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5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80篇
水产渔业   145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三角鲂IGF-I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富淡  刘红云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0):1564-1570
 采用RT-PCR技术首次从钱塘江三角鲂肝脏组织克隆了IGF-Ⅰ基因(GenBank No.AY247412),序列分析表明钱塘江三角鲂IGF-ⅠcDNA序列由486个核苷酸组成,编码包括B、C、A、D和E 5个区域的161个氨基酸,为Ea-2亚型。同源性分析发现,钱塘江三角鲂IGF-ⅠcDNA与团头鲂、草鱼和鲤鱼的同源性分别为99.8%、88.8%和85.8%,钱塘江三角鲂IGF-Ⅰ前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团头鲂、草鱼和鲤鱼的同源性分别为99.4%、88.8%和85.4%。在鲤科鱼类中,亲缘性越近鱼种,IGF-Ⅰ及其基因的同源性越高。试验结果为三角鲂种质研究和开发高效生物饲料添加剂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三角鲂与团头鲂正反杂交F1的遗传性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聚类分析、主在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数理统计方法,对团头舫、三角鲂及其正反杂交F1的比例性状和框架参数进行分析,探讨了亲本形态性状在子代中的遗传传递情况。结果表明:(1)正反交F1形态都表现出较多的母性遗传特征,但三角鲂母本对杂交F1遗传特征的影响强于团头鲂母本。(2)躯干部特征、头尾轴特征及背棘等为区分团头鲂、三角鲂及其正反杂交F1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指标、肠道菌群结构和抗病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81±0.01)g的团头鲂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添加0(T0组,作为对照组)、2×10~7(T1组)、2×10~8(T2组)、2×10~9CFU/g枯草芽孢杆菌(T3组)的等氮等脂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T1组和T2组团头鲂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且T1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T1组团头鲂幼鱼的肝脏抗氧化酶(超氧化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同时该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3)各组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4)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显示摄食不同添加量枯草芽孢杆菌饲料的团头鲂幼鱼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生了改变。5)采用嗜水气单胞菌对鱼体进行攻毒,各组96 h后的累积死亡率未产生显著差异(P0.05),但T1组和T2组的累积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和T3组。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2×10~7CFU/g的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团头鲂幼鱼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并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但对其体成分和抗病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广东鲂全人工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广东鲂人工繁殖的鱼苗在池塘育成亲鱼的方法,用LRH-A2与DOM混合催们效果最优,人工授精的关键是效应时间的掌握,本研究提出广东鲂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属一年我次产卵鱼类,可进行一次2次性成熟产卵,胚胎发育程序与家鱼基本相似,胚胎发育最适水温范围约为24-28℃,临界水温上、下限分别为31℃和20℃。  相似文献   
15.
采用血细胞常规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对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外周血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厚颌鲂外周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血栓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三种类型粒细胞。红细胞有幼稚、成熟和衰老三种形态,其中幼稚和衰老红细胞较少见;血栓细胞数量最多,其次是淋巴细胞。粒细胞中Ⅰ型和Ⅱ型较常见,Ⅲ型粒细胞少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幼红细胞、血栓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呈ACP弱阳性;单核细胞呈ACP和ANAE阳性;Ⅰ型粒细胞是嗜中性粒细胞,POX、ACP和ANAE阳性;Ⅱ型粒细胞是PAS-GL,PAS强阳性和ACP阳性;Ⅲ型粒细胞是Ⅰ型粒细胞的晚期形态。厚颌鲂的PAS-GL可能是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而不是嗜碱性粒细胞的前体。  相似文献   
16.
以初始体质量(42.20±0.34)g团头鲂为研究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胆碱对高脂胁迫团头鲂肝脏抗氧化、组织结构和免疫力的影响。实验采用2×2因子设计方法,共配置2个脂肪水平(5%和15%)和2个胆碱水平(1200和2200 mg/kg)的等氮饲料4组。养殖实验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养殖周期为8周。养殖实验结束后进行血液和肝脏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等的检测分析,以及观察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当饲料中添加1200 mg/kg胆碱时,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团头鲂肝脏脂肪含量和甘油三酯浓度显著增加,而血浆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则显著上升;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等显著升高;血液中白细胞数、溶菌酶活性、总蛋白和球蛋白水平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显著降低;超微结构观察到肝细胞中存在大量脂滴,伴随着细胞核变性、核膜残缺、线粒体水肿等异常现象。这些结果表明高脂日粮不仅导致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损伤,而且造成肝脏氧化应激和机体免疫力的下降。在高脂饲料(15%脂肪)中添加2200 mg/kg胆碱,可显著降低肝脏脂肪含量、血浆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降低肝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显著提高白细胞数和球蛋白水平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同时肝细胞形态及细胞器结构也趋于正常。研究表明,添加适量胆碱能够减少肝脏脂肪沉积,维持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并增强团头鲂抗氧化能力和机体免疫力,继而保持鱼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零换水养殖水体中饲料蛋白水平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计投喂4个不同蛋白水平的生物絮团试验组(BF-20%、BF-25%、BF-30%、BF-35%)以及1个投喂35%蛋白的循环水对照组,每个处理组设置3重复,每个养殖桶放养初始体重为(6.06±0.01)g团头鲂幼鱼25尾,养殖周期为6周。结果表明:(1)形成的生物絮团可以有效地调节水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水平;(2)BF-30%和BF-35%组和对照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其显著高于BF-20%组(P0.05),各处理组间的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BF-25%组、BF-30%组和BF-35%组的肠道、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BF-20%组(P0.05),而BF-20%组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BF-25%组、BF-30%组和BF-35%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BF-20%组(P0.05),而其血清中总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零换水条件下饲料中35%蛋白水平减少至25%并不影响团头鲂幼鱼的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浓度溶解氧(DO)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耐低氧新品系F5代鳃组织形态以及各组织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将团头鲂在低氧[DO为(1.7±0.2) mg/L]和高氧[DO为(19.3± 0.5) mg/L]条件下分别处理0、4和7 d,恢复常氧[DO为(7.8±0.3) mg/L] 7 d后,通过石蜡切片观察鳃组织的形态,并测定了鳃、肝胰腺、肠道、肌肉中过氧化氢酶(CAT)、琥珀酸脱氢酶(SDH)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石蜡切片结果显示,随着低氧处理时间的延长,团头鲂新品系鳃丝的层间细胞团体积减小,鳃小片表面积增加,恢复常氧7 d后又有所恢复。高氧条件下,层间细胞团体积增大,鳃小片表面积减小,恢复常氧7 d后也会恢复。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在低氧和高氧2种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CAT活性和MDA含量在各组织中的变化无明显规律,但均有显著差异(P<0.05)。低氧条件下,LDH活性显著增高,SDH活性显著降低(P<0.05)。高氧条件下,LDH活性显著降低,SDH活性显著增高(P<0.05)。本研究可为溶解氧对团头鲂的鳃组织以及各组织酶活性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并为团头鲂新品系的养殖与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济秀  张锋  王卫民  刘红 《水产学报》2020,44(4):528-538
为探索鱼类转铁蛋白基因tf和转铁蛋白受体基因tfr1a的转录调控机制,本实验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在其全基因组数据库中获取tf和tfr1a基因序列,对2个基因候选启动子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及CpG岛进行预测,通过PCR方法克隆得到tf和tfr1a基因近端启动子区不同长度片段,连接至pGL3-Basic/pEGFP-1载体,瞬时转染入Hela细胞,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团头鲂tf基因启动子区无CpG岛位点,而tfr1a基因启动子区有2个CpG岛位点。成功构建9个tf和10个tfr1a不同长度启动子片段的重组质粒,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发现,tf启动子核心区域为-268^+56 bp,且-1 308^-1 102 bp片段可能存在正调控该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fr1a启动子核心区域为-224^+48 bp,且+48^+92 bp可能存在抑制该基因转录的负调控元件,而-1 229^-1 219 bp区域可能存在促进tfr1a基因表达的正调控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20.
The function of digestive physiology during ontogenetic development is essential to ensure high survival and growth rate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digestive physiological capacity of the black Amur bream (Megalobrama terminalis), changes of morphology and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 (trypsin, lipase, amylase, pepsin, leucine aminopeptid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in larvae were examined from hatching to 40 days after hatching (DAH).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luctuation patterns differed between the total and specific activities of the digestive enzymes. The total activities of these six enzymes gradually increased throughout the fish growth. The specific activity of trypsin peaked at 5 DAH and then decreased dramatically, while it increased remarkably again from 8 to 10 DAH and remained stable level after 20 DAH. Pepsin activity was first examined in M. terminalis at 15 DAH and gradually elevated towards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The specific activity of lipase displayed obvious peaks at 5 and 20 DAH. For the amylase, its specific activity reached plateau at 4 DAH, underwent sharp decrease, and remained stable after 20 DAH. In addition, we found that the specific activity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raised significantly from hatching to 5 DAH, and tended to keep slight fluctuation after 15 DAH. From the above, we concluded that the specific activities of digestive enzymes in the larvae varied constantly from 3 to 20 DAH and turned relatively stable after 20 DAH.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effective information that is useful to improve the seedling cultivation and the technology for healthy bree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