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57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691篇
林业   148篇
农学   302篇
基础科学   172篇
  211篇
综合类   5580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637篇
畜牧兽医   23726篇
园艺   88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532篇
  2022年   585篇
  2021年   545篇
  2020年   518篇
  2019年   789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370篇
  2016年   500篇
  2015年   545篇
  2014年   1349篇
  2013年   1065篇
  2012年   1514篇
  2011年   1632篇
  2010年   1614篇
  2009年   1657篇
  2008年   1480篇
  2007年   1384篇
  2006年   1331篇
  2005年   1270篇
  2004年   1086篇
  2003年   984篇
  2002年   848篇
  2001年   723篇
  2000年   493篇
  1999年   545篇
  1998年   564篇
  1997年   842篇
  1996年   724篇
  1995年   661篇
  1994年   728篇
  1993年   817篇
  1992年   935篇
  1991年   792篇
  1990年   543篇
  1989年   67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本文通过对秦川牛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发育及肉用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秦川牛在陕西关中、陕北、陕南、西北、西南、东北6个地区的繁殖和发病情况无大的差异,说明秦川牛在这些地区有良好的适应性,秦川牛的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在原产地陕西关中地区明显优于其它非原产地地区。陕西关中地区30月龄秦川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肌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分别迭到481.67kg、250.83kg、227.31kg、54.159,6、48.61%和8.51:1,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大理石花纹等级仍以陕西关中地区秦川牛肉为最优,评分等级为3级,其它地区为5-6级;秦川牛公牛屠宰性能指标优于母牛,陕西关中地区秦川牛眼肌面积达到74.33cm2,极显著的高于其它地区;秦川牛牛肉的干将质含量在30.039,6~32.69%之间,陕西关中地区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粗蛋白含量在21.66%~24.25%之间,陕西关中和辽宁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粗脂肪含量在5.689,6~6.42%之间,陕西关中、贵州和甘肃秦川牛肌肉间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各地之间的粗灰分和钾、钠、钙、锌、铁、锰等矿物元素含量基本一致(P〉0.05);不同地区秦川牛胴体脂肪酸含量不尽相同。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陕西关中和甘肃的秦川牛肉极显著地高于陕北、贵州和辽宁地区(P〈0.01);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变化正好相反;不同地方的秦川牛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基本一致,同种氨基酸在不同地区秦川牛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92.
牛疥癣又名牛疥螨病、疥疮病、疥虫病、癞子病等,是由寄生在牛表皮的疥螨虫导致的一种慢性接触性皮肤寄生虫病.一般膘肥体壮的牛易患该疾病.患病部位多集中于病牛的头、颈等部位.气候炎热、天气潮湿等都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对于该疾病的治疗,要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及早确诊,尽早治疗,则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治...  相似文献   
993.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ND)引起的传染病,是养牛业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我国进出口检疫名录将该病定为二类传染病。该病病毒具有较大的变异性,不利于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疫苗研究及防控工作。牛病毒性腹泻主要影响消化道和淋巴系统,表现为口腔黏膜、食道和整个胃肠道充血、出血、水肿和糜烂。该病传播范围广、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快,幼牛致死率高达90%,成年牛致死率也较高,对养牛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因、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控策略进行分析,提出通过改善饲料营养、坚持自繁自养、加强免疫接种、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综合措施进行预防治疗的策略,以降低牛病毒性腹泻危害程度,确保养牛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94.
995.
牛支原体(M. bovis)是牛的重要病原体,能够引起牛的乳腺炎、关节炎和肺炎等疾病。牛支原体已在全世界传播,对全球范围内的养牛业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目前,由于牛支原体的耐药性有增强的趋势,同时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这严重阻碍了牛支原体感染的控制。预防、控制甚至清除牛支原体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有效的疫苗。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获得新兽药证书的牛支原体疫苗,但相关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根据多年来牛支原体疫苗研究的相关资料,从牛支原体感染与免疫机制、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牛支原体疫苗的研制提供思路及参考。  相似文献   
996.
梁邦武 《兽医导刊》2022,(5):233-234
牛口炎在牛的养殖当中是十分常见的,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粗饲料以及硬的物质导致牛的口腔黏膜表层受到了一定的损伤.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是牛的齿龈、舌部以及唇部会出现一定的急性炎症,这给牛的养殖业所造成的危害是比较大的,一旦患上了牛口炎,就会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篇文章通过对牛口炎发生的原因以及牛口炎的临...  相似文献   
997.
张志军 《兽医导刊》2022,(5):235-236
牛瘤胃积食属于牛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一种疾病,在牛养殖期间内经常会发生该疾病.主要就是在牛饲养的过程中,牛身体瘤胃中存在大量的粗饲料,导致积食量过多,使得牛瘤胃胃壁出现对外扩张的情况下,而且胃部体积逐渐增加,瘤胃消化系统功能出现了问题,如果未能够及时对牛进行治疗,对牛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极大影响,甚至对养牛场人员造成严重的经济...  相似文献   
998.
牛瘤胃酸中毒是由反刍动物的瘤胃内过多的酸性物质,引起瘤胃正常菌群失调,导致其消化机能紊乱、代谢障碍、机体衰竭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该病多发生于奶牛和犊牛,并以成年母牛发病率较高。该病在临床上表现为食欲减退、瘤胃蠕动减弱或消失,反刍停止,粪干如砂,酸臭味重,瘤胃内酸、甲烷和氨浓度增高,且有酸中毒和高乳酸血症的特征。该病具有发病急、病程长、死亡率高等特点。在临床上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可显著提高其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基于此,主要探讨牛瘤胃酸中毒的病因及中西医治疗,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超数排卵在实际生产中提高了胚胎移植技术对单胎动物的繁殖率,但是,超数排卵的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影响超数排卵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如牛的自身因素,超数排卵方法的选择,所使用促性腺激素的种类,激素的质量,环境因素等。文章以牛自身卵巢活动对超数排卵的影响为出发点,综述了牛正常卵巢活动及卵泡活动对超数排卵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卵泡波动力学,卵泡波发育过程中促性腺激素的作用;分析了卵巢对促卵泡素(FSH)及促黄体素(LH)的特异应答性机制,对各个卵泡波进行了比较,根据卵泡波动力学理论列举了几种切实可行的同步卵泡波的超排方法,对超数排卵结果差异性的原因做了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分离的奶牛X精子冷冻精液生产体内性控胚胎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常规精液和分离的X精子冷冻精液对115头超数排卵的青年和经产荷斯坦母牛人工输精生产体内性控胚胎。结果表明,利用2支和3支性控精液给超排青年母牛输精,头均分别获得6.8枚±4.8枚和6.3枚±3.2枚可用胚胎,与常规精液的超排效果(7.2枚±5.2枚)无明显差异;利用2支和3支性控精液给超排经产母牛输精,头均可用胚胎分别为7.5枚±4.5枚和8.6枚±5.6枚,与常规精液的超排效果(6.1枚±3.2枚)相比,分别增加23%(P>0.05)和41%(P>0.05),无显著差异,但解冻后性控精子会明显影响经产母牛的受精率;对用性控精液输精生产的12枚抽样胚胎采用LAMP法进行性别鉴定并移植,结果获得了91.7%的雌性率和36.4%的受胎率。结果提示,X精子的分离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精率,用分离的X精子冷冻精液对超排母牛进行人工授精生产体内性控胚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