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34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6篇
  7篇
综合类   425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836篇
畜牧兽医   104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9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91.
笔者从2001年到2003年底进行流水池鲟鱼养殖,现将养殖过程 中常见鲟鱼鱼病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仅供参考:一、水霉病症状此病主要发生在仔幼鱼阶段,在幼鱼体表擦伤处可看到灰白色棉毛絮状物,病鱼开始焦躁不安,随着病情加重会发生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预防与治疗①运输、放养鱼苗和流水池清洗时,操作要细致,避免鱼体擦伤。②对染病鱼池用4千克/米3的食盐或20克/米3的土霉素 4千克/米3食盐,浸泡1~2小时。③饲喂土霉素,头天5克/千克饲料,第2~6天喂3克/千克饲料,每天2次,共喂7天。二、肠炎病症状此病在养殖的整个阶段都可能发生,病鱼…  相似文献   
92.
黄鳝     
张义云 《淡水渔业》1979,(10):46-47
名称黄鳝Monopterus albus(Zuiew)属合目、合科,黄鳝亚科。地方名鳝鱼,罗鳝。  相似文献   
93.
高产池塘水质污染严重,当水中氨含量长期超标,在分子氨的刺激下,分泌大量粘液,丝呈紫红色,丝的边缘呈白色。因片表面复盖大量粘液严重影响了气体交换。在炎热的夏季水温较高的时候,病鱼常浮于水面,摄食减少,生长缓慢。目检病鱼的无细菌性烂病症状;镜检一般无寄生虫或寄生虫很少,如再配合水质监测,水中氨氮含量超标,可以确诊为由水质恶化引起的病。  相似文献   
94.
十、草鱼的多发病草鱼的多发病,尤其是赤皮、烂、肠炎三种暴发性疾病等,多因喂草技术不当引起。1.草鱼经长期越冬后消耗大、体质弱、抗病力差,开春时应及时投喂些精料,加人工种植的饲草,迅速恢复健康,增加抗病力。否则只喂草料,体质恢复慢,在初春水温变化不稳定的情况下,极易  相似文献   
95.
鳜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一般情况下病害较少,但由于高密度养殖时易受寄生虫和有害细菌感染,故其防治尤其重要。我所近年来由河北引进110尾亲鱼,经过孵化和养殖已取得成效,笔者就其在病害防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6.
渔工 《海鲜世界》2002,(3):40-41
近几年来,我国观赏鱼养殖业迅速发展,由于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提高,带来了养殖生态环境恶化及防治病害措施不利等因素,造成鱼病流行严重,细菌性疾病更为突出,如烂病、竖鳞病、皮肤发炎充血病、蛀鳍烂尾病、白头白嘴病、赤皮病、腐皮病等:本文主要介绍对观赏鱼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烂病、竖鳞病、蛀鳍烂尾病及赤皮病.  相似文献   
97.
《科学养鱼》2002,(9):61-61
鱼类发病与气候、水温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在夏秋之交(8~9月份),此时水温适宜,鱼类摄食旺盛,生长快速,因该季节昼夜温差较大,鱼体抗病能力相对较弱,致病微生物极易繁殖,是鱼、蟹等养殖动物疾病流行的主要季节,必须十分注意疾病的防治工作。一、细菌性烂病【病原体】柱状屈桡杆菌,菌体细长,大小为0.5微米×4~48微米。主要危害青鱼、草鱼。【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病鱼游动缓慢,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鱼盖内表面的皮肤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上粘…  相似文献   
98.
为了阐明洪湖碘泡虫(Myxobolus honghuensis)在隐性感染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 本研究采集曾发生过喉孢子虫病养殖池塘的 2 龄健康异育银鲫的(丝)、伪、中肾、头肾、 肌肉、脾脏、肝脏、卵巢、血液等 9 个组织器官, 采用荧光定量 PCR 检测分析了不同组织器官的感染率和相对感染强度。结果显示, 所采集的 30 尾异育银鲫都没有明显临床症状, 但鱼体的洪湖碘泡虫感染率为 100%, 均为隐性感染个体; 各组织器官间的感染率存在较大差异, 除肌肉未检出外, 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 伪(100.0%)、卵巢 (83.3%)、(73.3%)、脾脏(70.0%)、中肾(36.7%)、头肾(23.3%)、肝脏(10.0%)、血液(6.7%)、肌肉(0)。不同组织器官的相对感染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伪(14.4349±70.0529)、卵巢(0.9556±1.5627)、脾脏(0.3644±0.7854)、 (0.3339±0.2682)、头肾(0.2722±0.3761)、中肾(0.0379±0.1055)、肝脏(0.0019±0.0022)、血液(0.0012±0.0011)。研究表明, 洪湖碘泡虫可系统感染异育银鲫多个组织器官, 其中, 伪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最高, 可以作为该病早期检测和疫病监测的首选组织器官。  相似文献   
99.
<正> 1 三文鱼发病前一般有如下征兆1.1 鱼离群游于水面、排水部的鱼或在池壁、池底缓游的鱼增多。1.2 游泳方式异常,出现突进式、旋回式、竖直上下式、曲体或侧体游动或擦磨游动。1.3 活泼度集群性下降,摄饵反应迟钝、摄饵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0.
报告了对虾养殖池中可以作为对虾优质饵料生物的一种小型底栖多毛类生物-短伪稚虫及其幼体的生物学习性,内容包括春,夏期间丁字湾沿岸与牟平沿岸海幼体密度的季节变节,虾池中幼体密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短锶伪推虫成体的生态习性以及引种繁殖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