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79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1.
本试验旨在研究表达Ⅰ型耐热肠毒素(STa)的重组大肠杆菌诱发7日龄仔猪小肠炎症反应。选取24头7日龄健康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人工乳)、STa组(人工乳+2×10~9 CFU重组菌LMG194-pBAD-STa)、LMG194组(人工乳+2×10~9 CFU大肠杆菌LMG194)和K88组(人工乳+2×10~9 CFU大肠杆菌K88),每组6头。试验第5天进行攻毒,第7天屠宰取样,观察空肠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检测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及空肠免疫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Ta与K88组仔猪空肠绒毛明显萎缩变短,有明显损伤甚至脱落;STa、LMG194及K88组血清中IL-10、IL-8和IL-6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LMG194和K88组血液和肠道iFABP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STa和K88组血清中TNF-α浓度显著降低、NF-κB浓度显著升高,LMG194组NF-κB浓度显著降低、TNF-α浓度显著升高(P<0.05);STa和LMG194组CCL2和CXCL9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VNN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STa和LMG194组IFN-γ组基因水平分别显著上升和下降(P<0.05);K88组CXCL9和IFN-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VNN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CCL2基因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表达Ⅰ型耐热肠毒素STa的重组大肠杆菌几乎具有与K88一样的毒性,可导致7日龄仔猪小肠黏膜受损,诱发严重的炎症反应,导致仔猪腹泻,可作为仔猪腹泻模型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62.
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是引起新生和断奶仔猪腹泻(post-weaning diarrhea, PWD)的最重要的病原之一。ETEC进入肠道后与肠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既是该细菌致病的前提条件,也是激发宿主免疫反应的基础。本研究旨在分析ETEC感染猪肠上皮细胞后IL-17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同时探索细胞因子在抵抗ETEC感染中的免疫防御机制。本研究采用猪肠上皮细胞系IPEC-J2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标准株(C83901)为主要研究材料,通过RT-PCR、ELISA、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的方法分析了IL-17细胞因子及肠黏膜免疫防御相关基因在感染前后的变化。同时,进一步研究了IPEC-J2细胞中相关IL-17细胞因子刺激对肠黏膜防御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除IL-17D未检测到外,C83901能促进所有IL-17细胞因子mRNA的转录,尤其能显著上调IL-17A、IL-17C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ETEC感染或者体外添加IL-17A/IL-17C有利于IPEC-J2细胞中黏蛋白(mucin-2)、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 claudin-2)及防御素pBD-2的表达。结果提示,ETEC感染后,肠上皮细胞通过调节IL-17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以抵抗该细菌的入侵。  相似文献   
63.
空肠弯杆菌肠毒素的组分及其分子质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SDS-PAGE分析发现,80%饱和硫酸铵盐析的空肠弯杆菌细胞紧张性肠毒素粗提物除有68ku的1条带外,还有部分未分开的小分子物质,而神经节苷脂GM1亲和层析后仅有68ku的1条带,表明CE为68ku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64.
犬食入腐败变质的鱼、肉、酸奶和其它食物后,由于这些变质的食物中含有较大数量的变形杆菌、葡萄球菌毒素、沙门氏菌肠毒素和肉毒梭菌毒素而引起中毒。变质的鱼因为有变形杆菌的污染,引起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组织胺中毒潜伏期不超过2小时,犬突然呕吐,下痢,呼吸困难,鼻涕多,瞳孔散大,共济失调,犬可能昏迷,后躯麻痹,体弱,血尿,粪便黑色。  相似文献   
65.
为了解云南省断奶仔猪腹泻的致病性原因,通过对30个发生断奶仔猪腹泻猪场的210份粪便、60份饮用水,总计270份样品,进行病毒及致病性细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致病性大肠杆菌严重污染饮用水,致病性大肠杆菌在饮用水中检出40株,阳性率为66.7%,粪便中检出100株,阳性率47.6%;致病性沙门氏菌在饮用水中检出10株,阳性率为16.7%,粪便中检出24株,阳性率为11.4%,均对亚胺培南敏感。在粪便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ous type 2,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及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oRV)的PCR扩增阳性率为5.2%~13.0%,在饮用水中未检出。通过对云南省断奶仔猪腹泻进行病因分析,了解断奶仔猪腹泻的具体原因,本试验结果为从病因入手防制该病提供更合理、更切合实际情况的理论依据与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66.
在构建L.lactis表达载体pNZ8148-fae G的基础上,将该载体转化到L.lactis NZ9000中,重组菌经5 μg/Lnisin诱导3 h,SDS-PAGE结果显示,FaeG在L.lactis中表达的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约为27 000,表达产物的量达菌体可溶性总蛋白的10.89%.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该目的蛋白具有良好反应原性.将重组L.lactis口服免疫BALB/c小鼠,小鼠产生特异性IgG及黏膜slgA.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仔猪口服重组L.lactis疫苗,诱导其产生抗ETEC K88黏膜免疫的同时,发挥L.lactis的益生功能,预防仔猪腹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浅析猪大肠杆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常住菌。大多数无致病性,其中的某些血清型为病原菌,如K88、K99、987P等。这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特别是能引起仔猪消化道疾病的大肠杆菌,多能产生毒素,引起仔猪发病。大肠杆菌它能产生多种毒素。如肠毒素、内毒素、致水肿毒素和神经毒素。肠毒素是造成腹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8.
大肠杆菌不耐热性肠毒素(LT)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是良好的免疫佐剂.为了更好的研究其免疫增强效果,本研究将LT的两个亚基LTa(R210G)和LTb克隆到pGST中,原核表达ETa(R210G)和LTb,经Western-blotting分析,表达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对表达蛋白进行大量纯化后,以卵清蛋白为模式蛋白(OVA)为模式蛋白,免疫小鼠,ELISA结果表明,OVA+LTa(R210G)佐剂组小鼠的抗体滴度最高,OVA+LTb和OVA+LTa+LT组抗体滴度相似,高于OVA+氢氧化铝组,而OVA+氢氧化铝组高于无佐剂OVA组.因此,LTa(R210G)和LTb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作用,是一种极有希望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69.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不仅是重要的黏膜免疫原,而且作为佐剂在黏膜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试验采用PCR方法扩增了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LTB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EX-KG原核表达栽体上,构建了重组质粒pKG-LTB,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克隆的LTB基因与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获得了高效融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GST-LTB分子量约为35kDa,并具有免疫反应活性.这为进一步研究LTB蛋白黏膜免疫原性和黏膜佐剂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作者对自然状态发酵牛肉、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发酵牛肉和接种发酵剂(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发酵牛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等指标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做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发酵牛肉中没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接种发酵剂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发酵牛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先是上升然后快速下降,且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为阴性;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发酵牛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都显著高于接种发酵剂的发酵牛肉(P<0.05)。由试验结果可知,发酵剂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