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3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水产渔业   15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11.
浒苔多糖对华贵栉孔扇贝血淋巴中SOD酶和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华贵栉孔扇贝体内注射了0.1%,0.25%,0.5%3个不同浓度的浒苔多糖后,在24,48,72 h分别测定了华贵栉孔扇贝血淋巴中SOD酶和溶菌酶活力。结果表明:0.1%和0.25%实验组扇贝血淋巴中SOD酶活仅在注射24h后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而0.5%实验组在注射24 h后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在注射48h和72 h后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实验组对扇贝血淋巴中溶菌酶的作用无显著影响,而0.25%和0.5%实验组对扇贝血淋巴中溶菌酶活力在不同测定时间都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0.5%实验组对血细胞中溶菌酶作用效果极显著(P<0.01);说明浒苔多糖具有增强华贵栉孔扇贝免疫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2.
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精子入卵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这2种扇贝杂交与亲本自交的精子入卵过程没有本质的区别。成熟的精卵相遇时,相互激活,产生一系列胞间反应,卵子的激活集中表现为皮层反应、受精膜举起、成熟分裂重新启动;精子激活集中表现为顶体反应和受精锥形成。在16~18℃条件下,精子入卵的时间集中在精卵混合后的第6 min。8 min后,精子的线粒体随精核一起进入卵子中。精子入卵后精核略微膨胀,卵细胞中的线粒体在精核附近出现聚集现象。杂交中有多精入卵现象。本研究目的旨为优化扇贝种间杂交技术及探讨种间受精生物学过程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13.
贝藻混养互利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 0 1年 3月 ,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小麦岛实验基地 ,用实验生态学方法 ,进行了栉孔扇贝 (Chlamys farreri)和海带 (L aminaria japonica) 3种配比模式 (栉孔扇贝密度分别为10、2 0、10粒 / m2 ,海带密度分别为 1.0、1.0、2 .0棵 / m2 )混养实验 ,定期观测环境和营养盐的变化 ,浮游植物消长情况以及栉孔扇贝、海带的存活和生长状况等。实验表明 ,模式 较模式 、 中 TIN、Si O4- Si、PO4- P的浓度低 ,其 TIN中 NH4- N含量较其余两种模式低 ;同时 ,模式 中浮游植物数量减少 13.872× 10 3 cell/ L,叶绿素含量减少 1.96 mg/ m3 (模式 浮游植物减少 6 .0 4 5× 10 3 cell/ L、叶绿素减少 1.79mg/ m3 ;模式 浮游植物减少 12 .995× 10 3 cell/ L、叶绿素减少 1.78mg/ m3 ) ,下降幅度最大。而模式 的 DO含量相对较高 ,其栉孔扇贝生长显著 ,壳高较实验初始时的壳高存在显著差异。故在本实验条件下模式 的混养配比较合理 ,其生态互利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14.
[目的]建立H2O2诱导HaCaT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体外模型,探讨扇贝多肽(PCF)对H2O2损伤HaCaT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H2O2(50、100、200、300、500μmol/L)作用HaCaT细胞1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不同浓度(1.42、2.84、5.68 mmol/L)的PCF分别处理细胞12 h后,加入H2O2(300μmol/L)继续作用12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酶生化法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LDH活性以及细胞质中GSH-Px、T-AOC和CAT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50~500μmol/L浓度的H2O2依赖性地引起HaCaT细胞氧化损伤,300μmol/L的H2O2使存活率降低到56%(P0.01);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的PCF均可保护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增加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LDH的释放量,提高GSH-Px、T-AOC和CAT含量,增强细胞抗氧化作用。[结论]扇贝多肽能对抗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对细胞受损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酶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5.
栉孔扇贝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子序列研究及其潜在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相应引物PCR扩增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核基因组的核糖体DNA两个转录间隔子(ITS-1和ITS-2),PCR产物经T载体连接后进行克隆、测序,分别得到了340bp和510bp的碱基序列,序列大小非常适合遗传变异及分子系统学研究。其A、T、G、C含量在ITS-1分别为32.06%,20.59%,22.35%和25.00%,在ITS-2分别为30.00%,21.37%24.12%和24.51%。这两个变异性较大的序列在扇贝种群中应用潜力很大,可广泛用于种内群体间遗传变异研究、种质鉴别及系统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6.
紫外线诱导栉孔扇贝雄核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袁媛 《水产学报》2004,28(2):133-138
研究了利用紫外线诱导栉孔扇贝雄核发育的条件。表明紫外线(254nm)对卵子染色质失活是有效的。在强度为2.8mW·cm-2·s 1的紫外线下照射20s的卵子与正常精子混合后能保持一定的受精率(60.2%),且D形幼虫发生率为0。染色体检查结果显示此时单倍体率最高(49.2%)。说明在强度为2.8mW·cm-2·s-1的紫外线下照射20s是获得雄核发育单倍体的适宜条件。研究发现受精率和D形幼虫发生率随照射时间的增加而下降,遗传失活的卵子与正常精子受精后其胚胎发育至D形幼虫前期停止。实验中各处理组均出现非整倍体。出现的原因可能由于紫外线照射剂量对卵子染色体遗传失活的作用程度不同以及DNA的光修复。  相似文献   
117.
测定了栉孔扇贝(Chlamys atreri)在不同浓度Cu^2 胁迫下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及过氧化氢酶(CAT)等3种酶活性的变化,并同时用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其对栉孔扇贝活性氧(R0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2 在0.02mg/L、0.05mg/L、0.1mg/L3种质量浓度条件下,栉孔扇贝体内ACP和AK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但随着Cu^2 浓度增加,酶活性有降低的趋势,当Cu^2 质量浓度达到0.2mg/L时这2种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而CA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Cu^2 质量浓度增加而升高;活性氧含量的变化趋势与CAT活性变化趋势相似。这些数据说明Cu^2 对栉孔扇贝的免疫活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8.
桑沟湾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增杰 《齐鲁渔业》2004,21(8):10-11
在对桑沟湾发生的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现象进行现场调查研究基础上,从种质、生态、环境等方面对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栉孔扇贝生殖盛期能量大量消耗,降低了抵抗外界不利环境和疾病的能力;而种质退化、高温、养殖密度过高、附着生物及疾病也是造成扇贝大规模死亡的诱发原凼。  相似文献   
119.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标记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及其Fl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5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得到315个位点,其中311个为多态位点,总的多态位点比例为98.73%.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F1群体的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477 1±0.260 6、0.423 9±0.277 7、0.548 8±0.220 9;3个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29 1±0.185 0、0.289 7±0.195 9、0.382 8±0.161 2,表明杂交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2个亲本群体都高.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411 6,栉孔扇贝与F1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是0.131 6,虾夷扇贝与F1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是0.278 0,表明杂种子代与母本栉孔扇贝遗传距离较近.聚类分析显示,虾夷扇贝群体、栉孔扇贝群体以及F1群体的所有个体分别聚到一起,且都形成独立群体;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变异来源有30.47%来自群体间,有69.53%来自群体内,表明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杂种优势的产生与群体遗传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0.
采用紫外线遗传灭活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精子作激活源,经6-DMAP加倍诱导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运用荧光显微技术,对雌核发育二倍体卵子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核相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紫外线处理过的精子入卵后发生一次轻微膨胀,形成雄性原核,但不形成染色体,而是浓缩为致密的染色质小体(DCB),DCB或滞留于两卵裂球的分裂沟上或进入其一的细胞质中,不与雌原核融合;雌核发育胚胎的发育速度明显滞缓,经6-DMAP处理后胚胎发育速度加快,发育同步化;在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过程中,还观察到杂交体、异源三倍体、雌核发育单倍体、雌核发育四倍体。结果为异源精子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提供了细胞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