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8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芦荟粗提物抑菌及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芦荟粗提物对多种常见畜禽致病菌和病毒的体外抑菌和抗病毒作用,本实验采用培养基打孔法观察芦荟粗提物对致病菌的抑茵作用;采用含不同浓度芦荟粗提物的固体培养基培养致病菌观察其抑茵效果;采用细菌计数法分析致病茵在芦荟粗提物液体培养基中的增殖情况.分别采用细胞培养和鸡胚接种法检测不同浓度芦荟粗提物以及不同作用时间对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和新城疫病毒(NDV)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芦荟粗提物对供试茵均具有抑茵作用,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培养时出现明显的抑茵圈,直径(D)>14 mm;固体培养基中芦荟粗提物浓度大于40%时可形成可明显地减少茵落数;浓度大于80%的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生长到达对数期的时间比对照组延长至少4h.IBDV与芦荟粗提物作用组的MTT OD570nm值均高于病毒对照组,并且随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NDV与芦荟粗提物作用组的血凝价均低于病毒对照组,并且随浓度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62.
【目的】筛选可抑制马腺疫主要致病菌——马链球菌马亚种的最优中药组方,为临床马腺疫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用赤芍、大黄、山豆根等27种中药,首先通过体外抑菌试验(牛津杯法、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联合药敏试验)结合L8(26)正交试验初步筛选抗马链球菌马亚种中药组方的最佳优选因素,再通过L18(36)正交试验进一步筛选基础组方最佳配比;最后在基础组方的基础上,根据中兽医方剂配伍理论,添加黄芪和当归2味补虚药,通过马腺疫小鼠模型体内抑菌试验筛选加味组方配比,结合组方保护率结果及组织脏器病理变化验证加味组方的体内抑菌作用。【结果】试验筛选出了马链球菌马亚种超敏和高敏的7味中药:浙贝母、赤芍、甘草、大黄、雪白睡莲、山豆根和苦参。大黄、雪白睡莲、山豆根、甘草、苦参和浙贝母的MIC分别为0.078、0.078、0.125、0.156、0.156和0.250 mg/mL。雪白睡莲、赤芍、山豆根、甘草、大黄、苦参和浙贝母的MBC分别为0.078、0.125、0.125、0.156、0.156、0.156和0.250 g/mL。根据各单味药物的MIC和两两联合后的MIC计算得出浙贝母与雪白睡莲联合药敏指数>2,二者存在颉颃作用,故剔删浙贝母。通过2次正交试验得出基础组方最佳配比为:赤芍∶甘草∶大黄∶雪白睡莲∶山豆根∶苦参=4∶2∶2∶4∶4∶1;结合加味组方体内抑菌试验可知,黄芪∶当归=1∶1、配伍浓度为0.5 g/mL时,保护率可达87.5%,且中药组方对马链球菌马亚种所致的小鼠肺脏炎性损伤修复良好。【结论】本试验成功优选出1种对马腺疫主要致病菌——马链球菌马亚种具有良好抑菌、组织保护作用的中药组方,配比为:赤芍∶甘草∶大黄∶雪白睡莲∶山豆根∶苦参∶黄芪当归(1∶1)=4∶2∶2∶4∶4∶1∶1。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不同助溶剂作用下桉叶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为痤疮的治疗提供一定实验参考,同时为开发利用桉叶油资源提供支撑。方法 采用平板牛津杯法及试管法,观察桉叶油在不同助溶剂作用条件下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环直径及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纯桉叶油(80%浓度)、桉叶油乙醇溶液(40%浓度)及桉叶油丙酮溶液(40%浓度)对痤疮丙酸杆菌能表现出完全抑菌作用,平板上无细菌生长,阳性对照药(16 μg/mL红霉素)对痤疮丙酸杆菌平均抑菌圈直径为29.44 mm;助溶剂95%乙醇及丙酮对痤疮杆菌无抑菌作用;空白对照(蒸馏水)对痤疮丙酸杆菌无抑菌作用;当以丙酮为助溶剂时,桉叶油的最低抑菌浓度为浓度0.625%;当以95%乙醇为助溶剂时,桉叶油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结论 桉叶油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助溶剂95%乙醇、丙酮对痤疮丙酸杆菌无抑菌作用;助溶剂对桉叶油的最低抑菌浓度有一定的影响,丙酮为助溶剂时较95%乙醇为助溶剂时最低抑菌浓度低。  相似文献   
64.
为了明确小麦根腐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um)侵染小麦后被诱导表达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所编码的β-1,3-葡聚糖酶的性质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β-1,3-葡聚糖酶的一级结构、信号肽和跨膜结构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β-1,3-葡聚糖酶是一种分泌型碱性蛋白酶,主要存在于胞外。将克隆到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构建成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后,分离纯化得到了原核表达的β-1,3-葡聚糖酶,对其在体外对小麦根腐离蠕孢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的研究发现,β-1,3-葡聚糖酶对小麦根腐离蠕孢具较强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5.
抗禽大肠杆菌中药的体外抑菌方法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金银花、大青叶等10味中药对禽类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效果,使用纸片法、打孔法同时对10种中药水提物进行体外抑菌试验,通过抑菌结果筛选较优抑菌试验方法,并测定抑菌效果较好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的药物抑菌圈大小除甘草、重楼外,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且其中的金银花、黄柏、贯众、黄连四味药抑菌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纸片法效果更佳;10味中药中金银花、黄连的抑菌圈直径最大,分别为(1510±001),(1602±001) mm,呈高度敏感反应;二者的MIC分别是625,3125 mg·mL-1,MBC为125,625 mg·mL-1。试验得出较好的体外抑菌试验方法为纸片法,10种抗禽大肠杆菌中药中以金银花、黄连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6.
食源性致病菌是诱发食源性疾病并进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氧化锌因其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将其作为抑菌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制备获得了棒状、梭状、空心球状以及蜂窝状等4种形貌的氧化锌微/纳米颗粒,并将其与8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通过抑菌圈法和生长曲线法考察了其抑菌活性,研究表明,氧化锌对不同的食源性致病菌具有不同的抑菌效果,而且氧化锌的抑菌效果与其形貌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氧化锌微/纳米抗菌材料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7.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对辣椒皮粉进行萃取、分离得到辣椒提取物,并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对不同辣椒碱含量的提取物的抑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证明:辣椒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酵母菌等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对酵母菌抑菌效果更为显著,对环境中多种菌群综合体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8.
TMR中添加牛至精油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抗生素可以解决其变质问题,然而动物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产生药物残留等问题。牛至精油是一种天然无化学毒害且具有强抗菌作用的植物精油,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为研究牛至精油对TMR中霉菌、细菌、大肠菌群的抑制作用,并分析pH和温度对牛至精油抑菌作用的影响,将牛至精油添加到荷斯坦奶牛(约650 kg)的TMR中,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TMR中霉菌、细菌的菌落数;采用国标乳糖胆盐发酵法检测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结果表明:牛至精油对TMR中的霉菌、细菌、大肠菌群均有抑制作用且差异显著(P<0.05),可作为饲料添加剂提高TMR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69.
为了解病害发生消长规律,选用7种药剂进行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溶菌灵、施美特、双效灵和多菌灵抑菌效果好,均达到90%以上;其次为烯酰吗啉·锰锌,抑菌效果高于63%;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的抑菌效果差,低于60%。选用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选择最佳防治时期进行防治可有效地控制大黄轮纹病,提高大黄的质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0.
金银花白霉病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0%多.福.锌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硅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福美双.嘧霉悬乳剂、8%氟硅唑微乳剂、80%恶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抑菌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100.00%、100.00%、93.22%、89.83%、82.53%、81.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