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1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林业   12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13篇
  23篇
综合类   805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270篇
畜牧兽医   1639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解滤食性鱼类的消化生理指标及其生态适应性,2005年1-10月,调查了太湖梅梁湾生物控藻围栏中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比肠长和比肝重指数的动态变化,分析了比肠长和比肝重与温度、体长、体重以及饵料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鲢、鳙比肠长和比肝重的季节变化都非常明显,比肠长均值分别为9.66和5.73,夏季的比肠长均明显增大。总的来看,鲢的比肠长和季节变化幅度均大于鳙,表明在滤食和消化浮游植物上,鲢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鲢、鳙的比肠长与水温显著正相关(鲢P<0.01;鳙P<0.05),而与体长、体重以及饵料组成的相关性不显著;温度导致的摄食强度变化应是鲢、鳙比肠长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鲢、鳙的比肝重均值分别为1.57%和1.91%,鳙的比肝重明显大于鲢,这可能与鳙摄食更多的浮游动物有关;鲢、鳙的比肝重与温度、体长、体重以及饵料组成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表明生物个体的形态特征与其所利用的资源环境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92.
饲料蛋白对翘嘴红鲌蛋白质周转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健康的翘嘴红(体重12.84±0.60g)为试验鱼,以红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个蛋白水平(31.04%、35.51%、40.89%4、6.62%、50.33%)的等能、等必需氨基酸(EAA)平衡关联度的半精制饲料;又以豆粕替代鱼粉,大豆蛋白分别替代0、13.5%、27%、40.5%、54%的鱼粉蛋白,配制5个EAA关联度的等蛋白(40%)、等能(20MJ.kg-1)的半精制饲料,探讨饲料蛋白水平和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的替代对翘嘴红肌肉和肝胰脏蛋白质周转代谢的影响。8周饲养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翘嘴红的特定增重率(SGR)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40.89%饲料蛋白组的SGR显著高于31.04%、35.51%饲料蛋白组(P<0.05),但与46.62%和50.33%饲料蛋白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蛋白水平对白肌、肝胰脏蛋白质生长率具有相似的影响,40.89%饲料蛋白组的白肌、肝胰脏蛋白质生长率分别达到2.13%.d-1,显著高于31.04%和35.51%两组(P<0.05),但与46.62%和50.33%饲料蛋白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促进了翘嘴红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肌肉蛋白质合成率(Ks)、蛋白质降解率(Kd)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增加(P<0.05),肌肉蛋白质的增加归因于蛋白质合成的增加较降解的增加更占优势,蛋白质的沉积率在适宜蛋白水平时最高。当大豆蛋白分别替代13.5%2、7.0%4、0.5%的鱼粉蛋白时,翘嘴红的SGR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且都显著高于54.0%替代组(P<0.05)。白肌蛋白质生长率(Kg)也显著受到大豆蛋白替代的影响(P<0.01),当饲料中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替代量为40.5%时,与对照组相比,Kg极显著下降(P<0.01)。随着饲料中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替代量的增加,白肌Ks随之降低,当饲料中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替代量达54%时,与对照组相比,肌肉Ks显著下降(P<0.05)。白肌Kd与白肌Ks的变化趋势相似(P<0.1),而PDE没有受到饲料中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替代的影响(P>0.05)。可见随着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替代量的提高,氨基酸平衡关联度逐渐降低,蛋白质合成逐渐降低(P<0.05),生长下降,饲料必须氨基酸平衡程度的变化没有改变蛋白质的沉积效率。  相似文献   
93.
蒋立  曾凡坤  胡茂 《畜禽业》2008,(6):16-17
在骡鸭与樱桃谷鸭的填肥料中添加4%玉米油或鸭油,研究添加动植物油脂填饲对鸭产肝性能的差异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玉米油,与添加鸭油填饲相比,2个品种鸭获得较高的肝重与较低的料肝比,且骡鸭添加玉米油组的肥肝率显著高于鸭油组(高出30%);经填饲,骡鸭的肥肝重较樱桃谷鸭高,同时料肝比较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意味着肥肝生产中,填饲时添加玉米油较添加鸭油更利于提高产肝性能;并且对骡鸭更有效。对于其根本原因,需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鸭肝的生脂酶基因、与甘油三酯分泌及脂肪分解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94.
<正>为寻找一种适用于本地区有效防治绵羊肝片吸虫病的药物,我们用四川华蜀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碘醚柳胺对感染肝片吸虫的羊只进行治疗,以验证该制剂的驱治效果。  相似文献   
95.
春季宜养肝     
《果农之友》2009,(4):50-50
春回大地,万物生长。按中医观点。肝属木,与春相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刘汶在此提醒大家。春季是养肝的最佳时节。  相似文献   
96.
羊肝片吸虫又叫“羊肝蛭”,寄生于羊肝脏、胆管、胆囊中,是对羊群危害最严重的寄生病虫之一,以破坏羊肝脏、胆管而引起急性、慢性肝炎、胆囊炎,可造成羊只死亡,给养羊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7.
羔羊白肌病是幼畜的一种以骨骼肌、新肌纤维以及肝组织等发生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因病变肌肉色淡、甚至苍白而得名。本病多发生于秋冬、冬春气候骤变、青绿饲料缺乏时,以羔羊弓背、四肢无力、运动困难、喜卧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8.

选择健康、均匀, 体质量为(6.74 ± 0.08) 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360尾随机分为4, 分别投喂含有0 mg/kg100 mg/kg200 mg/kg400 mg/kg绿原酸的饲料28 d, 随后将对虾从盐度为32的天然海水直接转移至盐度为10的海水中暴露72 h, 测定对虾肝胰腺TASGPxCAT活力和GPxCAT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在天然海水养殖条件下, 绿原酸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TASGPx活性无明显影响, 但投喂含有绿原酸的饲料28 d, 对虾肝胰腺GPxCATGPxCAT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D0(P<0.05), D2GPx活性和GPxCAT基因表达水平最高, 分别为164.29 U/mgprot1.612.14。低盐度胁迫24 h, D0组对虾抗氧化反应表现在TASGPx活性和GPx基因表达水平较28 d显著升高(P<0.05), 分别增加了31.30%27.96%170%, 而绿原酸各组对虾肝胰腺TASGPx活性和GPx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D0(P<0.05), 说明绿原酸可有效缓解低盐度胁迫下对虾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的剧烈波动。低盐度胁迫72 h, 绿原酸各组对虾肝胰腺TASGPxCAT活性及CAT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D0。上述结果表明绿原酸能够诱导凡纳滨对虾的抗氧化系统功能, 在凡纳滨对虾抵抗低盐度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为开发绿色植物提取物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解决盐度胁迫对机体造成的氧化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
采用Darch蜕皮周期分期方法,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蜕皮周期进行了划分,并初步探讨了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肝胰腺消化酶活性变化。根据第三颚足末端刚毛和表皮的形态学特征,可将中华绒螯蟹的蜕皮周期分为蜕皮后期(A-B期)、蜕皮间期(C期)、蜕皮前期(D期)和蜕皮期(E期),其中D期可进一步分为D0、D1、D3-43个亚期。在蜕皮过程中,肝胰腺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蜕皮后A-B期开始升高,于蜕皮前早期D0阶段达最大(P<0.05),随后又逐渐降低,至蜕皮前晚期D3-4阶段降至最低(P<0.05);胃蛋白酶活力在蜕皮周期中于蜕皮前晚期D3-4阶段显著降低(P<0.05),其他阶段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认为,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可分为C、D0、D1、D3-4、A-B 5个时期,蜕皮过程中肝胰腺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发生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0.
采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研究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Vc缺乏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实验用皱纹盘鲍成鲍初始体质量为(74.32±0.43)g,初始壳长为(84.36±0.24)mm.配制了Vc缺乏(0.0 mg/kg)和高剂量添加(4 967.5 mg/kg)2个水平的人工饲料进行饲喂.经过170d的养殖后,分别构建肝胰腺和肾脏Vc缺乏消减cDNA文库.消减杂交效率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基因分别被富集了大约25和25~210倍.从两个文库中随机挑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在肝胰腺消减cDNA文库中获得63个片段,其中已知功能基因占54.0%,Gene ontology(GO)按照功能将其分为4类:代谢相关基因占15.9%,细胞代谢相关基因占30.2%.生物调节相关基因占4.8%,其他功能基因占3.2%.未知功能基因占46.0%.在肾脏消减cDNA文库中获得39个片段,其中已知功能基因占53.8%,GO将其分为3类:代谢相关基因占5.1%,细胞代谢相关基因占28.2%,生物调节相关基因占20.5%.未知功能基因占46.2%.其中,获得了包括细胞色素c氧化酶、葡萄糖-1脱氢酶、α-葡萄糖苷酶、β-1,3-D-葡聚糖酶、纤维素酶、藻酸盐裂解酶以及铁蛋白等在其他动物中被证明与Vc合成相关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皱纹盘鲍Vc的合成和代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