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2篇
林业   85篇
农学   263篇
基础科学   131篇
  79篇
综合类   625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57篇
畜牧兽医   584篇
园艺   140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1.
根据我国华东地区的气候特点,在3种基本降温原理(通风、蒸发和防辐射)的基础上,设计了几种降温方法并进行了实验。基于实验数据的分析,提供了温室降温程序的主导因子和辅助因子,提高了自动化控制温室降温运行系统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2.
除湿降温系统用于温室降温的可行性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我国温室降温的现状,指出了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直接蒸发降温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利用除湿降温系统来解决高温高湿地区温室降温难的问题;分析了该系统的构成以及实现降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3.
对引种雪松用帐篷进行保护,在植株正常生长的情况下,研究自然降温过程中其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年引种雪松在越冬期间SOD活性变化曲线呈“M”状,并不随环境温度降低而持续下降。MDA含量呈抛物状的变化规律,随着温度降低氧自由基积累,从而引发膜系统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导致MDA含量也随之增加。雪松的抗寒能力与体内能否维持较高的SOD活性有密切关系,在低温胁迫下活性氧代谢失调是雪松叶片受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4.
高温干旱对浙江林业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003年夏季高温干旱时对浙江林业影响的调研,分析了高温干旱对森林、特别是经济林果的影响,表明森林在发挥生态屏障功能、降温增湿等方面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建议加强森林资源的合理配置,切实提高林分的质量,提倡经济林的生态栽培模式,因地制宜适度发展高山蔬菜等.  相似文献   
85.
为解决青藏高原东部强降温的气象预报和服务问题,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68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最低气温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及相关分析等方法,本文探讨了近57年青藏高原东北部强降温的阈值及气候特征,并利用NECP/NCAR(2.5°×2.5°)海温场、高度场建立了预报诊断模型。研究发现 (1) 应用改进的强降温指标统计寒潮发生的特征更符合高原实际情况。(2)受地形地貌及山脉阻挡的影响,青藏高原东部强降温次数的地域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海拔较高的山区和东部地区强降温次数明显多于盆地。南部山区24h寒潮发生的次数多于48h、72h。(3)近57年区域寒潮频次总体呈下降趋势,南部和北部的降速分别为-0.5次/10a、-0.4次/10a,并通过显著性检验;西北部盆地区降速分别为-0.1次/10a,未通过显著性检验。(4)高冷空气的移动路径是强降温预测的关键信号。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相关部门开展农牧业资源的和旅游资源的相关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6.
为了深入了解强冷空气影响下海南岛的天气变化特征,进一步提高对强冷空气影响过程预报准确率,利用海南省区域自动站资料、常规天气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 2.5°×2.5°一日四次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6年1月22—26日影响海南岛一次强冷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强冷天气过程是由于极地涡旋分裂南下,同时乌拉尔山高压脊强烈发展使冷空气在横槽聚集,横槽前部等高线阶梯形势明显,并伴有明显负变高和冷平流,从而有利横槽转竖南压引导强冷空气向南爆发。强冷平流是造成海南岛出现强烈降温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低纬地区短波槽活跃,短波槽前暖湿气流与南下冷空气共同作用造成降水。  相似文献   
87.
以徐州地区历史负荷及气温数据为基础,采用最大负荷比较法估算降温负荷大小,给出降温负荷在地区负荷中的占比。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降温负荷同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三种气温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对降温负荷相关性最大,其次为日最低气温,最次为日最高气温,并给出日平均气温位于25℃以下、22~28℃、28~30℃、30℃以上四个不同区间时,温度每升高1℃降温负荷的增加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88.
通过自主研发的微型储藏物便携式冷却机在粮堆局部发热时的应用,较快、较好地抑制和解决了"干热"与"湿热"问题。从而首创了这项技术成果的应用,为今后绿色储粮和节能降耗储粮开创了先例。  相似文献   
89.
为了了解鸭梨采后种子生理及转色与鸭梨果实褐变的关系,研究了降温方法对不同采收成熟度鸭梨种子转色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和贮藏期的延长,鸭梨种子颜色逐渐加深,转色指数增加;采后早采鸭梨种子PPO活性和细胞膜渗透性最高,中采果次之,晚采果最低,较高的PPO活性导致早采果种子颜色变化最大;缓慢降温较好地抑制了鸭梨种子转色指数、PPO活性和细胞膜渗透率的升高,而且对早采果种子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0.
孙仲毅  张睿光  靳冰凌  王敏  徐朝晖  黄真文  李忠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67-17170,1720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我国气象台站温度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天气动力学和热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上、中旬黄河中下游地区强降温和持续性低温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形势、影响天气系统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500hPa槽后偏北气流引导极地冷空气不断向南输送,东北亚稳定的冷涡中心起到了阻挡冷空气东移、促使冷空气堆积和加强的作用,西伯利亚深厚低槽压迫高压脊崩溃,强冷空气爆发南下。850hPa强盛的温度冷平流是造成气温骤降和持续性低温天气的主要原因,冷平流中心的演变与强冷空气移动路径相一致。黄河中下游地区从高空到低层均有负涡度平流,深厚的负涡度平流输送有利于高压系统的移动,其值越小冷空气越强,负涡度平流中心与强降温中心相对应。冷平流中心比强降温中心提前12~24h出现,"负涡度平流核"先于强降温天气出现,这些特征为预报强降温天气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