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8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1篇
  13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旨在探索长链非编码Tubb4b基因(lncRNA-Tubb4b)是否具有蛋白编码能力及其对Tubb4b基因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在lncRNA-Tubb4b中添加起始密码子ATG、0/1/2个的T尾和Flag标记,通过构建载体、脂质体转染和Western blot等技术对lncRNA-Tubb4b蛋白编码能力进行分析;随后...  相似文献   
182.
孢虫杀     
【主要成分】阿苯达唑。【性状】本品为类白色粉末。【药理作用】本品通过与线虫的微管蛋白结合发挥作用,与β-微管蛋白结合后,阻止其与α-微管蛋白进行多聚化组装成微管,微管是许多细胞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有丝分裂、蛋白装配及能量代谢等细胞繁殖过程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83.
孢虫杀     
【主要成分】阿苯达唑。 【性状】本品为类白色粉末。 【药理作用】本品通过与线虫的微管蛋白结合发挥作用,与β-微管蛋白结合后,阻止其与α-微管蛋白进行多聚化组装成微管,微管是许多细胞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有丝分裂、蛋白装配及能量代谢等细胞繁殖过程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84.
豆科植物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近年来,我国对大豆、苜蓿等豆科植物的刚性需求快速增长.但是,豆科植物产量却增加缓慢.除了品种本身和种植模式等因素,外界的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严重限制豆科作物的生产及产量提高.本文综述了豆科微管蛋白对干旱胁迫、重金属胁迫和光系统调节的响应,讨论了豆科微管如何参与病原菌入侵和Ca2...  相似文献   
185.
[目的]掌握达氏鲟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基因(MAP1LC3B)的表达模式,为后续研究MAP1LC3B基因功能及揭示达氏鲟的抗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ACE技术从达氏鲟组织中克隆MAP1LC3B基因,通过ProtParam、TMpred、Phyre2及Singal 4.1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AP1LC3B基因在达氏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达氏鲟MAP1LC3B基因cDNA序列全长2208 bp,包含378 bp的开放阅读框(ORF)、202 bp的5'端非编码区(5'-UTR)和1628 bp的3'端非编码区(3'-UTR),编码125个氨基酸.MAP1LC3B氨基酸序列含有GABARAP泛素结构域、Agt7结合位点、脂化位点和维管束蛋白结合位点.达氏鲟MAP1LC3B蛋白由18种氨基酸组成,其中谷氨酸(Glu)含量最高(占9.6%)、丙氨酸(Ala)含量最低(占1.6%);蛋白分子量为14743.01 Da,理论等电点(pI)为8.92,不稳定系数为65.12,总平均亲水性为-0.484,是一种不稳定的疏水性蛋白,且不存在跨膜结构,也无信号肽序列.MAP1LC3B基因在达氏鲟鳃、脑、皮肤、头肾、前肾、脾脏、中肾、心脏和肠道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以在鳃和肠道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显著高于在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结论]达氏鲟MAP1LC3B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在鳃和肠道黏膜免疫组织中高表达,表明自噬参与达氏鲟黏膜免疫过程,调节机体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86.
【目的】探究赤霉素喷洒处理诱导新疆杨产生2n花粉的可行性及其对花粉母细胞微管骨架的影响,旨在开发诱导效果好且价格低廉的新型化学诱变剂,构建高效的林木多倍体育种技术体系。【方法】以新疆杨雄花枝为试验材料,利用醋酸洋红染色法、免疫荧光法等方法,在观察新疆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的基础上,开展了赤霉素喷洒处理诱导新疆杨2n花粉产生及其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微管骨架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新疆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历时约4 d,且存在明显的不同步性。减数分裂时期、喷洒次数、减数分裂时期和喷洒次数的交互作用、以及喷洒次数和赤霉素浓度的交互作用均对2n花粉诱导率具有显著影响。利用50μmol/L的赤霉素溶液于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期对新疆杨花粉母细胞进行7次喷洒处理是诱导新疆杨花粉染色体加倍的最佳处理组合,2n花粉诱导率达到(8.83±3.10)%。与对照组相比,在最佳处理条件下,新疆杨花粉母细胞末期Ⅱ相邻子核之间的辐射状微管部分缺失,导致2个相邻子核间胞质分裂失败,从而产生核复原现象,形成三分体,进而发育成一个单倍性配子和一个2n配子。【结论】赤霉素喷洒处理可诱导新疆杨花粉染色体加倍,获得一定比例的2...  相似文献   
187.
昆虫方面研究提示自噬在病毒侵染增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虾类自噬研究报道极少,了解虾类细胞自噬将为虾病害免疫研究开辟新的思路。自噬相关蛋白LC3是自噬过程的标志性蛋白,存在于自噬体膜上,前期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红螯光壳螯虾自噬相关蛋白LC3(CqLC3)和微管蛋白α-tubulin (Cqα-tubulin)具有互作关系。为深入揭示红螯光壳螯虾细胞自噬体的运输途径,本实验通过体外重组构建了蛋白表达载体pET-HISCqLC3和pET-GST-Cqα-tubulin,并诱导表达,利用亲和层析法分别纯化获得HIS和GST融合表达蛋白HIS-CqLC3和GST-Cqα-tubulin,利用GST pull-down实验验证发现,CqLC3与Cqα-tubulin存在相互作用。微管抑制剂长春新碱解聚微管后,利用MDC染色法检测自噬体发现,红螯光壳螯虾细胞微管解聚破坏后自噬体积累增多,细胞不能正常完成自噬反应,因此可知,红螯光壳螯虾细胞自噬体可通过CqLC3与微管相互作用,微管在红螯光壳螯虾细胞自噬过程中对自噬体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次揭示了虾类细胞自噬反应中自噬体的运输途径,研究结果为虾类细胞自噬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