋白(Sov ProteinIsolate,SPI)中制备SPI/ZnO NPs/GSR复合膜,对复合膜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葡萄皮红、ZnO NPs和大豆分离蛋白以1:2:25的质量比制备复合膜时,相对于SPI/ZnO NPs膜,葡萄皮红可提高ZnO NPs和大豆分离蛋白的相容性,改善ZnO NPs在SPI膜中的分散性,并与ZnO NPs发挥协同作用提高SPI膜的机械性能、耐水性能和热稳定性(P0.05)。SPI/ZnO NPs/GSR复合膜相比较于SPI膜,拉伸强度从1.37 MPa升至3.28 MPa,熔点从194℃升至231℃,含水率从34.41%降至25.37%,水蒸气透过系数从5.57×10~(-12) (g·cm)/(cm~2·s·Pa)降至4.74×10~(-12) (g·cm)/(cm~2·s·Pa)。此外,复合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能,抑菌圈直径随着活性成分的添加呈上升趋势(大肠杆菌:SPI 膜无,SPI/ZnO NPs 膜 2.29 cm,SPI/ZnO NPs/GSR 膜 2.36 cm;金黄色葡萄球菌:SPI 膜无,SPI/ZnO NPs 膜 2.32 cm,SPI/ZnO NPs/GSR膜2.42 cm),在活性包装应用中具有极大潜力。研究结果为大豆分离蛋白基薄膜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8.
食品防腐保鲜是食品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延长食品的货架期,保持食品新鲜、不变质,需要在食品中添加防腐剂。阐述了几种植物提取物、动物提取物和微生物防腐剂及其防腐机理。  相似文献   
219.
付莉  陈二兵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0):296-300
酪蛋白抗菌肽作为一种新型抗菌剂,分子量较小、热稳定性强、水溶性好、无免疫原性、对人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饲料行业中。因此本研究利用碱性蛋白酶水解酪蛋白,以碱性蛋白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为影响因子,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应用Centure-Composite Desig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以酪蛋白水解液抑菌圈直径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对水解条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结果表明:酶解温度、酶浓度、酶解时间对酪蛋白水解液抑菌圈直径影响显著;酪蛋白抗菌肽制备的最佳工艺为:水解温度为55.73℃,酶添加量为0.67%,酶解时间为66.07 min。回归方程预测酪蛋白水解液抑菌圈直径理论值可达到21.66 mm,3次验证实验的平均抑菌圈直径为21.67 mm,与理论最大值接近,可见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酪蛋白抗菌肽制备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220.
以生长菌落数为评价指标,研究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对高温煮熟鱼肉的防腐效果;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纯化和16S rDNA测序技术鉴定导致高温煮熟鱼肉腐败变质的细菌;运用滤纸片法测试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对腐败变质细菌的抑菌活性;通过测定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对腐败变质细菌生长曲线、导电率及生物大分子含量的影响研究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在储藏15 d内,30 mg·mL-1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能完全抑制高温煮熟鱼肉中细菌生长;分离、鉴定了2株导致高温煮熟鱼肉腐败变质的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T-10、Alcaligenes faecalis T-9;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对这2株腐败菌具有中敏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10~20 mm),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6.0 mg·mL-1和20.0 mg·mL-1;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通过破坏菌体细胞膜的完整性,致使生物大分子物质外溢而发挥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