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0篇
  免费   427篇
  国内免费   268篇
林业   688篇
农学   440篇
基础科学   37篇
  506篇
综合类   4038篇
农作物   318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1078篇
园艺   883篇
植物保护   644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279篇
  2022年   329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392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490篇
  2010年   461篇
  2009年   431篇
  2008年   497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340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虫草是一类十分重要的药用真菌,含有虫草多肽、虫草多糖、虫草甾醇、虫草酶、虫草腺苷、Mn-SOD等多种活性物质,其生理功能极其丰富,具有明显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作用和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能促进疲  相似文献   
82.
鸡曲霉菌病又称为真菌性肺炎,是由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等曲霉菌引起的雏鸡以侵害呼吸器官为主的一种真菌性疾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在呼吸器官组织中发生炎症并形成肉芽肿结节。本病严重危害幼雏,暴发会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13年8月份,我市某养殖户饲养的雏鸡发病,经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等诊断为鸡曲霉菌病,因为治疗及时,挽回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现将该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3.
《中国蜂业》2015,(9):19-21
番茄病害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真菌类病害,为了使其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提高产品的品质与产量,本研究拟采用蜜蜂巢脾、蜂胶及中草药为主要原料,筛选出一种能抑制番茄真菌类病害生长繁殖的生物制剂。经在实验室进行抑制真菌试验,抑菌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84.
禾草内生真菌通过影响植物地上部分分解和根系分泌物来影响宿主植物生境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然而,很少有详细的数据表明Epichlo?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生境土壤的影响主要是由内生真菌介导的植物地上部分分解还是根系代谢引起的。本研究通过不同田间管理措施(植物刈割返田、刈割移除和自然生长),在刈割和返田3次后测定内生真菌侵染(E+)和未侵染(E-)样地土壤的化学性质和土壤真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结果表明:1)内生真菌增加了植物刈割返田后E+样地土壤中有机碳、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显著增加了宿主植物自然生长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2)内生真菌显著增加了植物刈割返田后和植物自然生长土壤中真菌群落的Alpha多样性,而Beta多样性在3种处理下都有显著差异;3)内生真菌和管理措施可以直接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也可以通过影响土壤化学性质(有机碳、碳氮比和硝态氮)间接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综上所述,Epichlo?内生真菌介导的植物地上部分分解和根系代谢均会对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真菌群落丰度、多样性产生影响,其中内生真菌介导的地上部分分解的作用强于根系代谢。  相似文献   
85.
菌根真菌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形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而观赏植物是重要的依赖菌根真菌的植物类群,对于美化环境、改善生态条件、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人们给予了众多研究,其中,观赏植物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表明观赏植物菌根真菌具有丰富的形态、物种和功能多样性。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观赏植物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今后研究方向,旨在为进一步开展观赏植物菌根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6.
以天山野苹果林苹果小吉丁虫为调查对象,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离、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天山野苹果林苹果小吉丁虫的危害程度及其虫生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新源县苹果小吉丁虫虫口密度为0.76头·m~(-1),巩留县为2.72头·m~(-1);导致苹果小吉丁虫死亡的原因排序为物理致死天敌寄生真菌侵染其它;从56份样本中分离得到41株真菌,隶属于4目7属,其中曲霉属(Aspergillus)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数量最多;不同季节样本中都分离到了虫生真菌,夏季得到的真菌种类和数量最多。天山野苹果林苹果小吉丁虫中存在一定数量的虫生真菌,应将虫生真菌作为苹果小吉丁虫生物防治的新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7.
血散薯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血散薯(Stephania dielsiana Y.C.Wu)中寻找活性内生真菌,为血散薯植物资源的保护及活性天然产物的开发提供依据,对其茎、叶中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研究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从血散薯茎、叶中共分离得到38株内生真菌,其中31株经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表明,其归为14个不同的属,包括链格孢属(Alternaria)、炭团菌属(Hypoxylon)、枝孢属(Cladosporium)、茎点霉属(Phoma)、镰刀属(Fusarium)、Stagonosporopsis、Ascomycete、毛壳菌属(Chaetomi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弯孢霉属(Curvularia)、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Annulohypoxylon、小光壳属(Leptosphaerulina)、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其中,优势属为链格孢属和茎点霉属。基于前期对峙拮抗预试验结果,选取14株内生真菌进行发酵培养,并测定其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和10种动物病原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粗提物对供试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7株内生真菌(叶-8、Y-66、YB-12、J-12、J-34、J-36、J-55)的粗提物对5株或5株以上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抗菌活性。叶-8、J-12分别对玉米大斑病菌、金橘砂皮病菌表现出最佳的抗菌活性,EC_(50)值分别为0.063 1、0.006 2 mg/mL;J-34对甘蓝黑斑病菌、甘蔗凤梨病菌表现出最佳的抗菌活性,EC_(50)值分别为0.018 1、0.004 2 mg/mL。10株内生真菌的粗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抑制作用,MIC值介于0.500~10.000 mg/mL,4株内生真菌的粗提物对大肠杆菌具有抗菌活性,MIC值介于0.156~4.000 mg/mL。上述结果表明,血散薯茎叶中存在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且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8.
为探讨贺兰山野生大型真菌孢子的多样性,2012-2016年在内蒙古贺兰山南寺和哈拉乌沟两地进行取样,每个样地分别由5人从沟谷入口处进行拉网式调查,共获得4 000余份样品,经过微观形态观察和基因ITS序列比对,鉴定出8目25科69属189种大型真菌,主要对其孢子形态特征、表面特征及长宽比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质量性状上,孢子形态特征和表面特征相互独立;数量性状上,大小孢子长宽比、孢子极端比和平均比均具有一致性和关联性,显示孢子数量特征的稳定性;菌种间孢子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具有很强的多样性;按照孢子多样性低、中、高分类,贺兰山野生大型真菌物种数分别为152种、26种和11种;孢子多样性分类为大型真菌鉴别、分类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89.
寄藏真菌可侵染大豆种子,降低种子的萌芽及活力,影响种子的品质和商品等级。为探讨不同接种方法对寄藏真菌致病性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比较了种子接种法和植株接种法(切顶端接种法、伤口接种法、切茎接种法和下胚轴接种法)对寄藏真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方法中寄藏真菌均对大豆产生致病性,并能显著区分寄藏真菌间致病性差异。其中切顶端接种法相比其他3种植物接种方法更简单有效而准确,而种子接种法更适合在室内进行,且周期短,相比植株接种法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90.
植物内生真菌具有生物多样性和多种生物学功能。为研究茶树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和其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白叶单丛茶树品种为材料,进行了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和初步鉴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组织部位内生真菌数量不同,白叶单丛内生真菌分离率为66.67%,具有嫩叶、老叶分离率明显大于嫩茎的特点。不同组织部位内生真菌种类不同,球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