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中药方剂对犬抗组胺效果和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作用周接水摘译吴辉华校近年来,由于犬过敏反应性疾病呈多发趋势,而使用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过敏反应性皮肤炎和皮肤瘙痒症的有效办法,但类固醇激素长期应用后的副作用也不可忽视。在这方面,作者采用了人的过敏反应有效中药方...  相似文献   
72.
观察日粮添加苦参碱对断奶仔猪腹泻的影响,揭示其防治断奶仔猪腹泻机理。试验采用了16头早期断奶仔公猪,平均分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苦参碱组饲喂添加苦参碱的日粮,试验期10 d。结果表明:苦参碱组腹泻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75%)(P<0.05);苦参碱组仔猪胃底部(118.7±18.1)、胃贲门区(146.7±12.6)和幽门区黏膜(172.8±10.3)肥大细胞数显著(P<0.01)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的(80.3±7.5、96.8±5.9和107.9±7.6)个/mm2;苦参碱组胃底部黏膜组胺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表明日粮添加苦参碱稳定胃黏膜肥大细胞可能是其防治断奶仔猪腹泻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3.
旨在探索金线鱼腌制过程中组胺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分离鉴定产组胺的关键细菌。以冰鲜金线鱼为原料进行腌制,于不同时间点取样,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组胺含量,稀释平板分离法检测细菌总数,培养基呈色反应分离产组胺细菌,并根据菌株的产组胺能力确定关键菌株,对关键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鉴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法鉴定。结果表明,金线鱼腌制过程中,组胺含量在盐渍的3 d内逐渐升高,于第4天干制后开始下降,变化规律近似正态分布。产组胺关键细菌是马胃葡萄球菌和蜂房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74.
《饲料工业》2017,(12):58-61
试验通过监测实验室内一周年的温湿度变化规律,研究了鱼粉中组胺的产生规律,发现在8月份达到了饲料变质的标准(二级鱼粉组胺含量≤1 000 mg/kg),并与感官评定结果对照,确定了鱼粉的保质期为15个月。研究为鱼粉加工储存中的组胺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5.
本试验通过递增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与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方式诱导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旨在探讨SARA诱导过程中奶山羊血浆组胺(HIS)、脂多糖(LPS)含量及生化指标的变化。选取4只体况良好、体重接近的泌乳期萨能奶山羊,依次饲喂NFC/NDF为1.40、1.79、2.31、3.23的4种饲粮,每种饲粮饲喂15 d(为1组),前12 d为适应期,后3 d为采样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浆中HIS、LPS的含量,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当饲粮NFC/NDF由1.40递增至3.23时,成功诱导奶山羊处于SARA状态。2)在诱导SARA发生过程中,随着饲粮NFC/NDF增加,血浆HIS和LPS含量增加,NFC/NDF为3.23时显著高于NFC/NDF为1.40时(P0.05)。3)随着饲粮NFC/NDF增加,血浆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血浆肌酐(CREA)、D-乳酸(LD)含量及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血浆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性呈升高趋势,NFC/NDF为3.23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浆尿素氮(UN)含量降低,NFC/NDF为1.40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升高,NFC/NDF为3.23时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且在NFC/NDF为2.31时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血浆β-羟丁酸(β-HB)含量降低,NFC/NDF为1.40时呈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果提示,随着饲粮NFC/NDF递增,血浆中HIS和LPS含量显著增加,引发了机体炎症反应,加重了瘤胃上皮的损伤和SARA病情,激发奶山羊免疫活化状态;诱导SARA发生过程中,血浆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提示SARA期间奶山羊处于应激状态,引发了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76.
奶牛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时短链脂肪酸在瘤胃内大量积累,使瘤胃pH长时间为5. 0~5. 5,瘤胃内菌群紊乱,使组胺酸脱羧产生组胺的细菌增多,因而瘤胃内组胺浓度上升。瘤胃内自噬发生是清除异己,将体内的有害物排出以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是机体的重要功能。试验研究了不同时间及浓度组胺对奶牛瘤胃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时间点0,1,3,6,9,18 h;浓度0. 8,1. 6,2. 4 nmol/m L)。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组胺刺激后瘤胃上皮细胞自噬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中关键蛋白磷酸化mTOR(pmTOR)和自噬降解底物(p62)表达量上升,mTOR、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量下降。说明组胺高浓度时mTOR自噬通路受到抑制,使清除有害物质功能减弱,从而引起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77.
选择泌乳期和静止期大鼠,经乳腺局部(乳导管)或外周(跖部皮下)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后,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MTB)对乳腺及其引流(鼠蹊部)和非引流(腘)淋巴结内的肥大细胞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用荧光测定改良法检测了乳腺组织中组胺含量。结果显示,对照组乳腺及引流和非引流淋巴结内的肥大细胞数量均为静止期显著多于泌乳期(P〈0.01),乳腺中组胺含量也呈相同的变化趋势。在泌乳期从不同部位引人HRP后,乳腺及乳腺引流淋巴结内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乳腺非引流淋巴结内肥大细胞数量则略有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静止期从不同部位引人HRP后,乳腺及乳腺非引流淋巴结内肥大细胞数均减少,而乳腺引流淋巴结内的肥大细胞数则随引人部位不同而有差别:乳腺引人时增加,而外周引入时减少。本研究结果表明肥大细胞数量随生理周期的改变而增减的趋势与乳腺的发育、乳腺局部免疫状态及内分泌调节都有关系,而且不同泌乳阶段乳腺内肥大细胞对异物的易感性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8.
致敏嗜碱性介导细胞在特异性致敏原作用下脱去颗粒,释放组胺和蛋白酶,是Ⅰ型超敏反应的基本特性。基于这一特性,创立了下列一套3种特异而简便的Ⅰ 型超敏反应体外检测方法,用于马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超敏反应疾病的病因研究和可疑致敏原的测试。1 嗜碱粒细胞脱粒试验(basophil de- granulation test,BDT)原理是用氯化乙烯吡啶溶解红细胞,并使嗜碱粒细胞颗粒的粘多糖变成不溶性,然后用硫酸铝作为媒染剂使颗粒着染甲苯胺蓝。取12池反应玻片,前2池各用20μL蒸馏水被  相似文献   
79.
实验旨在研究在组胺饲料中添加3种不同添加剂,观察添加剂对饲喂高含量组胺饲料的黄颡鱼的生长性能、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初始体重为(1.93±0.05) g的黄颡鱼525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饲养周期为70 d。实验分组为对照组(0添加剂)、组胺组(组胺饲料组)、罗伊氏乳杆菌组(组胺+罗伊氏乳杆菌)、复合物组[组胺+复合物(碧生素)]、肉桂醛精油组(组胺+肉桂醛精油)。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的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组胺组的增重率低于其他实验组;对照组、罗伊氏乳杆菌组和复合物组的特定生长率与存活率高于组胺组和肉桂醛精油组(P<0.05)。(2)组间的黄颡鱼血清胆固醇、白蛋白、总蛋白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组胺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最高;肉桂醛精油组的血清三酰甘油含量最高;组胺组的二胺氧化酶、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活性最高;罗伊氏乳杆菌组与复合物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肝脏抗氧化指标检测中,复合物组与肉桂醛精油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组胺组(P<0...  相似文献   
80.
2022年7月份黑龙江省某养殖场的北极狐陆续出现食欲下降、呕吐及腹泻等症状,个别北极狐精神倦怠、食欲废绝、腹泻、粪便呈黑色、便血甚至死亡等。采用一般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解剖、现场调查等方式进行鉴别诊断,对自配料原料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相应的治疗。结果表明:病狐食欲减退,毛质枯燥,腹部触诊未见明显异常;常见传染病抗原阴性,未见肠道寄生虫;病理解剖发现胃底黏膜严重脱落、出血明显,十二指肠出血、坏死,胰腺水肿、充血,脾脏充血,肾脏水肿,部分肺叶淤血及水肿。自配料原料鲐鱼中组胺含量为1.90 mg/g,确诊为北极狐组胺中毒。结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采取停止饲喂鲐鱼,肌肉注射西咪替丁,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措施对中毒北极狐进行治疗,对北极狐群采取调整饲料配方、促进营养物质摄入等措施,成功地控制住了北极狐中毒。说明在使用自配料时应经常检查原料品质,避免发生群发性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