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5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442篇
林业   736篇
农学   505篇
基础科学   132篇
  1033篇
综合类   2883篇
农作物   401篇
水产渔业   131篇
畜牧兽医   484篇
园艺   137篇
植物保护   49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338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479篇
  2011年   419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研究不同用量化肥和猪粪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不同氮肥类型和用量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猪粪氮与化肥氮分别为0、60、120、180、240、300、360、420、500、600 kg/hm2),分析评价猪粪氮和化肥氮不同用量对优质强筋小麦'烟农1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氮肥类型和用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92.
6种玉米种衣剂的理化性质测定及其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市场上玉米种衣剂的质量,对6种市售玉米种衣剂的理化性质和安全性进行了测定。理化性质表明:6种种衣剂的成膜时间、包衣均匀度和悬浮率都符合国家标准;不同种衣剂粘度值差异显著,只有福?克和克?戊?三唑酮符合国家标准;pH值都在6.83~7.55之间,其中克?福?萎、福?克?唑醇和克?醇?福美双符合国家标准;包衣脱落率只有克?福?萎大于10%,其它药剂均达到国家标准。室内发芽实验表明:经玉米种衣剂处理后,玉米种子活力等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而田间实验表明:种衣剂处理后,玉米出苗率、幼苗素质与对照相比都有所提高,其中福?克效果最为显著。从室内、田间的实验结果分析,福?克是6种玉米种衣剂中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93.
为了加快油枯堆肥化进程,以充分利用油枯资源,减少环境风险,本研究以油枯为基本原料,通过添加2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剂,采用强制通风的方法,研究了在油枯堆肥过程中,堆体的外观、pH、水溶性NO3--N、NH4+-N含量、C/N比的动态变化规律及菌剂对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能加快物料水溶性NH4+-N和C/N比的降低速度,特别是添加榕风的处理在45~50天水溶性NH4+-N和C/N比已趋于稳定,不再下降, 添加腐杆剂的处理略有下降,对照处理水溶性NH4+-N和C/N依然在下降。pH和水溶性NO3--N含量升高速度的顺序是榕风>腐杆剂>对照,加快了油枯堆肥腐熟化进程,有助于提高堆肥腐熟化程度。从堆肥理化性状综合分析,添加榕风菌剂的处理各指标均优于添加腐杆剂的处理,腐熟程度也比菌剂腐杆剂的效果好,说明添加榕风菌剂有利于加快油枯堆肥化进程,提高油枯堆肥质量。  相似文献   
994.
供氮水平和有机无机配施对夏玉米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夏玉米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肥料的各去向受施氮量影响较大,施氮量越大,表观残留量、淋溶损失量、气态损失量均增加。表观利用率在施氮低于200 kg/hm2时,表现为增加,高于200 kg/hm2时,则表现为减少。配施有机肥比例越大,表观利用率、表观淋溶损失率越小,表观残留率则越大。气态损失率在有机无机配施条件下最小。淋溶损失是氮素肥料的主要损失途径。综合考虑,氮肥表观利用量、表观残留量和淋溶损失量,以纯氮施入量200 kg/hm2,75%的N由有机肥提供、25%的N由尿素提供的处理为较理想的氮素施用水平和配比组合。  相似文献   
995.
有机肥对蔬菜无机氮利用率及氮去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蔬菜农田大量施用有机肥对无机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微区15N示踪法,连续2季研究了增施有机肥对蔬菜无机氮肥利用率及其有机肥后效对土壤残留化学N肥(15N标记尿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学氮肥(CF)和增施有机肥(CF+M)2个处理第1季蔬菜体内分别有25%~26%和14%~18%的N来自化学N肥,化学氮肥利用率(UEN)分别为25.61%和18.16%;有机肥后效也显著影响第2季蔬菜体内来自土壤残留15N标记尿素的百分数(NDF)和第2季蔬菜对第1季残留15N标记尿素的利用率;CF和CF+M 2季累积对第1季所施15N标记尿素的利用率分别为28.76%、19.60%。与CF比较,CF+M对每季收获后0~200 cm土壤剖面15N标记尿素的回收率影响不显著,但增施有机肥促进剖面硝态氮的累积与下移;CF+M也显著提高了每季收获后15N标记尿素的损失率,第2季收获后CF和CF+M的15N标记尿素损失率分别为53.7%、61.2%。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索适宜的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方式,提高核移植效率及研究胚胎孤雌发育。研究比较了不同浓度的乙醇( EH)、离子霉素(ionomycin)、钙离子载体A23187与蛋白激酶抑制剂6-二甲氨基嘌呤(6-DMAP)、细胞松驰素(cytochalasin B, CCB)对牛卵母细胞激活发育的影响,并在相同条件下,比较了不同卵丘细胞层数对卵母细胞激活后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1) 5 μmol·L-1 Ionomycin,10 μmol·L-1 A23187,7% EH分别联合2 mmol·L-1 6-DMAP,CCB均可以有效地激活牛孤雌胚,其中以Ionomycin+6-DMAP+CCB组囊胚发育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并且激活液中CCB的存在对牛孤雌胚胎的发育有利;(2) 卵母细胞包被的卵丘细胞层数不同对卵母细胞成熟激活有显著的影响,卵丘细胞层数3~5层和多于6层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孤雌激活的分裂率和囊胚率分别为69.09%,31.58%和75.14%,38.85%,这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但其显著高于1~2层组与混合组(P< 0.05), 因此,这2组细胞是最佳的试验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997.
苹果籽蛋白与大豆蛋白的营养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丰富蛋白质的种类,解决蛋白质资源匮乏的现状,本试验测定了苹果籽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评价方法对其营养进行评价,并与大豆蛋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苹果籽的营养成分丰富,含有51.23%的粗蛋白质、26.2%的粗脂肪和5.05%的碳水化合物,其蛋白质的含量略高于大豆蛋白46.78%的含量。苹果籽种粗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4.32%,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与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模式进行比较,苹果籽蛋白的IEAA为80.82。必需氨基酸均能满足成人的需要,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蛋白资源。  相似文献   
998.
紫甘薯花色苷的组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紫甘薯花色苷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大孔树脂AB-8纯化紫甘薯花色苷,高效液相色谱-2极管阵列法(HPLC-DAD)分析表明,纯化后的提取物中共含有11种花色苷,其中主要成分为酰化的矢车菊素和芍药素.并测定了紫甘薯总花色苷在DPPH自由基清除体系、超氧阴离子体系、还原力和亚油酸体系的抗氧化活性.在质量浓度均为0.5g/L时,花色苷、L-AA和 BHT的还原力分别为0.572、0.460 和0.121,花色苷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清除超氧阴离子IC50分别为6.94和3.68mg/L,表明花色苷还原能力强,并能有效地清除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此外,紫甘薯花色苷能较好地抑制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999.
检测热处理材的化学组成含量和耐腐、防霉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后木材的含水率降低,综纤维素含量减少,其中半纤维素含量降低,纤维素含量增加,酸不溶木素含量增加.热处理材的耐腐性显著提高,但不具有防霉性.  相似文献   
1000.
窦宏涛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132-136
本文以美国样品为对照,用GC-MS法分析了陕西甘泉、麟游、旬邑、千阳及长安库峪、石砭峪、冯三等不同海拔高度地区椒样薄荷精油的组成成分及相对含量,分别鉴定出38种化学成分,其含量分别占组分总量的96%以上。它们的主要组成成分相同,均为薄荷酮、薄荷呋喃、乙酸薄荷酯、薄荷醇、α-蒎烯、β-蒎烯、苧烯、1、8-桉叶油素、3-辛醇、水烩烯、异薄荷酮、新薄荷醇、石竹烯、胡薄荷酮、大根香叶烯、胡椒醇、绿花醇等,但其含量有较大的差别,从而使精油香气品质产生了很大的差异。陕西甘泉、麟游、旬邑、千阳、库峪、石砭峪等较高海拔(1000~1500m)地区精油主要成分的含量与美国样品接近,各香气成分比例协调、和谐,香气圆韵、温和,清甜纯正,香气品质优,达到国际优质标准,可完全与目前世界公认的优等精油产品美国精油媲美;而长安冯三等较低海拔地区精油由于薄荷酮含量过高而薄荷醇含量过低,精油的特征香气不明显,香味较淡,稳定性差,香气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