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林业   83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150篇
  271篇
综合类   46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83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长江三峡库区蓄水后鱼类资源现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2005~2006年对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鱼类资源进行了3次流动调查,共设17个采样点,每次调查时间为1~2个月;同时在巴南和万州进行定点监测,每月2次。监测到鱼类108种,分属9目20科71属。鲢、南方鲶、鲤、黄颡鱼类、铜鱼、圆口铜鱼、长鳍吻鮈、圆筒吻鮈、长吻鮠、草鱼、鲹类为三峡库区渔获物主要种类。不同江段的渔获物组成存在差异,渔获物中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992.
基于径流侵蚀功率概念建立流域能沙关系模型,可为长江流域泥沙变化精准模拟与水土保持规划提供技术支撑。该研究以长江典型流域及其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1965—2018年金沙江流域、嘉陵江流域和湘江流域3个典型流域逐日水沙数据以及万安和李子口2个典型小流域2014—2020年场次降水径流泥沙数据,采用径流侵蚀功率、径流量和降雨侵蚀力对比分析不同时空尺度水沙(径流量和输沙量)、雨沙(降雨侵蚀力和输沙量)和能沙(径流侵蚀功率和输沙量)关系的优劣性,解析能沙关系优越性,并识别能沙关系非一致性变化,从而改进能沙关系模型提高流域输沙量模拟精度。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3个典型流域及2个典型小流域,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能沙关系的表现总是优于水沙关系和雨沙关系,在场次、月和年尺度修正的决定系数最大值分别可达到0.94、0.87和0.54。2)对于不同时间尺度,其流量序列中任意2个流量乘积与输沙量的相关性较高时,第一个流量Q1分位点总是接近1且第二个流量Q2分位点在0.5附近或者高于0.5。基于径流侵蚀功率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不同时空尺度流域输沙量,具有明显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3.
为定量反演丹江口水库水质指标含量,明晰水质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迁移转化规律,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为研究对象,根据哨兵2号卫星(Sentinel-2)遥感影像不同波段组合的反射率,结合2016年2月的采样点总氮(TN)与氨氮(NH3-N)水质监测数据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反演2016-2020年TN与NH3-N含量,以此分析库区TN与NH3-N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析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中TN和NH3-N的拟合精度均较高,R2分别为0.863和0.877,适用于丹江口水库TN和NH3-N遥感反演研究。2016-2020年丹江口水库水质整体呈向好趋势,NH3-N含量保持Ⅰ类水质标准,而TN含量在Ⅲ类与Ⅳ类水质标准之间。研究表明,利用Sentinel-2影像波段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适用于TN与NH3-N含量的遥感反演,以此分析不同季节适合的反演模型,可以为大型湖泊水生态环境改善及水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4.
棉网状植生袋技术在宜昌页岩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峡库区宜昌页岩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采用棉网状植生袋技术开展了植被恢复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棉网状植生袋技术,显著地改善了地表温度,能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内陆水体CO2释放受到广泛关注,为揭示黄土高原地区内陆水体CO2的释放特征,于2018年7月和10月及2019年3月和6月利用LI-7000 CO2分析仪对窟野河及代表性水库开展了高频次的水体CO2分压(pCO2)和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FCO2)观测,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窟野河水体pCO2和FCO2(分别为996μatm和94.5 mmol·m-2·d-1)均高于水库(分别为752μatm和10.3 mmol·m-2·d-1)。FCO2季节性差异明显:对于河流而言,表现为秋季最高(165.7 mmol·m-2·d-1),春季最低(42.9 mmol·m-2·d-1);对于水库而言,变化趋势则完全相反,表现为春季最高(16.6 mmol·m-2·d-1),秋季最低(-5.4 mmol·m-2·d-1)。生物地球化学活性更强的支流FCO2(107.4 mmol·m-2·d-1)高出干流(66.5 mmol·m-2·d-1)约50%;同时,位于中下游黄土丘陵区的水库FCO2(16.4 mmol·m-2·d-1)显著高于位于上游呼鄂丘陵区的水库FCO2(1.2 mmol·m-2·d-1)。整体来看,流域水体pCO2受碳酸盐体系影响最大,有机碳分解作用次之;流速是控制水-气界面气体交换速率的关键因素。在年尺度上,窟野河的河流与水库水体均为大气持续碳源。窟野河平均CO2释放量与我国长江及国外温带河流相近,但低于黄河中游的其他支流。  相似文献   
996.
现如今,在进行病险水库治理过程中,重点突出了治理效果,对于常住居民生活、当地环境、社会环境等都没有涉及,因此研究基于风险分析的除险加固优化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结合中国病险水库治理现状,以龙潭水库病险加固为例,构建了事件树法决策模型,对龙潭水库修筑前后产生的风险进行了评估,评选出了风险小、投资少、花费少的修筑方案,提出了基于风险分析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方案设计方法,对今后病险水库修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7.
通过连续6年对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使土壤含水量增加,具有显著的保水效益;粮经果复合垄作以聚土垄作与农林复合为基础,在减少用工投入的基础上增加系统产出、减少径流、控制土壤侵蚀与降低非点源污染方面起得非常重要的作用;粮经果复合垄作能有效改善坡耕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的含量。垄作的物理阻挡作用对土壤径流的截持与减少泥沙的流失,有效的改善了土壤的养分含量。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比粮经果复合平作模式土壤孔度提高9.38%。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增加了0.02 mm土壤颗粒含量。与纯粮顺坡平作相比,径流量、侵蚀量平均减幅分别为97.83%,47.49%。坡耕地粮经果复合垄作水保效益显著,经济效益高,广泛适于三峡库区坡耕地的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998.
大溪水库位于太湖上游地区,是溧阳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之一,近年来流域内湖(库)体水质有下降趋势。基于2008—2009年对入湖主要支流水质营养盐浓度监测数据,实地考察流域内的主要污染源以及耕作制度等因素,并以2009年航空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季节气候变化以及农业活动等环境影响因子,分析流域内营养盐时空分异特征及原因,为改善和治理饮用水源地水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保障。结果表明,大溪水库流域不同支流水质营养盐浓度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临湖东岸的氮磷营养盐浓度普遍高于西岸及上游的洙漕河流域,是大溪水库流域氮磷营养盐主要的源;各流域的TN、DTN、NO3--N浓度逐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TP、DTP季节间浓度变化趋势不明显。进入大溪水库流域的氮素主要以可溶性氮素为主,TN平均浓度为1.82mg·L^-1;磷素主要以非溶解态磷素的形式输移,TP平均浓度为0.116mg·L^-1;总体水质属于Ⅳ水质。营养盐输移时空差异的原因与各小流域土地利用状况、农业活动及降雨季节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99.
黄河宁蒙河段河道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下河沿、青铜峡、石嘴山、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和头道拐6个水文站不同时期水沙资料的分析,宁蒙河道的冲淤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60年以前河床处于微淤状态。1961年至1986年,宁蒙河道呈冲刷状态。1986年以后宁蒙河道呈淤积状态。水力因素、水库调控和风沙入河等因素影响了河道的冲淤演变。黄河自1986年以来出现枯水系列,汛期来水少,挟沙能力降低,河道淤积严重。1987-2006年黄河上游主要控制站年平均径流量、输沙量均比多年均值分别减小8.7-25.5%和13-53.1%。水库调蓄造成宁蒙河道汛期水量、沙量占年水量、沙量的比例减小。宁蒙河段是黄河流域风成沙直接入黄的主要河段。风沙入黄使河道泥沙粗化,由于粒径大于0.1mm颗粒很少形成悬浮物质,影响了泥沙的输移和淤积状态。在维持河道健康的前提下,对宁蒙河段的治理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1000.
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高坝洲水库增殖放流滤食性鱼类后,对水域理化因子进行了常规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库区水域TN、NO2-N、NO3-N、TP、COD、Chl.a等理化因子月平均含量依次为1.389 mg/L、0.0396 mg/L、12117mg/L、0.1373mg/L、16.191mg/L、10.2268 mg/m3,2010年月平均含量依次为1.659 mg/L、0.066 2 mg/L、1.472 9 mg/L、0.099 9 mg/L、18.315mg/L、14.917 8 mg/m3,2011年库区水域理化指标要明显低于2010年.对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TSIM)的计算结果表明,2011年库区TSIM低于2010年,分别为53.78、57.36,库区水体总体上处于轻度富营养化水平(TSIM>53),高坝洲库区水域生态修复需增加滤食性鱼类的投放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