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8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278篇
林业   282篇
农学   274篇
基础科学   338篇
  204篇
综合类   2067篇
农作物   148篇
水产渔业   148篇
畜牧兽医   1131篇
园艺   122篇
植物保护   117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289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兽医学报》2019,(7):1269-1274
为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和新城疫病毒(NDV)共感染对DF-1细胞的致病作用,本试验将IBDV和NDV以单独/共同形式感染DF-1细胞,镜下观察可见共感染组最早在感染48 h后出现细胞病变现象(CPE),其他感染组在72 h后出现明显CPE;细胞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共感染组在48 h出现明显下降,在72 h显著低于其他组。感染上清中共感染组与单感染组病毒增殖曲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24~72 h处于病毒增殖期。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共感染组细胞内NDV核酸载量均显著高于单感染组,其IBDV核酸载量在48 h高于单感染组;共感染组MDA5转录水平在24 h显著低于其他组,在48 h显著高于其他组;各感染组Ⅰ型IFN转录水平受到明显抑制,其中共感染组IFN-β转录水平显著低于单感染组。本研究结果表明IBDV与NDV共感染导致细胞病变加剧并促进胞内病毒复制,明确了病毒共感染具有协同致病作用;还发现病毒共感染导致MDA5-IFN信号通路出现异常,这为下一步解析IBDV与NDV共感染对宿主天然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协同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2.
《中国兽医学报》2019,(7):1325-1329
本研究从河北省奶牛场有腹泻症状2月龄左右的犊牛粪便中分离卵囊,进行病原分离与虫株鉴定。采集腹泻犊牛的新鲜粪便24份,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抗酸染色法检测隐孢子虫卵囊,观察卵囊形态、大小。提取卵囊基因组DNA,进行18S rRNA基因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对扩增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进一步确定分离虫株隐孢子虫的种类/基因型,根据18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确定虫株亲缘关系。结果显示,5份样品检出隐孢子虫卵囊,感染率为20.83%。形态学观察卵囊呈长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5.0~8.2)μm×(4.2~6.3)μm,平均大小为6.6μm×5.3μm,卵囊指数为1.24,鉴定分离虫株为安氏隐孢子虫。PCR扩增出预期大小为1 188 bp的特异性片段,序列分析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与安氏隐孢子虫AB089285.2株、AB513856.1株、AY954885.1株的同源性为98.7%~98.8%,进一步表明分离的隐孢子虫虫株为安氏隐孢子虫。在种系进化关系上,分离株与安氏隐孢子虫AB513856.1株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为揭示河北省奶牛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特征,实施有效防制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3.
《中国兽医学报》2016,(6):889-895
为了解山东省不同地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变异情况,本研究汇集了2012-2013年间从山东省不同地区发病家禽中分离到的25株H9N2亚型AIV,采用RT-PCR技术扩增其HA基因,并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5株病毒HA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683bp,共编码560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5%~100.0%和93.8%~100.0%;遗传进化分析表明25株病毒分离株均属于欧亚分支中的Y280-like亚分支;HA蛋白有7~9个潜在糖基化位点,其中218位糖基化位点缺失,145位新增糖基化位点;25株病毒分离株HA蛋白裂解位点均为RSSR↓GIF,符合低致病力AIV的特征。受体结合位点较保守,234位受体结合位点均为L(亮氨酸),仅198位受体结合位点存在变异。分离的病毒株具有与人唾液酸α-2,6受体结合的特性,此类毒株的流行在公共卫生上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94.
《中国兽医学报》2016,(4):623-629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掌握新疆油鸡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情况,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克隆并测序分离毒株的HA和NA基因,并对其分子特征及全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新疆油鸡分离株的HA和NA基因均属于欧亚分支中的A/CK/BJ/94谱系,HA基因与A/CK/BJ/94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依次为90.2%和91.9%,NA基因与A/CK/BJ/94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依次为89.3%和90%。分离毒株HA基因的裂解位点为-PSRSSR/G-,符合低致病性AIV的序列特征,HA基因具有人样受体结合的特征(Leu~(234))。HA基因在313位发生突变,比同一谱系的BJ/1/94多1个糖基化位点,NA基因在44位发生突变,比同一谱系的BJ/1/94在该位点多1个糖基化位点,NA基因在3个红细胞吸附区域发生多处突变。试验结果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跨种传播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为了解广东地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与变异情况,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期间从广东省不同地区的猪场所采集的640份血清样品进行PRV野毒检测,结果显示,广东省的血清阳性率超过25%。针对PRV g E基因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对来100份病料进行PCR鉴定。对筛选为阳性的病料分别进行g E主要抗原表位序列和TK全基因扩增,分别得到约800 bp和1000 bp大小的特异性目的条带并将其测序。利用DNAstar和MEGA软件将测序结果与国内外已发表的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到的PRV毒株核苷酸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且与国内流行毒株进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96.
职业教育的跨界性要求其必须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实现多方合作,开展协同创新。当下职业教育校企协同创新存在着追求目标不一致、合作地位不对等、合作资源有限等现实困境,为此探索在理念更新、机制模式强化、层次提升等方面的路径选择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畜牧与兽医》2016,(3):16-20
为了解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广西分离株的遗传变异情况,采用RT-PCR技术扩增了10株从2011~2014年广西不同地区分离的H9N2亚型AIV的HA基因片段,并对所得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0个毒株的HA基因全长1 683 bp,编码560个氨基酸;10株分离株的裂解位点均为PSRSSR↓GLF,为典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征序列。10株分离株234位氨基酸均为L,具有与哺乳动物唾液酸α-2,6受体结合的特征。分离株与参考毒株HA基因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均较高,分别为79.3%~98.7%和85.0%~98.6%,均属欧亚种系,其中与A/Duck/Hong Kong/Y280/97亲源关系较近。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上证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近年来未发生较大变异。  相似文献   
998.
对采自黑龙江省某鹅场莱茵鹅盲肠内的线虫进行形态学鉴定,然后采取PCR方法扩增虫体核糖体ITS序列,进行序列分析并以ITS序列为标记基因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该线虫与其他虫体的进化关系。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虫体为异形同刺线虫(Ganguleterakis dispar),该线虫ITS序列全长为957 bp,其中ITS-1,5.8S和ITS-2大小分别为424 bp,157 bp和376 bp。应用BI,MP,NJ 3种方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相同,在尖尾目线虫的分支中,本研究的5条异形同刺线虫聚集在一起,与同科的鸡异刺线虫亲缘关系较海绵异刺线虫和Heterakis dahomensis接近。该结果为禽类异形同刺线虫病的分子鉴别诊断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将EIAV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在驴胎皮肤细胞中连续传代,分别提取第13代、18代、21代、23代、26代病毒培养物的前病毒DNA,以LTR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前病毒LTR,并进行克隆及测序分析。与本实验室已测定的驴白细胞毒株LTR的序列比较发现,驴胎皮肤细胞毒株LTR的U3负调节区出现大段的插入、点突变、缺失,U3增强子区变异较小。将LTR片段插入到pCAT-basic载体CAT报告基因前,转染驴胎皮肤细胞,通过检测CAT表达量来评价LTR的启动子活性。驴胎皮肤细胞毒株LTR的启动子活性随着病毒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强,而驴白细胞弱毒株LTR的启动子活性很低。  相似文献   
1000.
在畜禽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疗效,人们常常将数种药物配合在一个处方中联合应用,尤其是在饲料及输液中添加的药物越来越多,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往往出现配伍禁忌的问题。这就要求兽医临床工作人员要了解各种药物的配伍禁忌,以及产生配伍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