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2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林业   100篇
农学   135篇
基础科学   13篇
  67篇
综合类   1254篇
农作物   144篇
水产渔业   166篇
畜牧兽医   1628篇
园艺   143篇
植物保护   48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希金斯炭疽菌(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可引起严重的十字花科蔬菜炭疽病,对蔬菜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探究希金斯炭疽菌自噬相关基因ChAtg26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希金斯炭疽菌侵染拟南芥Col-0后的cDNA为模板,通过qRT-PCR技术测定了ChAtg26基因在侵染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ChAtg26基因的敲除与回补突变体,分析了敲除ChAtg26基因对希金斯炭疽菌生长发育与致病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hAtg26基因在病菌侵染寄主后0~40 h中有较高的表达量,而敲除ChAtg26基因后,病菌在生长速率、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以及对氧化胁迫敏感性方面没有明显变化,但是会在菌落黑色素累积与对细胞壁胁迫的敏感性方面有所下降,同时其产孢量与致病力会明显降低,说明ChAtg26基因参与了希金斯炭疽菌的黑色素合成、细胞壁胁迫应答反应、产孢与致病过程,并在这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为明确贵州魔芋软腐病菌种类?致病力及分布特点,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贵州主要魔芋种植区软腐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 对icdA, mdh, mtlD, proA, rpoS 等5个管家基因进行了扩增?序列测定, 分别用单基因和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对病菌进行鉴定, 同时采用组织块接种方法测定了不同菌株的致病力?通过组织分离法共分离魔芋软腐病菌株47株; 采用5个管家基因进行分子鉴定, 将病菌分别鉴定为海芋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和方中达迪基氏菌Dickeya fangzhongdai 3个种, 其中海芋果胶杆菌P.aroidearum为贵州魔芋软腐病主要致病菌, 占分离菌株的70%, 广泛分布在多个地区; 其次为方中达迪基氏菌D. fangzhongdai, 占分离菌株的28%, 也普遍存在于贵州各魔芋种植区; 胡萝卜果胶杆菌P. carotovorum最少, 占分离菌株的2%?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 菌株间致病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海芋果胶杆菌不同菌株之间致病力差异较大, 低?中?高致病力菌株都有, 方中达迪基氏菌差异较小, 仅有中?高致病力菌株?本研究确定了贵州魔芋软腐病菌种类?致病力及在贵州的分布特点, 首次报道了海芋果胶杆菌?方中达迪基氏菌是贵州魔芋软腐病的主要病原菌, 进一步加深了对魔芋软腐病及其发生流行的认识, 为软腐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3.
为持续控制小麦叶锈病及促进小麦的抗叶锈病育种工作,2019—2020年自江苏、浙江和安徽3个省采集自然感叶锈病的小麦病叶,经分离获得小麦叶锈菌单孢分离物,利用43个小麦叶锈病鉴别寄主材料对其致病类型进行鉴定,并对其毒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170份小麦叶锈菌单孢分离物中共鉴定出67个致病类型,主要致病类型为THS、SHJ、PHS和SHS,出现频率分别为8.8%、7.6%、5.9%和5.9%。江苏、浙江和安徽3个省的单孢分离物对携带抗叶锈基因Lr10、Lr12、Lr22a、Lr22b、Lr29、Lr33、Lr35和Lr36的鉴别寄主材料的苗期毒性频率均超过90.0%,而对携带抗叶锈基因Lr9、Lr24、Lr25、Lr28、Lr38、Lr40、Lr41、Lr42、Lr43和Lr13+3ka的鉴别寄主材料的苗期毒性频率均小于10.0%。卡方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显示,3个省小麦叶锈菌群体对抗叶锈基因Lr1、Lr2a、Lr3、Lr14b、Lr18、Lr21、Lr26、Lr27+31、Lr32和Lr37的毒力存在显著分化。浙江省小麦叶锈菌群体具有较少的毒性因子(4.73)和毒性值(600...  相似文献   
104.
为明确我国不同种、地理来源和毒素化学型小麦茎基腐病菌的致病力分化情况,采用纸塔法对来自全国9个省市80个采样点分离的224株小麦茎基腐病菌进行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镰刀菌的致病力不同,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假禾谷镰刀菌F.pseudograminearum及亚洲镰刀菌F.asiaticum致病力强于其他种。F.culmorum致病力显著高于F.pseudograminearum和F.asiaticum,而F.pseudograminearum,F.graminearum及F.asiaticum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中华镰刀菌F.sinensis,木贼镰刀菌F.equiseti,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致病力较弱,三者间苗期致病力无显著性差异;多数省份F.pseudograminearum群体间致病力无显著差异,仅山东F.pseudograminearum群体的致病性显著低于河南群体;此外,产毒类型为3ADON的F.pseudograminearum群体致病力显著高于15ADON群体。  相似文献   
105.
李艳  杨家荣 《棉花学报》2007,19(4):291-295
为进一步研究病原茵的变异规律,采用皿内培养和苗期致病力测定方法,2005年8月对陕西三原棉花黄萎病圃中棉花黄萎病菌进行了研究.对26株代表菌系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培养性状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存在黑色菌落(菌核型)、白色菌落(菌丝型)和中间型三种培养型.并且在菌落的生长量、微菌核形成的快慢、数量、形状和大小变化以及黑色素的相对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苗期致病力测定表明:26个供试菌系致病力也有差异,从其对5个棉花鉴别寄主侵染的反应型来看,可以划分为强、中、弱3个不同的致病类型.强致病类型菌系12个,占41.6%,中等致病类型的菌系9个,占34.6%,弱致病力菌系5个,占19.2%.  相似文献   
106.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该病发展迅速,防治难度大,严重制约了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为找到一种有效防治该病的方法,针对化学防治易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杀伤天敌等特点,从猕猴桃根际土壤中分离共获得25株芽孢杆菌,采用点菌法筛选出4株对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抑菌圈直径达到5 mm以上),其中B2拮抗作用最强。根据菌落(体)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B2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将B2的发酵原液稀释成1×109cfu/m L的发酵液,并在此基础上依次配制50、100、500、1000、2000倍的稀释液,用于盆栽试验。盆栽试验采用喷雾法,30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90.45%、86.52%、80.90%、67.98%、47.19%、15.73%,60天后尽管病斑有少量增加,旧病斑有所增大,但与对照相比,病斑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大田试验结果证明,该菌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喷雾法选择B2发酵液的50倍稀释液,涂抹法选择B2发酵液的100倍稀释液,可有效降低猕猴桃溃疡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7.
从广东省韶关和梅州2个烟草产区采集了来自8个县市的共38个烟草青枯菌菌株,对病菌的生物型、致病型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广东烟草青枯菌全部为生物型Ⅲ。通过在红花大金元,K326,岩烟97和系3等4个烟草鉴别品种上的致病性反应,将广东烟草青枯菌分为强致病力、中等致病力和弱致病力3种致病型,其中以中等致病力菌株为主,占78.9%;强致病力菌株占13.2%;弱致病力菌株占7.9%。从116个RAPD通用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用于对38个烟草青枯菌株DNA的RAPD分析,扩增条带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条带主要聚集在0.3~4.0kb之间。聚类分析这38个菌株可分为2个组群,即组群A和组群B。组群A中又可以分为7个亚组(A1、A2、A3、A4、A5、A6、A7);组群B也含有4个亚组(B1、B2、B3、B4)。研究结果还表明,广东烟草青枯菌菌株RAPD组群的划分与菌株的寄主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地理区域、生物型和致病型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生物型不能反映烟草青枯菌菌系的差异。 04—0463—06  相似文献   
108.
王英  胡胜强 《兽医导刊》2011,(4):25-26,32
近年来,随着养鸭数量的增加,鸭病也在不断增加,老病的变异、新病的发生使鸭病的诊断和治疗变得越来越复杂,一部分兽医工作者因为对鸭病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往往造成误诊或采取不当的治疗方法,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针对此情况,本期特别策划邀请专门致力于鸭病研究和临床诊治的专家和一线兽医老师,对当前鸭病的流行趋势、发病特点以及最新的防治方法做系统的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09.
许多鸭场的大规模发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这些因素大都是南于发病前后防治措施不当引起的。现在大多数文章重点介绍疾病的诊治过程及结果,往往忽视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对疾病的发生过程及诊治的总结能更准确地找出致病因素,从而在控制疾病的关键环节来加强疾病的防控,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0.
采用土壤诱捕和组织分离的方法,从四川省仁寿县和雅安市大豆根腐病发病田块采集的土壤中和病株上分离到4个大豆疫霉分离物RS1、RS2和YA1、YA2,用含有已知抗性基因的鉴别寄主进行毒力鉴定。结果表明YA1和YA2毒力公式相同,为1a,1b,1d,2,3c,属于同一致病型;RS1、RS2毒力公式分别为1a,1d,1k,3a,3c,4,5和1a,1b,1c,1d,1k,2,3c,5,分别为不同致病型。用3个致病型接种157份大豆资源,结果表明,抗病种质相对较少,占23.57%;地方品种抗病性较育成品种强,本研究可为大豆抗病性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