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97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189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526篇
畜牧兽医   60篇
园艺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91.
从山东潍坊池塘养殖的患有牙膏病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PX25),经回接感染证实为该病的病原菌。经生理生化试验及形态结构观察显示,该菌株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直或稍弯曲,两端钝圆;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进行染色具有周生侧毛,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后进行鞭毛染色具一极生单鞭毛;悬滴法观察PX25菌株具有很强的运动性。对其16S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溶藻弧菌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99.35%。综合菌体在形态、生理生化、API20NE与API20E自动鉴定结果、16S rRNA同源性等方面的特性,确认PX25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相似文献   
792.
从浙江省象山港网箱养殖大黄鱼病鱼分离的一株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ZJ2003中克隆了两种铁调外膜蛋白psuA和pvuA的基因(GenBank登录号:DQ141607、DQ141608),经PCR的方法去除两基因的信号肽编码序列后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 )中,经IPTG诱导获得大量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蛋白经尿素法纯化及梯度透析法复性后以100μg/尾的剂量免疫大黄鱼,4周后经活菌攻毒获得80%的免疫保护率。免疫印迹分析表明,人工感染存活鱼的血清可以识别此两种重组蛋白。研究结果显示该两种铁调外膜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有可能作为高效疫苗成份。  相似文献   
793.
毒素共调菌毛(Tcp)是由分子质量约23 ku的TcpA以及TcpB、TcpC、TcpQ、TcpF等亚单位组成的存在于弧菌表面的一种丝束状物,属于Ⅳ型菌毛,为弧菌的主要黏附定居因子之一.Tcp是病原孤菌致病过程中的重要黏附素,具有组织细胞黏附性和血凝性,并通过激活或上调其他毒力基因的表达参与细菌的致病过程.Tcp也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性抗原,能够刺激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抑制病原孤菌的黏附感染.ToxR、ToxT和ToxS等因子分别或协同调控TcpA的转录与表达,而TcpP/H则是联系环境信号与ToxT表达之间的纽带.TcpA疫苗对试验小鼠具有较高的免疫保护力,Tcp黏附素疫苗的研制对防治动物弧菌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4.
为确定绿鳍马面鲀烂嘴症的致病菌及筛选敏感药物,通过平皿划线法将患病组织内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株优势菌,命名为QZG3。该菌株在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TCBS)弧菌选择性培养基上为绿色、圆形、黏稠状菌落,经革兰氏染色判断为革兰氏阴性菌;对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鉴定,并经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该菌株与阿尔法克弧菌(Vibrio alfacsensis)聚为1支,因此判断该菌株为阿尔法克弧菌。人工回感试验表明,该菌株为绿鳍马面鲀烂嘴症的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仅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两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土霉素、青霉素、头孢氨苄、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以及红霉素均表现出耐药性。因此建议养殖生产上选用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进行药物防治。  相似文献   
795.
为了构建减毒鳗弧菌菌株,本文通过基因重组和Overlap PCR技术,敲除鳗弧菌中的毒力基因vah1,构建vah1缺失鳗弧菌菌株△vah1,缺失菌株△vah1的生长速率没有变化,溶血活性下降了9.5倍,生物膜形成能力下降。通过感染凡纳滨对虾,得出野生菌株的半数致死量为(3.16±0.8)×105 cfu/mL,缺失菌株△vah1的半数致死量为(9.77±0.5)×105 cfu/mL,缺失菌株的半数致死量提高了约3.09倍,在对虾体内的定植能力下降了约3倍左右,对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细胞造成的溶解和空泡化的破坏程度下降了,引起凡纳滨对虾的免疫基因CAT、SOD、PO、LZM、ACP的表达水平低于野生菌株。△vah1鳗弧菌菌株为后续减毒疫苗菌株或抗鳗弧菌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制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