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1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54篇
林业   82篇
农学   302篇
基础科学   6篇
  101篇
综合类   988篇
农作物   144篇
水产渔业   121篇
畜牧兽医   809篇
园艺   95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喂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奶牛超数排卵效果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荷斯坦育成牛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饲喂20 g/(d·头)的NCG,采用连续4 d递减注射FSH法测定NCG饲喂时间对供体牛超排效果的影响,分别在3次超排处理的第0、5、9天采集尾根静脉血测定激素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①NCG饲喂20 d时(第1次超排),试验组头均回收胚数、可用胚数、退化胚数、未受精卵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NCG饲喂50 d时(第2次超排),试验组头均回收胚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CG饲喂80 d时(第3次超排),试验组头均可用胚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考虑3次超排效果,试验组头均回收胚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NCG饲喂时间对供体牛血清中促卵泡素、促黄体素、孕酮、雌二醇的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NCG饲喂时间对奶牛生殖激素的分泌无影响或为次要影响因素,超排效果的变化与生殖激素变化无明显的关联作用。③NCG饲喂时间对供体牛血清中谷草转氨酶的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在NCG饲喂13 d时,试验组供体牛血清中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NCG饲喂34 d时,试验组供体牛血清中尿素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NCG饲喂43和69 d时,试验组供体牛血清中一氧化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考虑,在重复3次超排时,每头供体牛每天饲喂20 g NCG,可提高3次连续超排的回收胚数4.98枚及可用胚数1.8枚,进而降低胚胎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2.
通过冷冻胚胎移植技术,2007年和2008年前后分2批在鄂尔多斯细毛羊种羊场实施纯种澳美型细毛羊冷冻胚胎移植,共有371只(2007年266只,2008年105只)受体羊做了冷冻胚胎移植,共生产澳美型细毛羊羔羊106只(2007年70只,2008年36只)。其中公羔60只,母羔46只;受胎率分别为26.32%和37.14%;羔羊初生重为公羔(4.73±0.41)kg/只、母羔(4.54±0.43)kg/只和公羔(4.60±0.68)kg/只、母羔(4.45±0.55)kg/只。经过调查鉴定,用冷冻胚移植技术获得羔羊106只,经培养共获得纯种澳美型细毛羊106只,补充了优质澳美型细毛羊种羊的数量,大大增加了纯种澳美型细毛羊的种源数量、节省了引种费用、缩短了鄂尔多斯细毛羊改良世代间隔和选育提高周期,起到了加速优良种畜繁殖速度、迅速扩大种源的科技效应。  相似文献   
83.
豫西脂尾羊以单侧卵巢排卵为主,单侧卵巢排卵母羊百分比为98.18%,其中左侧为34.35%,右侧为63.64%。右侧卵巢排卵母羊数极显著多于左侧卵巢排卵的母羊数(P<0.01)。总排卵率及排单卵、双卵和三卵的百分率分别为110.91%、90.91%、7.27%和1.82%。其胚胎长度增长以胎儿中期生长速度最快,而体重增长自进入胎儿中期以后一直比较旺盛。研究结果表明,豫西脂尾羊产羔率低的直接原因是排卵率低,主要是排双卵和三卵的比例低。根据豫西脂尾羊排卵及胚胎生长发育特点,就如何提高其繁殖率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4.
K. Winiarczyk    J. Bednara 《Plant Breeding》2008,127(2):203-207
The progamic phase is a period of specif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ale gametophyte and the pistil tissues and is very important for proper seed development in plants.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events during the progamic phase in Armoracia rusticana, to examine a plant’s capability of sexual reproduction and to obtain vital seeds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There were very few pollen grains on the stigmas at anthesis stage. The incompatibility reaction between the stigma cells and pollen grains was observed by using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 series of ovary cross‐sections revealed a high accumulation of Periodic Acid Schiff (PAS)‐positive globules in all the embryo sacs. About 33% of ovules in the ovary were fertilized, but only 3% of them were able to germinate into seedlings.  相似文献   
85.
【目的】对菜心小孢子培养的诱导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胚胎诱导率,创制优良DH系应用于育种实践。【方法】设置不同蔗糖浓度和激素(6-BA和NAA)浓度组合的NLN诱导培养基,以10份不同基因型的菜心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及出胚率分析,筛选最佳诱导培养基。【结果】7份材料诱导出胚状体,不同基因型间的胚胎诱导率差异显著,说明基因型是影响小孢子形成的主要因素;在无激素处理中,100 g/L蔗糖浓度NLN(NLN-10)小孢子胚诱导率最高,出胚材料诱导率在3.45~30.46胚/皿;NLN含量减半的1/2 NLN-10培养基处理出胚率约为NLN-10处理的2/3;130 g/L蔗糖浓度NLN处理出胚率显著降低,最高仅为14胚/皿,蔗糖浓度为160 g/L的NLN(NLN-16)处理未出现胚状体;在NLN-10中分别添加0.1 mg/L 6-BA和NAA,促进出胚效果最佳,出胚率最高的 Rt19006达46.93胚/皿,是不添加激素处理的1.5倍;当NLN-10 中6-BA和NAA浓度均达到0.2 mg/L时,胚胎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结论】筛选出可有效促进菜心小孢子出胚的诱导培养基配方,即100 g/L蔗糖浓度的NLN+6-BA 0.10 mg/L +NAA 0.10 mg/L。  相似文献   
86.
以早熟桃、油桃杂交胚为试材,调查了胚发育动态,研究了影响胚培养的主要因子,并建立了胚培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7.
以简便技术制备鸡胚皮肤(CES)细胞,进而进行了鸡马立克氏病(MD)SB-1株病毒适应于CES细胞和致CES细胞病变效应(CPE)的研究.试验表明,在形成CPE的细胞中可检出核内包涵体,MD的SB-1株病毒的CES细胞毒的蚀斑形成单位(pfu)为105.7201-7.2122/m L.本研究为以后用CES细胞增殖SB-1株病毒以代替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制造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8.
将鸭肿头出血症病毒(DSHDV)强毒株以不同途径接种10日龄鸭胚,研究了病毒在鸭胚中的繁殖规律,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感染鸭胚各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同时用DSHDV人工感染不同日龄雏鸭,比较了不同感染途径对雏鸭的致病性和对不同日龄雏鸭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尿囊腔和卵黄囊2种途径均能使病毒在鸭胚上繁殖并传代,对鸭胚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0^-7.24/0.2mL和10^-6.4/0.2mL。病毒感染鸭胚后,电镜下可观察到肝和尿囊膜中的病毒粒子,病毒粒子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为60~80nm,无囊膜;病毒在细胞浆内复制,可形成特征性包涵体;病毒侵害的主要靶器官为尿囊膜与肝,细胞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粗面内质网扩张以及线粒体肿胀和嵴断裂、消失。病毒经肌肉注射、口服和滴鼻均能使28日龄鸭感染发病,致死率分别为86%、89%和97%。研究表明,DSHDV能很好地在鸭胚上生长并致鸭胚各组织器官超微结构发生变化,不同感染途径均能使雏鸭感染发病且致病性强。  相似文献   
89.
应用乙酰胆碱脂酶(AChE)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28枚不同胚龄鸡脑内含AChE阳性反应产物的微血管的分布。结果显示:在孵化第18d时,脑内已经出现了含AChE阳性反应产物的微血管。AChE阳性微血管主要分布在端脑的腹侧纹状体、内侧隔核、前连合核背侧区;间脑的视前区、丘脑前背外侧区、丘脑前背内侧区、丘脑背外侧区、缰核区、间脑中缝区域;中脑深核腹侧部、中脑背外侧核、中脑视叶脑室周腹内侧深层,中脑中缝区域。阳性微血管的管径均小于20μm。结果提示:至少在孵化第18d时,鸡胚脑内乙酰胆碱已开始发挥其调节脑血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甲壳动物十足目的大多数种类,其受精卵自产出后就附着于亲体腹部,并完成胚胎发育过程直至孵化,这对于胚胎的发育、保护和幼体散布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胚胎的附着机制较为复杂,与刚毛、卵柄、卵索、卵膜和黏液腺有关:卵柄和卵索的形成决定了胚胎发育的顺利进行;卵膜的变化影响着胚胎的附着;黏液腺在胚胎附着过程中形成卵柄和外层卵膜,胚胎是依靠卵柄或卵索附着于腹肢的刚毛上,进而完成胚胎发育过程。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学和扫描电镜的方法研究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胚胎及其附着结构。结果表明,胚胎附着与母体腹肢的结构、黏液腺分泌的黏液相关,也与胚胎表面结构、次级卵膜的形态和结构密切相关。原肢底节和内肢刚毛密而长,基部有细小的分支,有利于胚胎的附着,外肢刚毛羽状则有利于胚胎的托附和保护。抱卵雌虾腹肢的原肢和内肢上布满腹肢黏液腺分泌的黏液;携卵刚毛中空、壁厚,刚毛外壁由微绒毛状结构组成,扩大了携卵刚毛的表面积,以利胚胎附着。胚胎外表面由初级卵膜和次级卵膜组成,次级卵膜主要由卵巢黏液腺分泌的黏液参与形成。排卵时,受精卵依靠坚韧的次级卵膜相互粘连,同时,部分受精卵在刚毛上滑动、旋转,并借助次级卵膜逐渐形成了卵柄或卵索固着在腹肢刚毛上。从受精卵到胚胎孵化,胚胎之间最主要的连接方式是依靠次级卵膜的连接。胚胎的表面有许多褶皱和黏液,利于胚胎的附着以及胚胎对溶氧和小分子物质等的通透。以上结构与附着相适应,保证了胚胎发育的顺利进行和幼体的正常孵化。本研究旨为进一步认识甲壳动物胚胎附着机制、胚胎发育和人工育苗的研究提供参考。[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67-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