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存在一龄性早熟和二龄正常成熟两种现象,为了解其后代养殖性能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利用构建的一龄早熟家系和二龄正常成熟家系,评估了其子一代在成蟹养殖阶段的生长、存活率、产量、生殖蜕壳和性腺发育,结果显示:(1)正常家系的子一代在8月和10月的平均体重(70.45±18.62)g,(95.87±34.44)g高于早熟家系的平均体重(58.93±16.33)g,(95.56±25.26)g,甲壳长和甲壳宽在7、8和10月份,正常家系显著高于早熟家系,4-10月二龄正常成熟家系的特定增重率(SGR,(1.48±0.45)%/d)低于一龄早熟((1.65±0.12))%/d;(2)一龄性早熟家系完成生殖蜕壳的时间早于二龄正常家系,一龄性早熟家系在8月份的生殖蜕壳率为85%,高于正常家系(75%),但两者的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3)就最终养殖效果而言,尽管正常成熟家系子代的存活率和平均产量比早熟家系分别高出14%和17%,但两种家系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河蟹二龄成熟家系子代在成蟹阶段的生长性能优于一龄早熟家系子代。  相似文献   
22.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1龄性早熟是目前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为全面了解中华绒螯蟹 1龄性早熟性状对其子代相关性状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 1 龄性早熟自交家系(PI)和 1 龄性早熟与 2 龄正常成熟杂交家系(PHN),综合评估其养殖性能和可食率。结果表明:(1)在扣蟹养殖阶段, PI 组 F1扣蟹平均体重始终大于 PHN 组;PI组 F1雌体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早熟率均高于 PHN组,雄体则较低,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I组 F1雌体成活率显著低于 PHN 组(P<0.05),雄体略低于 PHN 组;PHN 组总产量较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扣蟹终体重呈正态分布, 3.00~8.99 g 终体重扣蟹比例较高。(2)在成蟹养殖阶段,生长前期(3 5 月)PI 组平均体重低于PHN 组,生长后期(7 9 月)则以 PI 组为高;3 5 月和 7 9 月 PHN 组 F1WGR 和 SGR 均高于 PI 组,而 5 7 月则以 PI组为高;PI组 F1生殖蜕壳和性腺发育略早于 PHN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来看, PI组 F1成活率和产量均高于 PHN组,但饵料系数显著低于 PHN组(P<0.05);PHN组 F1体重<125.00 g和≥250.00 g的成蟹百分比较高,两组体重<125.00 g 的成蟹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就总可食率(TEY)而言, PI 组 F1TEY 高于 PHN 组;就肥满度(CF)而言, PI组 F1雌体高于 PHN组,雄体则较低,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 1龄早熟自交组 F1具有扣蟹平均体重大、早熟率略高,成蟹生殖蜕壳较早、成活率和产量高的特点;而 1 龄早熟与 2 龄正常成熟杂交组F1则具有扣蟹成活率和产量高,成蟹生殖蜕壳略晚、饵料系数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3.
为改良威海地区仿刺参的生物性状,在水温20.0~22.0℃,盐度30.0~31.0,幼体密度0.2个/m L的条件下,以中国威海的仿刺参群体(W)和韩国东海岸浦项市的仿刺参群体(P)为亲本,采用群体内自交和群体间杂交的方法建立了WW(W♀×W♂)、WP(W♀×P♂)、PP(P♀×P♂)等3个试验组,并于幼体孵化选育后,先后进行了为期11 d的浮游幼体培育和近1年的苗种中间培育(水温3.0~30.0℃,盐度28.0~31.0),测算了各组浮游幼体、稚参、幼参的生长速度。结果表明,组间受精率、孵化率、变态附着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浮游阶段,各组在大耳幼体时期的体长差异极显著(P0.01),WW组的体长最大[(1 121.5±68.4)μm],在小耳幼体、中耳幼体、樽型幼体时期各组的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在中间培育阶段,WP组的苗种生长速度先慢后快,其330日龄苗种的平均体质量最大[(123.6±8.6)mg],且与其余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表明,威海仿刺参群体与浦项仿刺参群体的杂交子代在90日龄以前表现为杂种劣势,在90~330日龄表现为杂种优势,杂种优势率为31.5%。试验还发现300~330日龄的PP组雄性幼参中出现了性早熟现象。  相似文献   
24.
<正>2010年,对于中国乳业来讲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年份。三聚氰胺问题奶粉重返江湖、乳业新国标被质疑倒退25年、圣元奶粉疑致婴儿性早熟、问题洋奶粉频叩国门、问题奶粉疑重新包装上市……一波又一波的乳业安全事件,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国内消费者的神经,考验着消费者的心理承受力。  相似文献   
25.
判断孩子是否偏矮有两个方法:一是与同龄孩子平均身高比较.正常儿童的平均身高为(年龄×7+70).对于一个2~10岁的儿童来说,若身高低于同龄儿童平均身高5~10cm,即比同龄儿童矮半头,就属于偏矮.二是看孩子每年长高多少,若孩子3岁之前每年增长小于7cm,3岁之后每年增长小于5 cm,就属于身材矮小.  相似文献   
26.
通过观察性腺指数、性腺颜色和卵母细胞长径的变化来评价17α-羟基孕酮对性早熟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的影响.分别用10-5mg/g和10-1mg/g剂量17α-羟基孕酮注射性腺发育即将启动的性早熟中华绒螯蟹(九月初),共注射2次,间隔时间为15 d.研究发现:17α-羟基孕酮对性早熟中华绒螯蟹外部特征(壳长和壳宽)没有明显影响,但较高剂量组10-1mg/g剂量组能明显促进性早熟中华绒螯蟹卵巢的早期发育(15 d),卵巢指数和卵母细胞长径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外源给予孕酮能促进性早熟中华绒螯蟹性腺的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27.
28.
丁茂昌  徐锟  张威 《水产科学》2000,19(2):38-39
近十年来河蟹养殖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虽然人工育苗产量逐年提高,增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对河蟹健康养殖技术与管理的研究却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尤其是1龄蟹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29.
河蟹因营养丰富,口味鲜美,市场经济价值高而受到广大消费者和养殖户的青睐。目前在河蟹养殖生产中,普遍存在着有20%~30%的河蟹性早熟现象,性成熟河蟹不再生长,规格一般在每只50-80克,商品价值极低;一旦遇到天气突变,可提前进行生殖洄游,回捕率低;如继续饲养,死亡率极高,一般可达到80%左右,严重影响了河蟹养殖效益。盘山是北方河蟹第一县,河蟹已成为盘山县主要经济产业,通过深加工不仅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更利于长期贮藏与流通,延长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30.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79-2010年国内儿童性早熟研究文献的地区分布、单位分布、作者分布、研究方向分布以及作者合作度与合作率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儿童新早熟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