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125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46篇
  95篇
综合类   226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基于混合分布非一致性年径流序列频率参数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2个分布组成的混合分布假设下,研究非一致性年径流序列的频率参数计算问题,为陕北及关中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假设非一致性年径流序列变异点前后的序列分别服从2个对数正态分布或2个P-Ⅲ分布,全序列服从由这2个分布组成的混合分布,采用水文变异点综合诊断方法,确定非一致性年径流序列的变异点,最后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混合分布序列进行频率参数估计。【结果】将基于混合分布非一致性年径流序列频率计算的方法应用于陕北及关中地区的实测平均流量序列,理论频率与经验分布拟合较好。【结论】混合分布模型是进行非一致性年径流序列频率计算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2.
对3种基质,4个种源的2年生柔枝松容器苗的年生长规律及其形态指标进行了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2个处理苗木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3-4月份、5-8月份,地径处于迅速生长阶段;而苗高只在4-5月份整个生长季中唯一一次高生长,期间地径生长缓慢。P3种源的年生长规律与其他种源有较大不同,即地径生长起止时间相对较早,苗高生长期较长。对17个形态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结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M1基质容器苗的苗木质量较差;M2、M3基质的苗木质量较好,其中又以M2基质P1种源和M3基质P2种源的苗木质量更佳。  相似文献   
103.
辽宁冰砬山地区蒙古栎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宁冰砬山地区不同立地条件的蒙古栎林分中设置5块样地进行各项因子调查,在每个样地内伐取1株蒙古栎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解析木年龄为50~63 a,树干解析数据表明:胸径连年生长量高峰值出现在15 a,平均生长量高峰值出现在20 a;树高连年生长量高峰值出现在15 a,平均生长量高峰值出现在15~20 a;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35 a前增长较快,45 a后有所减缓,从生长量变化趋势来看,数量成熟龄应在60 a左右。选用5个生长模型对胸径、树高、材积的总生长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Richards曲线拟合效果最好,可以用其作为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大田条件下不同锌水平果园苹果树体锌吸收运转分配和锌运转系数的周年变化,解释不同锌水平果园苹果树锌含量的周年变化规律。【方法】以盛果期‘红富士/平邑甜茶’苹果为试材,测定缺锌小叶病树和正常树周年内不同物候期土壤及树体各器官的锌含量。【结果】不同锌水平树体根系锌含量周年动态变化差异显著,正常树锌含量周年内基本处于稳定水平,而病树根系前期呈下降趋势,后期急剧上升;在多年生枝条中,正常树锌含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且后期有所增加,而病树在生长发育后期锌含量显著降低;新生器官的锌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正常树的锌含量始终高于病树。【结论】小叶病树生长发育后期锌低位贮藏引起地上部/根锌的运转系数低、树体锌含量上运受阻,同时,缺锌改变了树体养分吸收的节奏,致使小叶病苹果树春夏根系供锌能力低,形成了生长发育后期锌在根系贮藏、上运困难的特有锌运转规律。  相似文献   
105.
太谷地区日光温室温湿度年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典型晴天条件下,太谷地区全年中温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温室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日变化趋势大体一致,温度最低值和湿度最高值同时出现在7:00~9:00,温度最高值和湿度最低值同时出现在14:00~16:00。全年中温度的季节变化较明显,在不通风的条件下,春季和秋季的温度相对稳定,24 h日均温分别为19.5℃和15.7℃;夏季日均温达到30.5℃,其中观察日内最高温可达到59.2℃,昼夜温差达到42.1℃;冬季温度较低,日均温在12℃左右,观察日内温度低于10℃的时间在10 h以上,出现明显的低温。从空气相对湿度(RH)最高值、最低值的持续时间和日均值来看,以冬季、春季较高,接近100%,85%以上的高湿时间持续15~16 h,RH日均值分别为82%、80%;夏季温室相对湿度日变化幅度最大,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相差72%,日均值为64%,但是白天RH低于40%,并且持续时间达10 h左右;秋季RH差值最小,最高值为75%,最高、最低差值为42%,日均值为57%。  相似文献   
106.
Subterranean clover (Trifolium subterraneum) is an important pasture legume in Australia (29 million ha) and elsewhere. However, severe pasture decline occurs in association with several root pathogens, including Aphanomyces trifolii, that has been misidentified for decades as A. euteiches until recently confirmed as A. trifolii. A series of controlled environment experiments was undertaken to identify host resistance to A. trifolii in subterranean clover and to compare virulence and phylogeny of isolates. In experiment 1, Dalkeith, Bacchus Marsh, Riverina and Yarloop were the most resistant of 38 cultivars with a percentage disease index (PDI) ≤10 for both tap and lateral roots. Experiment 2 confirmed resistance of Yarloop, but a change in some relative varietal resistances suggested physiological specialization among A. trifolii isolates. Experiment 3 confirmed extensive variation in virulence and physiological specialization across 23 isolates of A. trifolii, with three distinct clades, two of which were distinct from isolates collected previously. Experiment 4 identified host resistance(s) effective against a mixture of 20 A. trifolii isolates, but the most resistant cultivars (Antas, Uniwager, Leura) still showed significant disease.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show physiological specialization in A. trifolii and to identify host resistance. This study defines A. trifolii as a significant but largely unknown contributor to severe root disease of subterranean clover in southern Australia. Finally, development and calibration of a new soil commercial DNA test not only enables field quantification of the disease, but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breeding, selection and farm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reduce its impact.  相似文献   
107.
基于遂宁、内江、泸州、宜宾、纳溪和叙永等6个气象站1951—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再生稻作物需水量,并结合同期降水量,以自然降水量/作物需水量(R/ETc)为指标,探讨了川东南地区中稻再生芽萌发期(即7月下旬—8月中旬)的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的地区差异特征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遂宁、内江、泸州、纳溪、宜宾和叙永再生芽萌发期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156.7、175.4、168.5、66.7、227.5 mm和153.4 mm。需水量多年平均分别为141.5、138.6、144.5、146.0、128.5 mm和142.7 mm。除了纳溪外,其余各地区再生芽萌发期的降水量均高于其作物需水量。从自然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之间的关系上看,宜宾、内江、泸州及叙永均较适合再生稻发展,而纳溪则存在较大的风险。进一步分析内江、泸州再生芽萌发期作物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发现从1951—2007年,内江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1的年份占了63%,比值在0.85~1之间的概率为3%,比值在0.5~0.7之间的概率为11%,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0.5为12%。从1951—2002年,泸州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1的年份占了52%,比值在0.85~1之间的概率为13%,比值在0.5~0.7之间的概率为21%,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0.5的概率为4%。相对而言,内江中稻再生芽萌发期仍然存在较大的受旱风险。根据以上结果,探讨了川东南再生稻发展适宜区及高产栽培策略,纳溪受旱风险较大不宜晒田,遂宁、宜宾、内江、泸州、叙永均能进行中期晒田。  相似文献   
108.
黄土高原地区50年降水时空动态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74个气象站1952-2001年降水量数据,计算各站年降水量线性趋势系数,利用ArcGIS地统计模块普通Kriging插值法生成黄土高原地区1952-2001年年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线性趋势表面,分析年降水量、年降水量线性趋势表面时空分布特征与10年尺度降水量带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1952-2001年平均年降水量(426.69±67.85)mm.年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线性趋势存在显著时空分异;年降水量由西向东线性增加,从南到北二次曲线递减.总体上东南西北方向递减;10年尺度平均年降水量减少趋势明显,递减率-10.019 mm/10 a,期间累计减少1 227,33 mm 1200,400,600 mm降水线南移,干旱半干旱区面积不显著扩大,湿润半湿润区显著缩小,气候呈干旱化趋势;年降水量线性趋势系数从-4.10 mm/a到4.46 mm/a,平均-0.98 mm/a,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地区面积16.36万km~2.呈减少趋势地区面积46.27万km~2,分占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26.12%和73.88%.  相似文献   
109.
华北地区古树主要形态特征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古树形态特征变异分析研究,了解古树表型性状的生态地理变异,以期为华北地区古树名木的资源保护和健康维护提供参考。【方法】以6个区域5种不同类型的古树为研究对象,选取7个不同的形态特征指标,采用ANOVA方差分析和LSD最小显著差异法,对测定的性状特征数据进行数学统计分析。【结果】5种古树7个性状指标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树洞在不同树种中的变异程度最大,而树高、胸径和树叶稀疏情况的变异程度最小,性状最为稳定;古树的形态差异与生境异质性关系密切,具有相似生境的古树通常具有相似的表型特征;树高、树叶稀疏状况和枯枝比等表型性状特征值与土壤营养元素多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华北地区古树的形态特征具有多型性,且受生境异质性影响较大,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桂热1号”澳洲坚果叶片的营养特性,掌握其营养规律和特点,为科学合理施肥及选育营养高效的澳洲坚果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年生桂热1号澳洲坚果健康植株,2011年每月15日在所选20株树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采集枝条顶部往下第2轮叶1片,分别测定N、P、K、Ca、Mg、Zn、Cu、Fe、Mn等9种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叶片N、P、K含量在4月均出现高峰,之后随时间推移N含量缓慢下降,P含量保持稳定,而K含量略有升高;Ca、Fe含量在4月时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之后缓慢升高,Mg含量周年基本保持稳定,而Mn含量周年缓慢降低;Cu、Zn含量4月达高峰,之后含量先减后增。【结论】桂热1号澳洲坚果生产中应及时补充N、K、Ca和Fe等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