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33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77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0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吡啶羧酸铬对草鱼生长和糖耐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分别添加0.0(CK)、0.2、0.4、0.8、1.6和3.2 mg/kg吡啶羧酸铬的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2.78±1.16)g的草鱼10周,研究吡啶羧酸铬对草鱼生长和糖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吡啶羧酸铬O.8 mg/kg能显著提高草鱼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0.8 mg/kg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不添加铬的对照组.对照组及添加吡啶羧酸铬0.2~3.2 mg/kg组血糖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灌服葡萄糖后2 h、3 h、3 h、4 h、3 h和3 h.灌服葡萄糖后9 h时各组的血糖水平均降至比空腹时略高但无显著差异的水平.灌服葡萄糖后各组血糖高峰值以未添加铬的对照组最大,0.2~0.4 mg/kg和1.6~3.2 mg/kg组次之,0.8 mg/kg组最小.本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吡啶羧酸铬0.8 mg/kg能促进草鱼的生长,提高草鱼对葡萄糖的耐受量.  相似文献   
72.
试验以喹喔啉-2-羧酸(quinoxaline-2-carboxylic acid,QCA)及其与γ-氨基丁酸(ABA)的衍生物(QCA-ABA)为半抗原,将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蛋白(OVA)偶联,合成人工抗原。以QCA-BSA和QCA-ABA-BSA为免疫原,免疫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结合物的结合情况,间接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分析抗体特性。结果表明,以QCA-BSA、QCA-ABA-BSA为免疫原制备的抗体平均效价分别为12.8×104、6.4×104。2种抗体对QCA灵敏度低,IC50均大于10000 ng/mL,而对QCA-ABA的灵敏度高,IC50分别为14.2和7.75 ng/mL,特异性好,仅与3-甲基-喹喔啉-2-羧酸(12%)、卡巴氧(0.038%)和喹赛多(0.028%)有较低程度的交叉反应,与衍生试剂和结构类似物均无交叉反应(<0.01%)。该抗体为建立动物可食性组织中QCA残留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是入侵杂草喜旱莲子草的专食性天敌。为进一步明确莲草直胸跳甲寄主专一性的分子机制,通过分析其转录组数据克隆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s,Car Es)基因,采用RT-PCR技术从其体内获得1个羧酸酯酶B簇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其在不同身体部位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特性,并对饥饿处理、取食靶标植物喜旱莲子草和非靶标植物莙荙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克隆得到1条莲草直胸跳甲羧酸酯酶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长度为1 851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647 bp,编码548个氨基酸,以该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的CarEs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此基因为羧酸酯酶B簇家族成员,命名为AhCesB1(GenBank登录号KT032151)。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AhCesB1基因在莲草直胸跳甲3龄期表达量最高,成虫期和蛹期表达量次之,卵、1龄和2龄期表达量相对较低。AhCesB1基因在头和中肠的表达量较低,在其余身体部分表达量较高。取食莙荙后AhCesB1表达量显著增高,为饥饿处理的13.7倍,而取食喜旱莲子草与饥饿处理并无显著差异。表明莲草直胸跳甲AhCesB1在不同发育阶段和成虫不同身体部位具有不同的表达水平,而非寄主植物莙荙可以诱导该基因的表达,推测羧酸酯酶在莲草直胸跳甲代谢次生物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选择含氮的有机羧酸配体1,3-di(3’,5’-dicarboxylphenyl)pyridine(C_(21)H_(13)NO_8,H_4L),与过渡金属锌在DMA/CH_3CN/H_2O的混合溶剂热体系中配位组装,合成了一例具有3D开放骨架结构的双核锌金属羧酸配位化合物———Zn_2(C_(21)H_9NO_8)(H_2O)(配合物1).用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其晶体学结构,配合物1结晶在正交晶系,P2_12_12_1空间群(No.19);有机羧酸衍生物配体H_4L结构中的羧酸氧原子与金属锌螯合配位形成1个双核锌的次级结构单元,再通过有机配体的配位作用连接形成配合物1的三维开放骨架结构,沿y轴方向具有空旷的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75.
喹赛多及其主要代谢物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研究了灌服单剂量喹赛多(40 mg/kg体重)后原药及其代谢物在健康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喹赛多及其代谢物的浓度,通过WinNonlin 5.2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用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原理计算喹赛多及其代谢产物的药动学参数。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喹赛多:t1/2 (7.52±1.77) h,Cmax(0.02±0.01) μg/mL,AUC(0-36 h) (0.26±0.24) (h·μg)/mL,MRT(11.37±3.21) h;N1(脱一氧喹赛多):t1/2 (3.05±1.12) h,Cmax(0.35±0.18) μg/mL,AUC(0-36 h) (2.13±2.31) (h·μg)/mL,MRT(11.83±3.34) h。N4(脱一氧喹赛多):t1/2 (2.91±1.15) h,Cmax(0.60±0.32) μg/mL,AUC(0-36 h) (3.78±4.28) (h·μg)/mL,MRT(11.00±2.86) h。脱二氧喹赛多:t1/2 (3.85±1.30) h,Cmax(0.46±0.19) μg/mL,AUC(0-36 h) (4.21±2.47) (h·μg)/mL,MRT(13.35±2.65) h。QCA(喹口恶啉-2-羧酸):t1/2 (5.08±0.57) h,Cmax(0.25±0.11) μg/mL,AUC(0-36 h) (3.05±1.46) (h·μg)/mL,MRT(15.15±1.83)h。结果表明,血浆中主要存在形式为代谢物,各代谢物的血药浓度及AUC(0-∞)均高于喹赛多,喹赛多消除半衰期最长,QCA平均滞留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76.
盐胁迫对碱地风毛菊苗期脯氨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对碱地风毛菊(Saussurea runcinata)苗期分别以NaCl和Na2SO4进行胁迫,设6个浓度和1个对照,测定其脯氨酸含量及δ-氨基转移酶、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和脯氨酸脱氢酶活性,以探讨其苗期耐盐性及脯氨酸代谢途径,并为盐碱地植被恢复与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NaCl和Na2SO4胁迫下,碱地风毛菊的脯氨酸含量随NaCl和Na2SO4胁迫浓度增加而增高,在盐胁迫下,碱地风毛菊的脯氨酸合成途径以鸟氨酸途径为主;且在300mmol·L-1的盐浓度胁迫下碱地风毛菊苗期的脯氨酸代谢最为旺盛,其对NaCl胁迫的耐性较高。  相似文献   
77.
选择48头体重接近(86.0±5.1)kg的杜长大肥育阉公猪,研究天冬氨酸镁和吡啶羧酸铬对猪宰前应激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猪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组为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采食玉米-豆粕型日粮(DE,13.18MJ/kg;CP,14.6%)。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饲喂基础日粮+1.0%天冬氨酸镁(MgAsp);Ⅲ组饲喂基础日粮+0.3mg/kg吡啶羧酸铬(Crpi);Ⅳ组饲喂基础日粮+1.0%MgAsp+0.3mg/kgCrpi。每头猪每日饲喂2.8kg上述试验日粮,7d后运到屠宰场。结果表明,日粮中补充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均降低了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减缓了屠宰前的应激反应;给宰前的育肥猪补充吡啶羧酸铬、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均可降低宰后糖原分解(P0.05),补充天冬氨酸镁也有降低宰后糖原分解的趋势。补充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及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均可显著降低宰后短时间内猪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乳酸含量(P0.05);日粮中补充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及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均可极显著(P0.01)降低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pH和滴水损失,分别降低PSE肉发生率75.1%、49.8%和75.1%(P0.05),而对系水力无显著影响(P0.05));复合添加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组猪的滴水损失、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色值都显著低于单独添加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组,这说明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在改善肉质指标方面具有一定的加性效应,二者同时添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8.
乙烯对玉米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但乙烯对玉米氮素吸收与积累调控效应缺乏深入研究,局限了乙烯在玉米丰产高效栽培中的应用。本研究以郑单958、瑞福尔1号和德美亚3号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植株对氮素供给的响应差异,结合外源添加乙烯合成前体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acid,ACC),分析乙烯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氮素吸收的调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氮条件下,氮素敏感型品种(德美亚3号和瑞福尔1号)比郑单958叶片缺氮表型明显,对ACC处理敏感,而且ACC处理抑制玉米植株地上和地下部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ACC处理抑制了低氮下叶片叶绿素合成,降低叶片可溶性蛋白积累,促进玉米叶片早衰,其中ACC处理郑单958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德美亚3号和瑞福尔1号;进一步研究发现,低氮处理抑制乙烯合成关键酶基因ZmACS7和ZmACO15的表达,降低乙烯含量,ACC处理促进低氮条件下ZmACS7和ZmACO15基因的表达,提高乙烯含量;低氮处理抑制玉米根系中ZmNRT2.1表达,但ACC处理促进低氮下玉米根系中ZmNRT2.1表达,其中郑单958根中ZmNRT2.1表达在低氮条件下显著高于德美亚3号和瑞福尔1号。研究结果表明乙烯通过调控玉米植株乙烯合成关键酶基因和ZmNRT2.1表达,调节了氮素吸收与分配,影响了植株生长,其中氮素敏感性品种比持绿型品种对乙烯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9.
刚采收的猕猴桃硬果不产生乙烯,也无 ACC 氧化酶活性,但有少量 ACC 存在。随着果实的软化,乙烯开始出现并很快达到释放高峰,乙烯的释放与 ACC 氧化酶的活性及 ACC的含量变化一致。用外源乙烯或机械伤处理加速了猕猴桃果实内源乙烯释放的原因,是这些处理促进了 ACC 的合成并增加了 ACC 氧化酶的活性。与冷藏相比,气调贮藏强烈地抑制了ACC 氧化酶的活性和乙烯的释放。浸钙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的乙烯释放、ACC 氧化酶活性及ACC 含量影响不大,因此浸钙处理后减缓猕猴桃果实软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80.
通过测定褐稻虱成虫和若虫的羧酸酯酸含量、吸氧量和蛋白质含量,研究再生季稻株和连晚稻株对褐稻虱生理代谢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再生季稻上的褐稻虱成虫和若虫的羧酸酯酶含量、吸氧量和蛋白质含量都明显低于连作晚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