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11篇
农学   72篇
基础科学   2篇
  9篇
综合类   214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231篇
园艺   11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2013年4月–2014年3月,采用组织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山东莱州湾海域小刀蛏(Cultellus attenuatus)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胚胎及幼虫发育。结果显示,在繁殖季节,小刀蛏性别可通过性腺颜色区分,雌性为白色,雄性为黄色;1个生殖周期为1年,性腺发育经历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阶段;莱州湾繁殖期为6月中旬–7月上旬。小刀蛏受精卵卵径为50–55 μm,在水温26℃、盐度28的条件下,经24 h发育至D形幼虫,10 d后幼虫发育变态为稚贝。对莱州湾小刀蛏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可为该海域小刀蛏的人工育苗和增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牛胚胎移植试验报告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2000年9月至2003年9月,在大通县青林、多林、逊让、向化等9个乡镇开展了安格斯牛、荷斯坦、皮埃蒙特牛冷冻胚胎移植工作。经过对298头当地黄牛母牛及杂交母牛进行了诱导同期发情,结果获得93.29%的同期发情率和38.13%的黄体合格率。对于黄体合格的106头母牛进行了安格斯、荷斯坦、皮埃蒙特牛冷冻胚胎移植,获得移植妊娠率42.5%。  相似文献   
83.
早期胚胎的死亡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分析了影响牛早期胚胎发育的诸多因素,阐述了黄体功能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指出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可能是非人为因素中早期影响胚胎发育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4.
不同穗发芽抗性的小麦胚对ABA敏感性及抗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20个小麦品种为材料,测定了不同穗发芽抗性的小麦品种处于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胚对ABA敏感性和后熟过程中种子的萌发能力,以揭示小麦对穗发芽的抗性机制。结果表明,在种子发育过程中,不同抗性品种的胚萌发能力和胚对ABA敏感性存在差异。胚萌发能力随胚龄的增加,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扬花后25d到35d的胚萌发势的降幅值在抗穗发芽基因型中所占的比重明显较易穗发芽基因型大。易穗发芽基因型对ABA的敏感性随胚萌发能力的提高而下降,而抗穗发芽的基因型对ABA的敏感性随胚萌发能力的提高则有升有降。因此,胚休眠主要在发育后期获得。红皮易穗发芽品种的成熟胚因脱离母体而提高的萌发势明显较白皮易穗发芽品种的高。品种的成熟胚离体萌发能力越高,则种子休眠期越短。  相似文献   
85.
本试验于2003年4月13日开始,随机选择6只萨福克肉羊作为供体;当地普通绵羊30只作为受体。分为2组进行诱导发情处理和超排处理,A组供体3只,诱导发情率66.7%(2/3);受体15只,诱导发情率93.3%(14/15)。B组供体3只,诱导发情率100%(3/3);受体15只,诱导发情率100%(15/15)。从6只供体中获得有效胚胎19枚,移植妊娠率68.4%(13/19)。  相似文献   
86.
为了解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早期发育阶段的消化生理特性,测定了黄条鰤胚胎、仔稚幼鱼阶段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在黄条鰤仔鱼出膜前胚胎阶段,即能检测到脂肪酶、淀粉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初孵仔鱼体内(1 d)初次检测出胰蛋白酶的活性。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在仔鱼孵化后迅速增强(P<0.05),在4 d开口时,2种酶比活力达最高值;淀粉酶比活力在7 d时达最大值;胰蛋白酶比活力在仔鱼阶段缓慢上升,15 d时比活力最大。稚鱼阶段内脏团中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基本维持稳定,幼鱼阶段内脏团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胰蛋白酶活性都呈现上升趋势;稚鱼和幼鱼阶段内脏团中淀粉酶活性下降并基本稳定于较低水平。研究表明,黄条鰤仔稚幼鱼发育过程中,各种消化酶活性变化明显,且与其发育阶段和食性密切相关。在尚未摄食饵料的早期仔鱼体内已存在消化酶,认为其是母源传递而来,不是由外源性饵料所致;幼鱼阶段内脏团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胰蛋白酶比活力明显提高,这反映出随苗种生长发育,其肠道结构和消化机能逐渐完善,并且对脂肪、蛋白质的需求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87.
为探讨牛胚胎移植受胎率、产犊成活率及后代生长发育情况,互助县先后从新疆呼图壁种牛场胚胎工程中心引进不同品种牛冷冻胚胎93枚,进行了胚胎移植试验.结果表明:平均受胎率为45.16%,产犊成活率为90.48%.黑白花、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犊牛平均初生重为40.77,42.50,47.41,39.13,分别比同龄本地牛提高71.82%,79.10%,99.79%,64.90%;六月龄平均体重分别为116.74,123.36,134.15,120.49,分别比同龄本地牛提高64.80%,74.13%,89.37%,70.09%;12月龄体重分别为253.31,289.91,302.73,271.35,分别比同龄本地牛提高75.18%,100.51%,109.36%,87.66%;1周岁平均日增重分别为582.30g,677.84g,699.50g,636.22g.胚胎移植后代牛的生长发育较本地牛快.  相似文献   
88.
为明确双粒高粱的形态解剖结构及发育过程,完善高粱的形态解剖理论,探索双粒高粱形成的细胞学机制,以ISD-1 双粒高粱为材料,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对其子房和花药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通过对双粒高粱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研究发现,双粒高粱无柄小穗中可育花的雌蕊基部膨大为2 个大小不同的腔,中间有分隔层,在2 个腔内各有3 个花药和1 个子房。大腔和小腔的发育无先后顺序之分。2 个腔内胚珠的发育、大孢子的形成、花药的发育、小孢子的形成都是不同步的。花药的发育与传统的形式不同,先发育成1 个或2 个花粉囊再相互结合成完整的花药。与单粒高粱相比,双粒高粱具有独特的细胞发育特点,初步揭示了双粒高粱的形成是由于雌蕊分化为2 个腔,且每个腔具有完整的花药和子房结构。这对于完善高粱的形态解剖理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9.
极光激酶A(Aurora A)是一种参与体细胞中心体复制、纺锤体组装与胞质分裂等生物学事件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为了探讨AuroraA在猪(Susscrofa)卵母细胞向胚胎转换这一特殊时期的动态表达及其相关功能,本研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检测AuroraA在转换过程中动态表达与亚细胞定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特异性抑制实验分析Aurora A在该特殊转换时期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AuroraA在猪卵母细胞向胚胎转换的各个时期均有表达,并与α-微管蛋白(α-tubulin)具有相似的亚细胞定位;使用AuroraA特异性抑制剂MLN8054处理卵母细胞,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排出率呈浓度依赖性下降,且纺锤体异常率显著升高(P<0.05);将经MLN8054处理且排出第一极体的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卵裂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在猪卵母细胞向胚胎转换过程中,AuroraA 的表达与α-tubulin分布密切相关,且呈现阶段性分布特点;AuroraA主要通过调节纺锤体组装及其稳定性参与猪卵母细胞成熟分裂的调控;MLN8054抑制AuroraA后,对所获得的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Ⅱ,MⅡ)卵母细胞顺利向胚胎期转换并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AuroraA在猪卵母细胞向早期胚胎转换这一特殊时期的调控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0.
In the past four decades there have been tremendous changes in equine reproduction. Most breeds now allow the use of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with fresh, cooled and frozen semen.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has many advantages for the breeder, in particular the control of bacteria through the use of semen extenders containing antibiotics. Deposition of sperm in small volumes onto the uterotubal junction has allowed the use of relatively low numbers of sperm. Intracytoplasmic injection of sperm into oocytes allows older, subfertile stallions to be used as breeding stallions. Advances in mare reproduction have included developing tools for hastening the onset of the breeding season. Other advances include embryo transfer, oocyt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nd cloning. The acceptance of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depends on the success of the technology, the attitude of the breeders/veterinarians, and the cost/benefit ratio to the industry and breed regi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