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6篇
  10篇
综合类   257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25篇
畜牧兽医   543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21.
新疆垦区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选取新疆垦区7个试验牛场,经临床调查和试剂诊断,检测奶牛712头,采集奶牛乳房炎阳性乳样314份.其中,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检出率平均为36.3%,临床性奶牛乳房炎为16.7%.采集阳性奶样经实验室分离鉴定,革兰氏阳性菌仍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但金色葡萄球菌已基本取代链球菌成为主要的致病菌,其检出率为78.98%.另外,常见环境性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已明显减少,检出率仅为21.1%和9.24%.相反,绿脓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其检出率为5.41%和11.15%,而且绿脓杆菌和隐球菌已经引起临床性乳房炎的爆发,其中隐球菌已经成为造成顽固性乳房炎的又一种新型病原。  相似文献   
122.
研究旨在了解北疆某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患病率和发病牛乳汁中主要致病菌的种类。通过采用美国加州乳房炎检测(CMT)和体细胞数检测(SCC)对隐性型乳房炎进行诊断,临床外观法诊断临床型乳房炎并进行主要致病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该奶牛场的临床型乳房炎头阳性率及乳区阳性率分别为1.65%(12/728)和0.41%(12/2 896);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及乳区阳性率分别为5.45%(39/716)和1.46%(42/2 884);瞎乳头率为0.55%(16/2 912)。该牛场不同胎次间的奶牛患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差异显著。从12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汁样本中初步分离鉴定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大肠杆菌和5株链球菌属。研究表明,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患病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属可能是该牛场乳房炎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23.
该研究利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了中国热带(新村、黎安、潭门)典型海草床水体潜在致病菌的群落结构,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分析可培养弧菌和肠球菌的丰度,进一步利用定量PCR分析弧菌(Vibrio)和肠球菌(Enterococcus)典型毒力基因含量。结果发现,新村、黎安海草床水体潜在致病菌与潭门有显著差异;可培养弧菌和肠球菌及其典型毒力基因vhh、toxR、aspA、esp和gelE均呈现新村黎安潭门的趋势,而弧菌典型毒力基因ctxA、tlh、trh和vvp呈现黎安新村潭门的趋势。新村和黎安较高的人类活动强度如营养负荷,可能是导致其海草床致病菌和毒力基因丰度较高的重要原因,而新村和黎安的差异可能与不同的人类活动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24.
广东省罗非鱼及其养殖环境中食源性致病菌菌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3个不同产区罗非鱼及其养殖环境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构成进行了分析。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生物梅里埃微生物鉴定系统与Biolog微生物自动化鉴定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对罗非鱼和养殖环境中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种类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罗非鱼鱼体及其养殖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种类,随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化,其中以夏季致病菌种类最多,鱼体及其养殖环境分别为11和12种致病菌;而春季鱼体中致病菌较少,为6种。罗非鱼鱼体及其养殖环境中以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最为常见,四季均有,其中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以春夏季节检出率较高,环境中检出率达83%~89%,鱼体中达44%~67%;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环境中春夏秋季检出率达83%~100%,鱼体夏秋季中达48%~67%;沙门氏菌环境中春秋季检出率达33%~39%,鱼体中达44%~52%。其次在罗非鱼鱼体还分离到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阴沟肠杆菌、阪崎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等致病菌。  相似文献   
125.
从野外自然患病的藜植株上分离一高致病菌株(Hf-05),经人工接种试验证实为侵染藜的病原菌。菌株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Hf-05为玉蜀黍赤霉菌的变种。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Hf-05的最适C源为麦芽糖,在麦芽糖中最易产孢,最适N源为硝酸钠;pH为8时生长速度最快,孢子萌发率最高;25℃是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孢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30℃;黑暗条件更有利于该菌株生长。  相似文献   
126.
<正>嗜线虫致病杆菌是一种致病菌,可分泌名为XnGroEL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对捕食性幼虫有害。食用杀虫蛋白XnGroEL,对棉铃虫而言有中毒效果,会导致幼虫的成长和发育终止。印度尼赫鲁大学的Punam Kumari和同事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得到了可表达该蛋白的转基因烟草植株,并测试出  相似文献   
127.
有效微生物的组成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效微生物(EM)是由日本琉球大学农学部比嘉照夫教授栽培橘子时偶然发现并于1983年培育成功的。组成EM的几十种微生物均来自土壤,都是有益菌,无任何毒副作用,无引入潜在致病菌的危险,对环境无污染;通过利用各菌群本身的营养物质、酶、代谢产物等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饲料报酬,改善环境,增加经济效益:而且EM制剂是不含任何化学有害物质的生物工程产品,  相似文献   
128.
1发病原因 在乳房炎隐性感染阶段,奶牛乳房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其腺体组织上皮轻度水肿、充血,白细胞从微血管内游离到乳腺腔内吞噬致病菌,使乳汁中含大量的白细胞。  相似文献   
129.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近2~3年来在一定规模养猪场流行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引起断乳后的小猪发生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副猪嗜血杆菌广泛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中,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该病的发生一般与猪群抵抗力下降有很大关系,笔者诊治了1例由于猪群接种灭活苗后而发生该病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0.
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肉为什么不能食用?一些养殖场和专业养殖户的病死畜禽和死因不明的畜禽应如何处理?当今在农村和一些比较落后的地方、也有一些养殖场和专业养殖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