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3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481篇
林业   9篇
农学   101篇
基础科学   29篇
  151篇
综合类   1515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259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几种黏膜免疫佐剂对鸡小肠IgA分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分别在新城疫Ⅳ系弱毒苗中添加黏膜免疫佐剂乳酸杆菌、CpG DNA、重组IL-2、氟化钠和大豆黄酮,经口免疫鸡后,研究十二指肠、空肠、Peyer’s斑单位面积IgA分泌细胞的变化。首先提纯鸡IgA和制备兔抗鸡IgA血清,然后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显示鸡小肠IgA分泌细胞。结果表明,在免疫后第3周、第5周乳酸杆菌组比新城疫组(ND)极显著增加各段小肠IgA分泌细胞的数量(P〈0.01);CpGDNA、重组IL-2和大豆黄酮在整个免疫期内均明显增加鸡小肠黏膜局部IgA分泌细胞数量;NaF对鸡体黏膜局部IgA分泌细胞数量无明显增加。结果表明乳酸杆菌、CpGDNA、重组IL-2和大豆黄酮是有效的口服黏膜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142.
对发育至第19期和第28期鸡胚性腺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用6种玻璃化冷冻液1:10%DMS0+10%EG+10%PVP,Ⅱ:20%EG+10%PVP,Ⅲ:20%DMSO+10%PVP,Ⅳ:10%DMSO+10%EG+0.5mol/L Surcose,Ⅴ:20%EG+0.5mol/LSurcose,Ⅵ:20%DMSO+0.5mol/L Surcose进行冷冻保存。结果:第19期鸡胚PGCs玻璃化冷冻复苏后存活率,在冷冻液Ⅱ与Ⅳ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Ⅴ与Ⅵ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冷冻液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第28期鸡胚PGCs玻璃化冷冻复苏后存活率,在冷冻液Ⅳ与Ⅴ之间差异显著(P〈0.05),Ⅲ与Ⅳ、Ⅴ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与Ⅲ、Ⅳ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玻璃化冷冻液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复苏后接种培养传至第2代的鸡胚PGCs细胞,PAS染色、AKP染色呈阳性并保持完整的二倍体核型。  相似文献   
143.
以鸡ADSL基因、GARS-AIRS-GART基因为侯选基因,以隐性白羽鸡、丝羽乌骨鸡、萧山鸡、白耳鸡、藏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对ADSL外显子2、GARS-AIRS-GART基因5′侧翼序列进行SNPs检测。结果各发现了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各种基因型与胸肌IMP含量的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ADSL基因TT型个体的胸肌肌苷酸含量极显著地高于CC型、显著地高于CT型个体,CT型个体也高于CC型,但差异不显著;GARS-AIRS-GART基因TT型个体的胸肌肌苷酸含量极显著地高于CT型和CC型个体,CT型个体也高于CC型,但差异不显著。ADSL和GARS-AIRS-GART基因的合并基因型对IMP含量也有显著的影响,合并基因型为TTTT的个体IMP含量显著高于CCCC合并基因型的个体,高出1.584 mg/g,因此可以利用该合并基因型对鸡的肉质风味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44.
试验分析了84株鸡源沙门氏菌分离株的四环素耐药性,用PCR方法检测四环素耐药基因在分离株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四环素耐药率为49%(41/84),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氏菌仅携带tet(A)基因(23/23),肠炎沙门氏菌和德尔卑沙门氏菌携带tet(A)(8/18)、tet(B)(17/18)或tet(G)(10/18)三种基因,tetC基因在这些沙门氏菌中都没有检测到。该类基因多数位于结合性质粒上,但是不在整合子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5.
鸡新城疫病毒地方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河北省保定地区发病鸡群中分离到2个具有血凝性的病毒株分别命名为HBA和HBB,其血凝作用可被NDV阳性血清抑制,而不能被AIV(H9亚型)、EDS76阳性血清抑制,表明2个分离株均为新城疫病毒。通过测定MDT、ICPI和IVPI等方法鉴定分离株的毒力符合强毒标准。利用RT-PCR技术成功扩增了2株分离株的F基因片段(约540bp),通过测序及遗传变异分析表明两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7.7%,氨基酸同源性为91.6%,结合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HBA为基因Ⅵ型,HBB为基因Ⅶ型。  相似文献   
146.
采用本实验室构建的3种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IBVS1、pIBVM、pIBVN,按各50 mg/L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50 mg/L的DNA疫苗,经腿部肌肉分点注射免疫1周龄SPF雏鸡。分别在免疫后24 h,73、0及60d,采集试验鸡的血液、心、肝、脾、肺、肾、胸腺、性腺(卵巢/睾丸)及注射部位肌肉进行组织总DNA抽提,以组织总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另外,在对照组DNA模板中加入不同拷贝数的质粒,确定PCR反应的灵敏性。以纯化后的组织总DNA为模板,PCR法检测质粒DNA整合到鸡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上的可能性,评价疫苗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疫苗在24 h内迅速分布于全身,并能在血液及所有检测的组织器官内持续分布60 d;纯化后的组织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均呈阴性,未发现整合现象,证实该DNA疫苗的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7.
用雏鸡将马立克氏病毒(MDV)血毒复壮,分离发病鸡淋巴细胞并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观察其病变。获得适应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MD强毒,通过电镜观察、琼脂扩散实验进一步鉴定病毒,并建立了MDV感染CEF细胞模型,为研究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的体外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8.
选用5、8、11日龄的雏鸡进行鸡球虫单卵囊分离试验,研究不同感染日龄对鸡球虫单卵囊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从感染成功率、潜伏期、高峰期的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和从每只感染雏鸡收集到的球虫卵囊数量等指标进行综合判定,发现感染11日龄的雏鸡单卵囊分离成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9.
探讨体外培养的鸡胚胎原始生殖细胞(EPGCs)的多向分化潜能。分别从发育至19期和28期的鸡胚胎性腺中获取EPGCs,体外培养传代。通过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诱导EPGCs向成骨细胞分化,分别进行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法染色鉴定、钙结节Von Kossa's染色鉴定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表明:EPGCs被诱导21 d后,定向分化成成骨细胞,诱导率达到80%,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法染色、钙结节Von Kossa's染色和免疫组化鉴定均呈阳性,阳性率为75%-85%。由此可得出在诱导条件下,EPGCs体外可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150.
建立了氧氟沙星在肉鸡组织内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采用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278nm,发射波长445nm。色谱柱为Hypersil BDS—C18,柱温40℃;以磷酸(三乙胺调pH至2.5)-乙腈(86:14)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进样量为20μL。氧氟沙星在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3%、87.5%和76.4%,检测限为10ng/g,在10~1000ng/mL浓度范围内,氧氟沙星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相关,达到了氧氟沙星残留分析的要求。利用建立的方法对氧氟沙星在肉鸡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进行了研究,以1L水添加500mg的剂量,对120只肉鸡连续给药5d,对不同停药时间所取肌肉、肝脏和肾脏样品中的药物残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氧氟沙星在肉仔鸡组织中的残留消除速度较为缓慢,至休药23d时,仍可在肝脏和肾脏分别检出39和35μg/kg的氧氟沙星残留。在本实验的条件下,建议氧氟沙星临床休药期以25d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