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1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80篇
林业   59篇
农学   80篇
基础科学   5篇
  37篇
综合类   647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127篇
畜牧兽医   293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微孢子虫分类学地位的争议,通过克隆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的α-Tubulin基因,利用BioEditor将核苷酸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并从NCBI中收集不同物种的α-Tubulin基因,用CLUSTALX(1.81)、Mega2以及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CLUSTALW(1.83)分析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家蚕微孢子虫及其它微孢子虫与真菌聚为一类,且微孢子虫以一个独立群与接合菌(zygomycetes)的噬虫霉属(Entomophaga)、耳霉属(Conidiobolus)关系最近,与子囊菌(ascomycetes)、担子菌(basidiomycetes)、壶菌(chytrids)及其它接合菌互为姐妹群。  相似文献   
22.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蜘蛛体内沃尔巴克氏体的检测方法、感染情况和其系统发育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研究蜘蛛沃尔巴克氏体的科学意义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3.
秆野螟属(Ostrinia)系统进化与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秆野螟属(Ostrinia)昆虫全球分布20种,寄主广泛,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由于该属地理分布广泛,形态特征复杂,寄主和生态区重叠严重,秆野螟属系统发育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尚未解决。本文综合中国秆野螟属分类概况,对目前应用于秆野螟属系统发育研究的各种性状,包括形态特征、性信息素(生殖隔离)以及分子水平的研究进展作了阐述,并针对秆野螟属研究内容的复杂性及其研究现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探明进境截获的美国苹果牛眼果腐病的病原真菌种类,为评估病菌的入侵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苹果(Malus domestica)腐烂果实的症状特点、病菌的形态特征与培养特性进行观察,对分离物的致病性和DNA序列进行分析。【结果】32批次腐烂果实均表现果梗凹腐烂症状,病部较坚硬,病斑圆形褐色,中央色浅形似牛眼状。累计从病果上分离46株菌株,菌落圆形,气生菌丝稀少,白色至乳白色,加深至黄褐色至黑褐色,并形成深浅褐色相间同心轮纹,菌丝体最适生长温度15~20℃,经柯赫法则证实为病原菌。在病果及PDA上,病菌形成奶油色胶质状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梗瓶梗状,大型分生孢子及小型分生孢子圆柱形、直或下部稍弯曲、无色透明、单胞。基于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8个代表性的分离物与已知的苹果牛眼果腐病菌Neofabraea perennans聚在同一簇。【结论】根据症状学、形态学与致病性及系统发育分析,将屡次从进境美国苹果中截获的苹果牛眼果腐病病原真菌鉴定为Neofabraea perennans,是我国高度关注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我国果树的生产存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6.
旨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赤琥珀螺(Succinea erythrophana)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对其结构及组成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NCBI数据库已公布的琥珀螺科及柄眼目物种序列,以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分别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①赤琥珀螺线粒体基因组全长 14 023 bp(GenBank No.ON533899),由37个基因和一段富含AT的非编码控制区组成,有20处基因间隔,13处基因重叠。A+T平均含量为77.3%,表现出明显的AT偏向性。基因的排列顺序、结构与组成、密码子使用情况与琥珀螺科已报道种类相似。 ②除tRNA-PhetRNA-HistRNA-Ser1tRNA-Ser2外,其余 tRNAs呈典型三叶草结构。③Ka/Ks选择压力分析显示其受到纯化选择作用。④系统发育研究揭示赤琥珀螺与同属的腐败琥珀螺(Succinea putris)亲缘关系最近,然后与同科其他物种形成姐妹群关系。  相似文献   
27.
1 0~5周龄 1~35日龄是雏鸡的各个系统发育的时期,由于雏鸡各组织器官功能的不健全,对外界的各种应激因素抵抗力很差,主要依靠母源抗体的保护免受病害,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病理现象,甚至死亡。因此,要注意控制好育雏鸡舍的温度、湿度及通风换气工作,适时给雏鸡加水加料,并给予充足的光照.  相似文献   
28.
利用DNA编码技术对亚洲黑熊东北亚种和指名亚种不同个体进行DNA编码,结合Genbank中亚洲黑熊台湾亚种和四川亚种以及熊科相关物种的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并与12SrRNA基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亚洲黑熊COI基因变异显著,各亚种分化明显。系统树显示,亚洲黑熊和美洲黑熊遗传分化明显,且不是姐妹群;北极熊和棕熊关系较近,为姐妹群。COI作为DNA条码在研究亚洲黑熊的分类地位和进化关系上是有效的。在解决亚种分化及关系时,COI基因比12SrRNA基因更有效。  相似文献   
29.
【目的】明确浙江金华太秋甜柿果实炭疽病主要病原种类,探究不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为甜柿炭疽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6—10月,通过对浙江金华永康太秋甜柿生长期果实炭疽病病样的采集和分离,致病性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主要病原菌种类;通过对不同甜柿炭疽病病原菌在不同温度、pH值、培养基类型、光照等培养条件和致死温度的测定,揭示不同种之间的差异。【结果】3种甜柿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horii、C. siamense和C. fructicola)为浙江金华太秋甜柿果实炭疽病主要病原菌,其中暹罗刺盘孢引起太秋甜柿炭疽病为国内首次报道。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果生刺盘孢、哈锐炭疽菌和暹罗刺盘孢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产孢温度为35℃,哈锐炭疽菌最适产孢温度为25℃;果生刺盘孢和暹罗刺盘孢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为PDA、CMA和GA,果生刺盘孢产孢最佳培养基为胡萝卜煎汁培养基,暹罗刺盘孢产孢最佳培养基为CMA培养基;哈锐炭疽菌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为PDA和CA,产孢最佳培养基为OA培养基。pH值4~10均适宜甜柿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果生刺盘孢在pH值5和9时产孢最佳,...  相似文献   
30.
中国农业大学陈文新院士课题组的田长富博士等在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研究文章,修正了国际上有关根瘤菌共生机制进化的假说。在陈文新院士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田长富等从1000余株大豆根瘤菌中选取了26株Sinorhizobium和Bradyrhizobiumn两属代表菌株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研究发现,两属根瘤菌各自特有功能基因与其生物地理分布特征相符;已知功能基因在各基因组中的有无特征可以反映根瘤菌的物种系统发育关系,而根瘤菌的泛基因组相关信息则不能正确反映此种关系;遗传重组和水平基因转移在核心基因组的进化历史中发挥了主导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