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1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358篇
林业   56篇
农学   505篇
基础科学   19篇
  162篇
综合类   913篇
农作物   255篇
水产渔业   155篇
畜牧兽医   524篇
园艺   88篇
植物保护   25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71.
本试验于1982,1987,1988和1992年在东北地区的辽宁海城、沈阳、大连和吉林公主岭4个观察圃中系统观测了含有不同抗白粉菌基因的小麦品种和拟等基因系的白粉病病情:Pm1、Pm5、Pm7及Pm3a或Pm3b和Pm3c的病情均达20MS以上,感病严重.Pm2+6,Pm2或Pm4抗性较强,病情仅达0~5HR.采用离体活动圃鉴定法观测表明:1987~1988年各病圃白粉菌出现频率较高的基因为:V7(67.2%~80.4%,平均74.0%),V1(67.9%~78.1%,平均73.1%),V3c(61.9%~71.4%,平均67.6%),V5(62.3%~73.1平均67.3%),V3c(43.0%~51.8%,平均48.7%),V3a(32.7%~47.8%,平均39.5%),V5(15.6%~26.5%,平均20.25%);出现频率较低毒力基因为V2+6(0%~1.6%,平均0.51%),V2(2.1%~7.6%,平均4.05%)和V4(5%~12.6%,平均8.6%)。  相似文献   
72.
水貂阿留申病毒VP2基因主要抗原表位区的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水貂阿留申病毒(ADV)VP2基因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合成两对引物,用PCR方法扩增ADV国内分离株VP2基因中主要抗原表位区的两个片段,分别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c2的多克隆位点中。经酶切、PCR扩增和测序分析证实其已正确插入到表达载体中,且阅读框是正确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MAL-VPa和pMAL-VPb。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菌TB1,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检测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两段蛋白均获得了表达,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分别约为63、65kD,与理论推测的分子质量一致;并在终浓度为1mmol/L的IPTG诱导下,4h时其表达量达到高峰;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蛋白能被兔抗MBP抗体所识别,具有一定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73.
21个小麦品种(系)抗叶锈性基因推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17个小麦叶锈菌菌系对1999扑河北省使用的21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抗叶锈性基因的推导。通过与21个抗叶锈单基因系的反应型比较,鉴定出Lr1、Lr14a、Lr26和Lr37等4个抗叶锈基因。8904含有Lr1;5108和4185可能含有Lr1或含与Lr1不同的抗性基因;中麦9号含有Lr14a及其它抗性基因;84251、邯郸4564、71-3、梁麦2、7118-8、859-34、859-39和矮三共8个品种(系)含有Lr26抗性基因;2631、北农8、鲁麦23、高优503、97-11、益麦1含有与供试的已知基因不同的抗性基因;冀麦38、京38和3181没有鉴定出抗叶锈基因。  相似文献   
74.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宠物犬源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从77份宠物犬直肠粪便样品中分离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通过PCR方法对沙门氏菌6类23种耐药基因和葡萄球菌5类9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从77份宠物犬粪便样品中分离到沙门氏菌36株,葡萄球菌75株。除头孢噻呋、安普霉素、阿米卡星、硫酸庆大霉素和多黏菌素外,宠物犬源沙门氏菌对其他被捡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达97.0%以上,多重耐药以8耐为主,tetB、blaTEM、blaOXA、qnrS、oqxA、oqxB、aac(6′)-Ib-cr、ant(3″)-Ia和floR基因检出率在97.0%以上。宠物犬源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93.5%)、苯唑西林(90.7%)和氟苯尼考(82.9%)耐药率在80.0%以上,多重耐药集中在4耐、6耐和9耐,主要检出的基因为fexA(40.0%,30/75)和femA(18.7%,14/75),其次为tetM(16.0%,12/75)、ermB(14.7%,11/75)和mecA(1.3%,1/75)。【结论】宠物犬源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严重,耐药基因携带率高,使宠物犬的细菌性疾病治疗难度加大,应加强耐药菌的监测,降低宠物犬源耐药菌转移给人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75.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杀虫细菌苏云金杆菌ICP基因构建工程菌,包括植物根际定居菌、植物疫苗、重组杀蚊蓝细菌和杆状病毒Bt重组菌等研究的历程及现状、成功的范例及存在问题.文中亦讨论了该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
转CMV—CP基因番茄后代的田间抗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壤农杆菌为介导,用叶盘法转化获得的转CMV-CP基因(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番茄工程植株,通过连续选择和自交,得到R1、R2、R3、R4和R5代的转化番茄植株。1993-1994年采用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两种方式鉴定转化植株对CMV病毒的田间抗性。结果表明,转基因番茄植株对CMV侵染有高度抗性。人工接种R1、R2、R3、R4代转化植株的防病效果达50-73%。有50%以上的转基因植株始终  相似文献   
77.
通过CS/Th.elongatum和CS/Th.besarbicum两个双二倍体与黑麦和粘果山羊草的可杂交性,分析了中国春(CS)的隐性kr基因在普通小麦-偃麦草双二倍体下的遗传表达。结果表明,偃麦草种Th.elongatum和Th.besarbicum中可能存在抑制CS隐性kr基因在普通小麦-偃麦草双二倍体中正常表达的遗传因子,其抑制效应因与普通小麦-偃麦草双二倍体杂交的父本不同而异。同时,Th.elongatum和Th.besarbicum两个种中的抑制因子的抑制效应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8.
小麦麦瘟病,由梨孢菌小麦专化型(Magnaporthe oryzae, sp. Triticum, MoT) 侵染所致,最早于1985年在巴西发现,随后传播到其他南美国家。2016与2017年,麦瘟病登陆亚洲,相继在孟加拉国和印度暴发,对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小麦生产形成了潜在威胁。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麦瘟病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对小麦麦瘟病病原菌、侵染过程、流行因素和小麦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小麦麦瘟病抗性评价的方法。本研究组研究发现,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水稻来源的稻瘟病菌株(MoO)可侵染小麦引起典型麦瘟症状。笔者认为,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麦瘟病发生的报道,但部分地区存在麦瘟病的发病条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麦瘟病有暴发的可能,需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加快麦瘟病发病机理及小麦抗性基因发掘的研究,以提升我国麦瘟病的研究水平,并为预防麦瘟病的发生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79.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番木瓜(Carica papaya L.) WRKY(CpWRKY)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并对其在短孢炭疽菌侵染下的表达量进行分析,为CpWRKYs 家族的功能研究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和筛选CpWRKYs转录因子家族基因成员,并对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基因结构分析、蛋白保守基序预测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同时以番木瓜炭疽病耐性品种和敏感性品种为材料,利用短孢炭疽菌侵染采后果实,于0,24,48 h 取样,对其转录组学数据进行分析,筛选2个品种中差异表达的CpWRKY基因,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试验对筛选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经系统分析从番木瓜中共鉴定出48个CpWRKYs成员,分为Ⅰ、Ⅱ和Ⅲ 3类;其中第Ⅱ类成员最多,可分为Ⅱa、Ⅱb、Ⅱc、Ⅱd和Ⅱe 5个亚类。CpWRKYs家族成员的氨基酸残基数目为97~747 个,等电点为4.83~9.71,为亲水性蛋白,大部分CpWRKYs的结构域高度保守,但有个别蛋白保守域缺失。在 CpWRKYs家族中共预测到10个保守基序,其中包括含有WRKY七肽结构域的基序1、含锌指结构的基序2和同时含有七肽序列和锌指结构的基序3,其中基序3为大多数I类CpWRKY转录因子N端WRKY结构域所特有。CpWRKYs含有1~6个外显子,同一家族或亚家族成员在基因结构上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同时在CpWRKYs启动子中检测到大量与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相关的元件。对短孢炭疽菌侵染番木瓜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在番木瓜耐性品种中筛选出了特异表达的CpWRKY22、CpWRKY11、CpWRKY2、CpWRKY33CpWRKY25,RT-qPCR检测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在耐性品种中特异上调表达,在敏感性品种中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番木瓜WRKY家族共包括48个成员,该家族基因结构和蛋白基序具有组间差异性和组内保守性。CpWRKYs家族成员强烈响应炭疽菌侵染,其中CpWRKY22、CpWRKY11、CpWRKY2、CpWRKY33CpWRKY25是有潜力的抗炭疽病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0.
为探究捻转血矛线虫GST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特征,以捻转血矛线虫cDNA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GST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GST转化至E.coil BL21(DE3)感受态细胞,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菌进行表达条件优化后,再通过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的特征,并利用在线软件对GST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捻转血矛线虫GST基因大小为618 bp;诱导后的pET30a(+)-GST重组菌最佳诱导条件为0.05 mmol/L的IPTG在37℃时诱导6 h,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大小约为29 ku。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ST分子式为C_(1083)H_(1657)N_(277)O_(294)S_6,属于不含信号肽和跨膜区的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形成;潜在的抗原表位主要位于25~48、55~63、92~106、113~124、139~147、170~189和195~205位氨基酸附近。本试验成功构建GST基因原核表达系统,优化表达条件下能稳定纯化GST重组蛋白,为进一步探索捻转血矛线虫丙硫咪唑耐药机制及GST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