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8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350篇
林业   166篇
农学   206篇
基础科学   72篇
  54篇
综合类   1981篇
农作物   169篇
水产渔业   346篇
畜牧兽医   5849篇
园艺   124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565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438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509篇
  2008年   432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386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164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大枫子与马钱上的叶斑类真菌病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1986~1989年在泰国大枫子、海南大枫子和印度马钱上发现的9种叶斑类真菌病害的症状、病原菌及病情、分布。9种病原菌中,大枫子褐斑病菌(Ascochyta hydnocarpi S.M.Lin et P.K.Chi)、马钱叶枯病菌(Didymosphaeria strychnoris S.M.Lin et P.K.Chi)、马钱叶斑病菌(Microsphaeropsis strychoris S.M.Lin et P.K.Chi)和马钱轮纹褐斑病菌(Mycosphaerella strychnoris S.M.Lin et P.K.Cki)是新种。  相似文献   
22.
苦马豆素的性质,分离与检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苦马豆素的发现引起了植物学,病理学、病理学、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和医学界的极大兴趣,从而促进了苦马豆素及其相关化合物的研究。本文着重介绍苦马豆素的理化性质,化学名称、来源、提取分离与检测。  相似文献   
23.
<正> 了解和掌握母马产后第1次排卵时间及其演变特点,对于缩短马匹繁殖周期,提高马匹繁殖率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在从事马匹人工授精工作期间,对母马产后第1次排卵的发生时间及其与有关各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观察,现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以3岁以上适龄配种母马繁殖基本群为观察对象,对其出生年月、烙印编号、生产时间严格进行详细登记、建档设卡; 母马分娩后第3天进行直检,以触摸其卵巢,掌据其变化情况,后每隔1~2天定期预约,直至卵泡排卵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24.
25.
马流感是由马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征为上呼吸道粘膜及眼结膜发生卡他性炎,咳嗽和流水样鼻液等。本病传播极为迅速,在易感畜群中短期可引起广泛流行,发病率极高,死亡率平均在4-10%.该病于1993年9月中旬传入我市,并引起暴发流行,造成约1600余匹马底动物发病,止10月上旬疫情基本平息,现将本次发病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l发病情况1993年9月15日我市兽医站门诊发现首例马流感病畜,系本市曲阜镇一拉旅游仿古马车的马匹。9月]6—17日该仿古马车队及跑马场的50余匹马先后全部发病。继而由城内旅游区向城外周…  相似文献   
26.
鸡马立克氏病主要是以周围神经发生淋巴样细胞浸润和肿大、各内脏器官及皮肤形成肿瘤为主要特征。不同毒株和鸡的敏感性不同,病毒的致病性也不同,小鸡感染后,14~18周出现神经麻痹症状,急性的5~6周内脏出现肿瘤;肉鸡感染后出现皮型肿瘤。 马立克氏病毒有三个血清型,Ⅰ型为强毒型,Ⅱ型为无毒型,Ⅲ型  相似文献   
27.
28.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特征为周围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出现单核细胞浸润,并伴随麻痹和产生内脏肿瘤,它是一种淋巴瘤性质的肿瘤疾病,对养鸡业的发展危害相当严重。自1970年从火鸡身上分离出火鸡疱疹病毒FC126号病毒株,用以制成疫苗,此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对养鸡业的损失大大降低。但近年来世界各地相继发现了毒力极强的超强毒的鸡马立克氏病毒,导致疫苗失败屡屡发生,给本病的防制带来了新的挑战。1病原鸡马立克氏病毒属疱疹病毒科的末分属成员,是一种细胞结合性病…  相似文献   
29.
30.
从感染驴白细胞的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DNA中克隆了编码跨膜蛋白主要免疫决定区(TMIR)的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所表达的融合蛋白有一部分是可溶的,其氨基端带有6个组氨酸的标签,因此可以用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法在非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中,重组的TMIR蛋白可与马传贫阳性血清样品发生反应,而与健康马血清无任何反应。这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马传贫弱毒疫苗株在体内外复制、接种马体内免疫应答及马传贫诊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