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6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林业   23篇
农学   78篇
基础科学   33篇
  112篇
综合类   1218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802篇
畜牧兽医   1054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12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章晓炜 《水利渔业》2001,21(5):46-47
对稚鳖养殖中的白点、疖疮、腐皮、红脖子等疾病进行病原鉴定,证实是气单胞菌所引起。组织病理表明,气单胞菌不但从体表伤口进行感染,而且还会引起肺、肾、心脏、肠等内脏器官的损伤。分析气单胞菌的特征和生存条件,以及对各种药物的敏感试验,患病稚鳖可通过环丙沙星、氯霉素、四环素等高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反刍兽异嗜癖 ,是牛、羊、鹿等动物常发的一种现象 ,一般人们不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但这种现象在牛、鹿发生非常普遍 ,尤其在豫西丘陵山区 ,牛的发生率可达 30 %以上 ,局部地区可达 80 %。鹿的异嗜发生率可达 90 %以上 ,有些鹿场可达 1 0 0 % ,严重影响着草食动物的发展。但  相似文献   
13.
暴发性鱼病是我区鱼类的常发病,主要引起白鳞、白鲢、镛、鲫、团头鲂等淡鱼类的暴发流行,通过对我区部分盟市暴发性鱼病的流行调查,分离出两株嗜水气单胞菌,经鉴定与无锡嗜水气单胞菌菌株有相同特点,并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试验和毒素的毒性试验,分离菌具有明显的致病性和毒素毒性,并产生明显的体表出血充血以及败血症变化。对分离菌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得知该菌可在PH6-9生长,最适温度为10-30℃,低盐或无盐状态下易于生长。将分离菌株和无锡菌株制成多价灭活全菌苗,用注射法和浸泡法对鲫鱼进行免疫,20天后攻毒,观察60天,保护率注射组为20/20,浸泡组为19/20,起到了免疫保护作用。将自制的多价灭活全菌苗应用推广于我区部分盟市,有效地防止了暴发性鱼病的发生,达到新增鲜鱼总产量129.8万公斤,新增总产值1038.4万元。提高了我区养鱼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邱达华 《内陆水产》2005,30(11):31-31
卵甲藻病又称“打粉病”或“白鳞病”是由嗜酸性卵甲藻引起。此病主要危軎下池半个月左右的鱼苗和“冬片”鱼种,不仅草、青、鲢、鳙、鲤的鱼种发病.而且野杂鱼也受疼染。笔者2004年9月上旬诊治过一例卵甲藻病,现将其诊治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安徽省宿县地区乌鳢藤本嗜子宫线虫病的发病时间、感染率、感染强度、地理分布和水域环境等。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99年8月在宜良、嵩明县的杨林两地各一养鱼场的部分鱼塘先后发生了一种鱼病.经对两地发病鱼的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病原分离鉴定、水质分析等,诊断为弧菌、嗜水气单孢菌及鱼害粘球菌混和感染后,采取了针对性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该病,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9.
嗜水气单胞菌gyrA氟喹诺酮抗性决定区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从病鱼体内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分子机理。以4株对诺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及2株敏感菌株为模板,参照杀鲑气单胞菌gyrA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进行gyrA基因氟喹诺酮抗性决定区PCR扩增,将扩增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转化入大肠埃希氏菌DH5α中,小提质粒,酶切鉴定,测序并分析比较耐药菌和敏感菌的氨基酸残基序列。发现耐药菌有5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分别是83位点的Ser→Ile,92位点的Leu→Met,174位点的Ile→Phe,202位点的Asn→Asp,203位点的Leu→Arg,耐药菌突变后的氨基酸残基均比敏感菌正常的相对应氨基酸残基分子量大。83位点的突变与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突变一致。122位点具有保守的Try。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猪异嗜癖发生的原因、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并对一例猪胃内毛团的病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