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3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林业   76篇
农学   151篇
基础科学   7篇
  89篇
综合类   829篇
农作物   110篇
水产渔业   64篇
畜牧兽医   456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18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通过测定天然芸苔素内酯对水稻幼苗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以及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对水稻幼苗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活力的影响,研究天然芸苔素内酯减轻胺苯磺隆对水稻药害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其作用机理与水稻幼苗GSH含量、GST活性变化没有太大相关性,可能与其能间接激活水稻幼苗ALS活力有较大相关。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不同品种或组合对甲磺隆耐药性差异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水稻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比活力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比较其对甲磺隆的敏感性水平,探讨了水稻不同品种或组合的耐药性差异机制。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或组合ALS对甲磺隆均较敏感,当甲磺隆浓度为100 μg/L时,对ALS比活力抑制率达60%以上,且活力百分比与甲磺隆浓度对数成直线负相关关系,相关程度显著或极显著;活体条件下ALS活力均受到甲磺隆不同程度的抑制,但同一品种ALS活力不随甲磺隆浓度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变化。在甲磺隆浓度相同时,活体条件下所有供试水稻品种ALS活力均显著高于离体条件下的ALS活力,影响程度与植株耐药性差异基本一致,说明甲磺隆在水稻体内存在较强代谢失活作用,代谢失活差异是水稻不同品种或组合对甲磺隆的耐药性差异机制。  相似文献   
13.
由α-苯氧基丙酸酯出发,合成了取代氨基(或芳氧)磺酰基苯氧丙酸酯,并测定了它们的除草活性。所有的化合物均经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测结果表明上述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4.
农杆菌介导的蝴蝶兰基因转化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柴明良  金斗焕 《园艺学报》2004,31(4):537-540
 针刺后的蝴蝶兰‘White Hikaru’的类原球茎(PLB),与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和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p£)的pCAMBIA 1300一SmGFP的根瘤农杆菌LBA4404 共培养,培育出了转基因的蝴蝶兰。经绿色荧光蛋白检测和Southern印迹,证实了再生植株中含cop基因和hpt基因。  相似文献   
15.
浸叶法证明,多杀菌素(spinosad)、乙酰氨基阿维菌素和虫螨腈比阿维菌素对粘虫表现出更高的杀虫活性。其杀虫活性分别比阿维菌素高5倍、8倍和3.7倍。  相似文献   
16.
综合论述了DNA甲基化与基因组印记的最新研究进展,论述了它们的生物学意义,并阐述了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利用对氟化物高度敏感的家蚕品种733新和高度耐受性品种T6构建耐氟近等基因系,对回交15代的近等基因系群体从幼虫2龄眠起开始至4龄第3天连续添食200 mg/kg Na F溶液浸渍的桑叶,调查蚕体重要代谢酶类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表达和酶活性的变化。解剖获取4龄3 d幼虫中肠组织进行双向电泳分析的结果显示,近等基因系群体中耐氟个体中肠的GST表达量比敏感个体明显上调。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ST基因在耐氟个体与敏感个体中肠、血淋巴、脂肪体和马氏管中的相对表达量,并对5龄1~6 d幼虫中肠、血淋巴中的GST酶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家蚕对氟化物的抵抗力可能与体内GST酶活力的强弱有关,由于受氟化物刺激的诱导,可能导致GST基因表达水平发生了变化。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家蚕耐氟机制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8.
放牧对武功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功山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退化草甸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表现为0-20cm土层20-40cm土层,除20-40cm土层轻牧和中牧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无显著差异外(P0.05),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2)可溶性碳氮含量在0-20和20-40cm土层间无显著差异(P0.05),均表现为在0-20cm土层轻牧显著大于中牧和重牧(P0.05);3)碱解氮和易氧化碳含量表现为在不同土层,轻牧和中牧含量均显著高于重牧(P0.05);4)土壤β-葡萄糖甘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甘酶和脲酶活性表现为在不同土层下,轻度和中牧均显著高于重牧(P0.05);5)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土壤β-葡萄糖甘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甘酶和脲酶活性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9.
通过原核表达和镍柱亲和层析获得纯度达95%以上的重组旋毛虫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rTs-GST),相对分子质量26 000。分离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体外培养至第7天,加入rTs-GST和rTs-GST+LPS刺激48h后,收集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和ELISA分析。流式结果显示:rTs-GST可抑制由LP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表面MHC-II和CD 86表达率的升高。ELISA结果显示:rTs-GST可促进DC分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抑制由LPS诱导的促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分泌。因此,旋毛虫可能通过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改变DC活化和成熟,诱导T细胞向Th 2方向发展,从而调节宿主免疫反应达到长期寄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探讨乙烯非敏感型花卉衰老相关的分子机理。[方法]以大丽花花瓣为材料,利用双向电泳、质谱分析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分离、鉴定花瓣衰老相关蛋白质及其编码基因。[结果]从大丽花透色期、盛花期和衰败期花瓣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中,检测到44个表达量差异在2倍以上的蛋白质斑点,从中分离、鉴定了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水解酶(xyloglucan endotransglycosylase/hydrolase,XTH),其表达量随花瓣的衰老进程而持续增加,属于一种衰老相关蛋白质。以大丽花花瓣RNA为材料,设计一对简并引物,通过RTPCR技术克隆了大丽花花瓣XTH基因的c DNA序列,其编码区序列全长882 bp,编码293个氨基酸残基(基因登录号HM053613.1,命名其为Dp XTH1)。聚类分析表明,Dp XTH1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的XTH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分离、鉴定的大丽花Dp XTH1属于植物XTH家族,其生物学功能与大丽花花瓣的衰老进程及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