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水产渔业   203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史氏鲟(AcipenserschrenkiBrandt)是黑龙江大型名贵经济鱼类。分类学上隶属于鲟形目、鲟科、鲟属。因其吻的腹面、须的前方生有若干疣状突起,故地方名又称“七粒浮子”。史氏鲟主要分在在黑龙江干流中下游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等水域内,现主要产量集中在黑龙江的同江至抚远江段,渔获物中常见体重10-35公斤,最大体重达100公斤以上。该鱼是鱼中名品,它肉厚、骨软,全身都可食用。实践证明,人工淡水养殖的体重在5公斤以下的活体,肉质优于三文鱼,其软骨、鱼肝、鱼肠、鱼肚、鱼筋可烹制成几十道风格各异的名菜;它的软骨具…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介绍史氏鲟从黑龙江南移至莆田市养鳗池的培育技术研究结果。培育过程仔鲟成活率达74.5%,人工配合饲料驯化转口率达88.7%,从二日龄苗种培育成平均体重690g。并对史氏鲟南移培育生长的基本要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3.
史氏鲟隶属鲟形目、鲟科、鲟属。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均有分布。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现只有在黑龙江水域才能扑到。史氏鲟是我国现存鲟鱼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名贵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54.
黄芪对史氏鲟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灌服的方法研究了黄芪Astragalus m em branaceus水煎剂对1 龄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分3组进行,每组放史氏鲟10尾,每日灌服1次黄芪水煎剂,剂量均按每100 g鱼体重灌服0.3 mL药液,相当于黄芪(干物质)的用量为日投喂饲料重量的0.5%(A组)、1.0%(B组)和2.0%(C组),对照组鱼灌服蒸馏水。结果显示:A组和B组的史氏鲟被灌服黄芪水煎剂后,血浆及各组织中的溶菌酶含量呈升高的趋势,C组鱼的不同组织变化不一,但均无统计学意义;史氏鲟血浆中的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无显著变化,但B组和C组史氏鲟肝脏中的NO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C组史氏鲟肝脏中的NOS活性也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对史氏鲟血浆及肝脏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有增强作用,尤其B组鱼的SOD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黄芪能显著降低史氏鲟血浆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提高史氏鲟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5.
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及其杂交种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4个群体5种组织(心、肝、肌、眼、肾)的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和乙醇脱氢酶(ADH)3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同工酶在各自群体内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4个不同鲟鱼群体间也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差异,可作为区分这4种鲟鱼的生化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56.
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鱼肉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史氏鲟鱼肉的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证实史氏鲟鱼肉蛋白质中的两种限制氨基酸赖氨酸和含硫氨基酸的评分分别为163、123,必需氨基酸指数为108,远远高于FAO模式的理想蛋白;精氨酸含量为62.62mg/g,占氨基酸总量的6.51%;支链氨基酸含量为162.94mg/g,与芳香氨基酸的比值为3.52,是一种具有保肝功效、有利于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营养价值较高的蛋白质;其脂肪酸组成的营养价值比大部分的海、淡水鱼低.  相似文献   
57.
史氏鲟精子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史氏鲟精子形态和超微结构。精子具有顶体、头部、中段和单鞭毛等部分。顶体长0.99±0.06μm,宽0.87±0.09μm。细胞核从后往前逐渐变细,前端宽度为0.88±0.04μm,后端宽度为1.26±0.06μm,细胞核长7.29±0.32μm。核内含有3条核管(E),核管上行至顶体下行至植入窝而止。中段紧接头后部,长为0.51±0.12μm,宽0.91±0.05μm。中段含有线粒体、中心粒复合体和鞭毛的起始部分。线粒体分2~3层排列,线粒体中可见髓样嵴结构。在细胞核与中段接合部细胞核向内凹陷形成植入窝,纤维体位于植入窝内,其后是中心粒复合体。中段后缘延长为袖套,袖套腔中含有线粒体、脂质空泡。鞭毛从袖套中伸出,由轴丝组成,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  相似文献   
58.
史氏鲟受精卵、仔鱼和幼鱼的运输试验于信勇,田希文,王云山,陈海涛,苗玉琴(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佳木斯154002)史氏鲟(AcipenserschrenkiBrandt)是黑龙江特产鱼类之一,由于它的经济价值高和自然资源的下降,近年来就其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59.
试验说明在水温17.4~18.8℃的除氯自来水和20.0—21.0℃浅层井水的环境中,漂白粉对史氏鲟的最低致死浓度范围均为0.5~1mg/l,安全浓度值为0.5mg/l,不同浓度的漂白粉对史氏鲟的致死时间随着浓度的增加而缩短。  相似文献   
60.
史氏鲟是《国际濒危动植物种贸易公约》附录II保护物种,我国采取了人工增养殖放流等技术措施进行资源养护。在史氏鲟的幼鱼培养过程中,养殖集约化程度高,生活环境和行为状态的改变以及人工所投饲料的营养不平衡都可直接或间接导致史氏鲟机体病变。由于史氏鲟的人工养殖历史较短,对史氏鲟病害的系统研究还未开展,历来关于史氏鲟病害的报道较少。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