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21篇
农学   65篇
  32篇
综合类   193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采用蘸根方式外源添加不同质量浓度油菜素内酯(BRs)处理刺槐幼苗,研究刺槐苗在盐胁迫条件下生长、光合及叶绿体结构的变化,为盐碱地造林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1年生刺槐苗为研究对象,用不同质量浓度(0.1,0.3,0.5mg/L)BRs对苗木进行蘸根处理,然后经100mmol/L NaCl胁迫处理50d后,以未添加BRs和未进行盐胁迫处理的刺槐苗为空白对照(CK1),以未添加BRs只进行盐胁迫处理的刺槐苗为胁迫对照(CK2),观测分析苗木的形态和水分生理指标、光合色素、基础光合参数和叶绿体超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CK1相比,CK2的苗高/基径和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P0.05)降低,比叶重显著(P0.05)增加,盐害指数显著(P0.05)上升;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显著(P0.05)下降,叶绿素a/b有所上升;叶片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均有所下降,气孔限制值(Ls)上升;叶片叶绿体超显微结构遭到破坏,叶绿体排列松散,形态肿大,嗜锇颗粒减少,类囊体片层松散,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与CK2相比,外源添加BRs的各处理苗高/基径增大,除0.1mg/L BRs处理外其他处理的比叶重均有所下降,叶片相对含水量上升,盐害指数显著(P0.05)降低;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a/b上升;刺槐叶片Pn提高,0.5mg/L BRs处理可以增加盐胁迫刺槐苗叶片的Gs,并维持一定的Tr、Ci和WUE;通过观察叶片叶绿体结构,发现0.5mg/L BRs处理能够使盐胁迫刺槐苗维持一定的叶绿体数,保持叶绿体结构的完整和类囊体片层的紧密度,增加嗜锇颗粒数目,维持叶绿体基本功能。【结论】盐胁迫刺槐幼苗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而BRs蘸根处理能够使刺槐幼苗在盐胁迫下维持一定的光合作用,提高苗木的耐盐性,其中以0.5mg/L BRs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甘蔗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和光合速率的影响,明确氮素影响甘蔗光合作用的细胞学机理,为甘蔗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GT11、ROC22和GXB9为试验材料,在温室内进行桶栽试验,设低氮、中氮和高氮3个施氮水平,即分别施用0、150和300 kg/ha尿素,于伸长期取叶片样品分析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叶面积、比叶重和叶绿体超微结构,并测定光合速率.[结果]3个甘蔗品种叶片的SPAD和叶面积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GT11和ROC22的比叶重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下同),GXB9的比叶重在中氮水平最低.GT11在高氮水平下叶绿体超微结构正常;ROC22在中氮水平下叶绿体数量最多,但基粒片层数量显著少于高氮水平;GXB9在中氮水平下叶绿体数量最多,基粒片层与高氮水平时无明显差异.GT11和ROC22的净光合速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GXB9净光合速率在中氮水平最高.[结论]甘蔗光合速率与叶绿体数量、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基粒片层数量密切相关,且均受甘蔗品种和施氮量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63.
64.
盐胁迫对二倍体马铃薯叶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经12次轮回选择适应长日照的二倍体马铃薯富利亚(Solanum phureja,PHU)与窄刀薯(S.stenotomum,STN)杂种(PHU-STN)耐盐无性系BD54-8和盐敏感无性系BD57-3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受盐胁迫后叶部细胞超微结构的差异。BD54-8和BD57-3的试管苗培养在含有NaCl浓度为0、30mmol·L-1的MS培养基,采用H-765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拍照。结果表明,BD54-8和BD57-3在未经盐胁迫时,细胞膜、叶绿体及线粒体均保持完整,超微结构没有差异。耐盐无性系BD54-8经盐胁迫后,细胞膜、叶绿体、线粒体仍清晰可见,超微结构没有明显变化;盐敏感无性系BD57-3经盐胁迫后,细胞膜受到严重破坏,叶绿体外形受损,内部出现空泡化现象,线粒体外膜模糊、嵴减少。由此可知,耐盐无性系BD54-8比盐敏感无性系BD57-3受到的破坏轻,细胞膜、叶绿体及线粒体可作为二倍体马铃薯耐盐性鉴定的细胞学指标。  相似文献   
65.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方法改进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制备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用改进后的方法测定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能有效的避免方法误差,具有快速、准确、重现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66.
棉花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棉花叶绿体基因组也有了新认识。本文概述了棉花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进展,从棉花叶绿体基因组的图谱、功能基因的克隆及研究、叶绿体RNA编辑以及叶绿体转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并对其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7.
以沙生植物银沙槐(Ammodendron argenteum)幼苗为实验材料,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结合丙二醛(MDA)和细胞膜透性的测定,观察干旱胁迫对银沙槐子叶期幼苗的叶肉细胞及下胚轴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分析干旱胁迫对银沙槐幼苗细胞超微结构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叶绿体变形、外被膜波浪状、断裂不完整。同时,基粒和基质类囊体膜结构模糊,基粒弯曲、膨胀、排列混乱;线粒体膜完整性低、内部嵴消失、空泡化。细胞膜透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均升高,显著高于对照(P0.05),细胞膜结构受到破坏,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子叶的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显著高于下胚轴(P0.05),细胞器形态变化早于下胚轴,表明下胚轴耐旱性相对于子叶较强。子叶中线粒体受损晚于叶绿体,线粒体的耐旱性要比叶绿体强。不同组织间及同一组织不同细胞器之间对干旱胁迫反应的差异,可能是植物组织细胞应对外界不利环境的一种防御反应。干旱胁迫下超微结构的变化反映了细胞内膜系统的紊乱和伤害,而膜系统的伤害可能是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的结果。  相似文献   
68.
光强对水稻叶色白化突变体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水稻叶色突变体——高光A和9522中脉白苗期对光强的响应,在光照培养箱中采用遮光法,观测了6种光强下2个水稻叶色突变体及其野生型的出叶速度、苗高和叶绿体色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相同生长期内,各种光强下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叶龄和苗高均小于野生型,且高光A比9522中脉白对光强更敏感.高光强下的高光A叶片白化表现最明显,而9522中脉白的叶片白化最明显表现在低光强.2个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叶绿体色素含量与野生型差异最小时的光强均为90001x,但高光A和9522中脉白的差异最大时的光强分别为21000lx和18000lx,这为今后深入研究2个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内在机制提供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69.
为了研究玉米"两用系"9417雄穗不育的分子机制,以玉米光温敏雄性不育系9417的不育和可育2种状态的植株为材料,利用SDS-PAGE、质谱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对其幼穗分化敏感期叶片中叶绿体差异表达蛋白质组进行分离和鉴定。电泳图谱显示,光温敏雄性不育、可育株在雄穗分化发育敏感时期叶绿体表达蛋白至少存在4条显著的差异条带,其中No.1、No.2是可育株中存在而不育株缺失的条带;No.3、No.4是不育株存在可育株中缺失的条带。质谱分析共鉴定出4种蛋白质:①AOL_s00004g466、②luc7-like protein 3-like、③putative T3SS effector EspN2-2、④ABC transporter ATP-binding protein。可育株中No.1为假定蛋白,No.2蛋白的U1-snRNP成分在RNA的加工和修饰中起介导自身与帽结合蛋白相结合的作用;不育株中No.3蛋白具T3SS效应,No.4蛋白在膜上ATP结合区域具单向转运底物的作用。叶绿体出现差异蛋白质,可能与雄性败育、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70.
对黄叶突变体-黄玉B的叶绿体超微结构和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型和突变体在相同的叶龄期,叶片内叶绿体个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野生型的叶绿体基质浓厚、基粒片层堆叠比较整齐、有序,突变体基质较淡、基粒片层堆叠比较松散。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黄叶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命名为xl(t);用SSR分子标记将xl(t)定位在第11染色体RM5349和RM21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82 cM和2.34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