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1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354篇
林业   142篇
农学   589篇
基础科学   12篇
  148篇
综合类   2193篇
农作物   404篇
水产渔业   315篇
畜牧兽医   852篇
园艺   257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The similarity in gene order between closely related taxa suggests that genomic information from model systems should facilitate gene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in target crops. If this is the case, a great deal of effort and investment can be saved by focusing attention on a few model systems that have appropriate applicability. Pea (Pisura sativum) provides a good test case: its genome is large and the insertion sites for repetitive elements, which comprise the bulk of its genome, are highly polymorphic (Jing et al., 2005; Vershinin et al., 2003), so we expect a great deal of structural polymorphism between the genomes of Pisum lines. Yet the genetic map of Pisum is essentially coUinear with Medicago (Choi et al., 2004; Kalo et al., 2004).  相似文献   
82.
三个卷瓣组百合的根尖染色体C-带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染色体组型分析进行种和种质资源的识别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利用Gemisa C-分带方法对三个卷班组百合南川百合(L.rosthornii)、川百合(L.davidii)和金佛山百合(L.jinfushanense)根尖染色体进行了研究.南川百合的带型公式为:2n=24=10C 8CI 2I 2N 2,川百合的带型公式为:2n=24=4C 2CI 2I 6I 2I 2I T 2T 2CNT 2,金佛山百合的带型公式为:2n=24=4C 4CI 4CI 4L 2I 2I 2I T 2.通过GemisaC-分带方法不但可以很好的区分各种的各条染色体,而且可以很好的区分这三个卷瓣组野生百合.  相似文献   
83.
为保护尖翅燕鱼(Platax teira)的遗传资源,探索该物种的起源和进化状况,分别以尖翅燕鱼头肾、鳍条和鳃组织为实验材料,用冷滴片法经Giemsa染色共分析了8尾幼鱼的110个中期细胞染色体核型。结果显示,染色体数为2n=48,占所观察分裂相的86.36%;48条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区间为(1.90±0.123)~(4.67±0.220)。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尖翅燕鱼进化与高位鱼类的典型核型一致,在尖翅燕鱼染色体中尚未发现有多倍体的现象,也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和随体染色体。研究结果为尖翅燕鱼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本信息,并为其种质的鉴定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4.
动物精子的性别可通过流式精子分选仪和DNA标识进行鉴定,而利用鉴定性别的精子(即性控精子)并借助人工授精技术或其它授精技术产生的后代,在过去5年中估计已多达30000个(其中大多数是母牛)。有关文献资料证明,能有效地区分X精子和Y精子的唯一标记物是精子染色体中的DNA。众所周知,目前世界各地采用的方法是Beltsville精子分选技术,该技术根据X精子群和Y精子群中DNA相对含量上的差异,用荧光染液(Hoechst33342染液)标记精子,随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分选经荧光标记的精子,从而达到分离精子的目的。目前,X精子或Y精子正常的生产速度是每小时1500万个,该项技术已在家畜、实验动物和动物园动物中应用,如果将该技术应用在人上,在预选后代性别比例上可达90%~95%的成功率。因动物品种不同,性控精子在动物体内的授精部位也不相同。常规的人工授精技术、宫内授精技术、输卵管内授精技术、用于胚胎移植的体外受精(in-vitro fertilization,IVF)技术或子宫角深部授精技术均能有效地使动物怀孕,至于利用哪种技术进行性控精子的精则取决于动物品种。尽管所有动物都能获得高纯度的分选精子,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利用低剂量精子还难以让母猪怀孕。子宫角深部授精技术每次授精0.5~1.00亿个性控精子已能产生可喜的效果:利用特制的输精管,输入常规人工授精所需精子量的五十分之一的性控精子,足以使动物怀孕。性控精子通过常规的授精技术能够被猪成功利用前,还需重新设计输精管,同时输精的次数和每次授精时精子数量也需作进一步的研究。分选精子的低温保存技术已被牛人工授精普遍采用。尽管已能利用冷冻的性别分选精子生产小猪,但是性别分选精子经冷冻和解冻处理后在常规生产中的应用还未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本文将讨论猪精子性别分选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发展趋势,并重点探讨将性别分选技术应用于养猪生产中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85.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遗传外修饰,是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的重要组成部分[1].它参与了动物胚胎发育、基因印迹和X染色体失活等过程,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异常甲基化可以导致肿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86.
为了探索快速测定灵芝提取物掺假(淀粉)含量的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扫描掺杂0%、5%、10%、20%、40%、60%、80%淀粉的灵芝提取物,对其光谱进行预处理和波段选择,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灵芝提取物掺假定量快速无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使用多元散射校正(MSC)预处理方法,波数范围8 000~7 500、6 000~5 500和5 000~4 000cm~(-1),主因子数为8时,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法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R_(cal))、校正均方根差(RMSECV)、验证决定系数(R_(val))和验证均方根差(RMSEP)分别为0.9962、0.0249、0.9960和0.0241。运用该模型对验证集样品进行预测并统计分析,可知预测值与实际掺假值之间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为灵芝功能食品市场检测提供了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87.
簇毛麦是小麦的一个野生近缘种,小麦-簇毛麦1V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的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均高,将簇毛麦1V染色体的优质基因导入普通小麦,进一步创造小麦-簇毛麦1V染色体易位系是小麦品质改良的有效途径.以小麦-簇毛麦1V异染色体系材料为基础,用普通小麦连续回交,结合原位杂交和PCR标记鉴定方法,分析1V染色体以及1V结构变异...  相似文献   
88.
There are several strategies that can be applied in SNP discovery, as for example the locus-specific amplification of target genome regions (Primmer et al., 2002; Van et al., 2004) or simultaneous assembly of anonymous sequences which are the product of whole genome shotgun sequencing (Webber and Myers, 1997) or reduced representation shotgun sequencing (Altshuler et al., 2000). The majority of these methods are highly cost-prohibitive, however, and there is a necessity for development of new strategies that would be more suitable for small and medium-scale laboratories.  相似文献   
89.
胺磺灵诱导小麦根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胺磺灵(Oryzalin)处理小麦种子,观察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胺磺灵的不同处理浓度及处理时间均能引起染色体的异常分裂,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测到桥、多极染色体、环状染色体、滞后染色体、染色体加倍、染色体凝集、微核等异常现象,以染色体加倍、微核的发生频率最高;处理时间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明显高于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90.
平邑甜茶后代双胚苗的倍性鉴定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平邑甜茶双胚苗的倍性特征和核型特点,采用压片和流式细胞仪观测的方法对平邑甜茶后代中双胚苗进行染色体倍性观察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4株供试材料均为三倍体,2n=3x=51,染色体为小型,染色体长度比差异不大;核型组成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组成;株系8-1、8-2、12-1和12-2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3x=45m+6sm,2n=3x=48m+3sm,2n=3x=27m+24sm,2n=3x=33m+18sm;染色体相对长度和着丝点指数的变异范围分别为1.21%~2.68%和34.19%~42.37%,1.44%~2.63%和35.59%~44.08%,1.36%~3.02%和32.85%~42.18%,1.43%~2.87%和34.23%~44.02%;核型分别属于1B、1A、2B和1B类型,表现为株系之间的核型不完全相同。本研究为丰富无融合生殖型砧木的育种理论,获得新的苹果无融合生殖型砧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