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42篇
  6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169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将330日龄的大规格[平均体长(24.4±2.1) cm、平均体质量(93±5.3) g]、小规格[平均体长(18.2±1.1) cm、平均体质量(34±2.5) g]半滑舌鳎分别饲养在2个4 m^3水槽中;550日龄后,置于4个4 m^3水槽内培育,密度为15~30尾/m^2;900日龄后置于4个30 m^3水泥池内培育,密度为3~8尾/m^2。每2~3个月测量1次体长和体质量,研究不同规格半滑舌鳎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的生长。3年的养殖试验表明,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两个群体的生长差异变大,大、小规格群体的平均体长比值由1.3增至1.6,平均体质量比值由2.7增至5.3,大规格群体(全长51.3~66.4 cm)中95%以上为雌性;半滑舌鳎的快速生长期为698~1081日龄阶段,适宜生长水温为14.6~26.9℃。本试验结果将为半滑舌鳎的工厂化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半滑舌鳎有效群体大小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半滑舌鳎当前的群体遗传结构,探究半滑舌鳎有效群体大小(Ne)发展趋势及现状,实验通过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随机鉴定了800尾半滑舌鳎的遗传性别,选取297个遗传雌性半滑舌鳎样本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2b-RAD),获得了64 416个可用SNP标记,利用这些标记进行全基因组范围的连锁不平衡分析得到各染色体上连锁不平衡分布;根据标记间不同物理间距进行半滑舌鳎有效群体大小的估计,初步了解各历史世代下有效群体规模;通过选择0.1、0.2、0.5、1.0、2.0、5.0、10.0 Mb等7个不同染色体片段大小反映出半滑舌鳎群体遗传结构经过自然与人工共同选择的历史发展趋势。结果显示,半滑舌鳎有效群体大小随其连锁不平衡程度衰减而呈连续下降趋势,至2世代前其有效群体大小仅为29尾左右。  相似文献   
103.
半滑舌鳎家系建立及其生长和抗病性能测定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陈松林  杜民  杨景峰  胡乔木  徐营  翟介明 《水产学报》2010,34(12):1789-1794
以半滑舌鳎渤海野生群体和人工养殖群体为基础群体,建立了半滑舌鳎家系18个。对不同家系鱼苗进行荧光标记后放在同池进行生长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鱼苗生长速度差异显著,筛选出生长快速的家系2个(家系15和16号),生长较快的家系4个(家系6号、7号、16号和30号),生长速度一般的家系12个(家系1号、3号、4号、10号、12号、14号、19号、24号、27号、28号、33号和34号)。利用鳗弧菌感染其中12个家系,结果显示,2号家系感染后的成活率为79.25%,被认作抗病力强家系;2个家系(12号和14号)感染后的成活率为50%~60%,被认作抗病力较强家系;6个家系(3号,6号,7号,10号,16号和19号)成活率为35%~50%,被认作抗病力一般的家系;3个家系(15号、27号和30号)的成活率在35%以下,被认作抗病力差的家系。结果表明通过家系选育方法可以筛选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半滑舌鳎优良家系,从而为半滑舌鳎高产、抗病优良品种培育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4.
为探讨外源激素对半滑舌鳎性腺发育、体长增长及存活率的影响,用雌二醇和甲基睾酮分别处理半滑舌鳎幼鱼,各设200μg/L,400μg/L,500μg/L三个浓度进行浸浴处理,以乙醇处理作为阴性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的作为空白对照组,统计各组存活率并在实验的不同时间段分别观察实验鱼的体长的变化;激素处理30 d后,每隔5 d每组取样5尾,通过组织学H.E染色观察各实验组幼鱼性腺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在甲基睾酮和雌二醇的诱导下,半滑舌鳎幼鱼的生长情况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雌二醇在半滑舌鳎幼鱼发育早期对其卵巢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甲基睾酮则起到了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饲料中添加0、10%、20%的南极磷虾粉,配制3组(对照组K-0、K-10、K-20)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进行为期90 d的养殖实验,探讨南极磷虾粉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雄鱼繁殖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对半滑舌鳎雄鱼肝体比、性体比、精液浓度、睾酮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K-10组与K-20组精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K-10组与K-20组精巢、血清和肝脏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不能显著提高半滑舌鳎雄鱼的繁殖性能(P>0.05),但能显著提高雄鱼的抗氧化功能(P<0.05).  相似文献   
106.
采用2216E和TCBS培养基分别从患溃疡病半滑舌鳎的肠道和体表病灶分离获得菌株40株,经血平板检验分离菌株的溶血活性,体外筛选并鉴定出3株潜在致病性菌株,即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以及副溶血性弧菌。通过将3株潜在致病菌与健康半滑舌鳎的肠道上皮细胞共培养,检测病原菌刺激后半滑舌鳎肠道上皮细胞相关免疫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及共培养后肠道上皮细胞的凋亡率,对病原菌的致病性进行细胞水平的筛选。结果显示,经哈维氏弧菌刺激后肠道上皮细胞白介素10基因(IL-10)表达量极显著上调,说明哈维氏弧菌引起的共培养上皮细胞免疫反应最为剧烈,且哈维氏弧菌与肠道上皮细胞共培养后导致细胞的凋亡率高达48.3%,其次为溶藻弧菌(36%)和副溶血性弧菌(34.5%),推测哈维氏弧菌为半滑舌鳎溃疡病高致病性弧菌。通过对半滑舌鳎进行浸浴回感实验,结果发现,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人工回感后第6天半滑舌鳎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100%、95%和75%,与细胞水平检测结果相吻合。实验表明,所筛选到的3株弧菌均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致病性,尤其以哈维氏弧菌致病性最强,并由此推测半滑舌鳎溃疡病可能由多种致病菌共同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07.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生长具有明显的性别二态性,性成熟雌鱼体重显著高于雄鱼。鱼体肌肉占体重的40%~60%,肌肉生长是生长性状的核心,而myostatin (mstn)基因是肌肉生长发育的负调控因子,对成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肌肉生长发育过程中,mstn基因在半滑舌鳎雌、雄鱼的时空表达模式及其与雌、雄鱼生长差异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所检测的1龄鱼的9个组织中,mstn在肌肉中的表达量最高。不同发育时期的肌肉组织定量结果显示,1龄和2龄雄鱼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鱼(P<0.05),而在选取的其他时期,雌、雄鱼之间的表达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原位杂交结果显示,mstn基因的表达位置在肌纤维边缘,即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位置。本文系统研究了肌肉生长发育的负调控因子mstn在半滑舌鳎雌、雄鱼中的时空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半滑舌鳎雌、雄鱼生长差异的原因及其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Ultrastructures of spermiogenesis and spermatozoon of commercially valuable tongue fish 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spermiogenesis of C. semilaevi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and the course of spermatid differentiation included flagellum development, chromatin compaction, nuclear fossa formation, migration of diplosome and mitochondria with structural change and disappearance of residual cytoplasm. No acrosome was observed in spermatozoon of C. semilaevis. The nucleus of sperm was U‐shaped; the nuclear fossa was deep with a centriolar complex at the bottom composed by proximal centriole and basal body. Five to six mitochondria were located behind the nucleus in a circle, forming the midpiece of sperm. The sperm tail, 43±2.4 μm (n=5) long, had lateral fins and sacciform tissues in some parts of the tail, with axoneme shown of a typical ‘9+2’ pattern. The ultrastructural observation revealed that the sperm of C. semilaevis is of a primitive type among teleostean fish species.  相似文献   
109.
以半滑舌鳎为试验对象,对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和染色体制备条件如促分裂剂、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秋水仙素浓度及作用时间等进行探索,在建立一套基于半滑舌鳎淋巴细胞体外培养的染色体制备方法。结果表明,对于半滑舌鳎淋巴细胞体外培养,用离心法收集淋巴细胞,培养基为含15%体积分数胎牛血清的L-15培养基,添加3μg.mL-1的PHA-P作促分裂剂,分裂指数可达2.6%±0.2%,6 d后收集细胞制作染色体,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了解半滑舌鳎性逆转的生理发育过程。[方法]对5个家系的半滑舌鳎进行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遗传性别鉴定和生理性别分析。[结果]半滑舌鳎性逆转有着明显的群体性,性逆转只发生在特定群体中,有些群体完全不逆转;半滑舌鳎发生逆转的遗传雌鱼在性腺发育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兼性阶段,即雌雄兼有的特有过程。[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剖析半滑舌鳎性逆转的分子、生理机理以及性逆转遗传因子的作用机理提供研究方向和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