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7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331篇
林业   188篇
农学   147篇
基础科学   75篇
  310篇
综合类   1617篇
农作物   111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1597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I型菌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鸣致病性大肠杆菌I型菌毛是鸡大肠杆菌病的重要致病因子。本文对其生物学特性、在感染中的作用、分子生物学等8个不同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已构建的能表达大肠杆菌K88ac-ST1-LTB融合蛋白的工程菌株BL21(DE3)(pXKST3LT5)及其表达产物经动物试验证实没有毒性反应。用从IPTG诱导的工程菌中提取的包涵体或经甲醛灭活的工程菌制成抗原,免疫小鼠,结果免疫小鼠至少能抵抗2MLD的大肠杆菌强毒株C83902(K88ac,ST^ ,L^ )的攻击,用提取的包涵体免疫家兔后,采集的血清能够中和天然ST1的毒性,这表明构建的工程菌株BL21(DE3)(pXKST3LT5)可以作为预防幼畜大肠杆菌性腹泻基因工程菌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13.
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研究概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主要有黏附素、毒素、外膜蛋白 ( OMP)及铁转运系统等。在大肠杆菌侵袭宿主组织并引起其发病的过程中 ,这些毒力因子相互协调、发挥作用。文章对毒力因子的致病作用、致病机理、免疫原性及其在疾病防制中的应用几个方面的研究概况作了综述 ,为防制大肠杆菌病、研制新型高效的大肠杆菌疫苗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 ,文章还介绍了近年来已相继研制成功的全菌体疫苗、纯化菌毛疫苗、单价或多价基因工程菌毛疫苗以及重组肠毒素双价基因工程苗、OMP亚单位疫苗等。展现了新型疫苗的研制 ,给防制大肠杆菌病带来了新的前景以及大肠杆菌作为工程菌的应用对畜禽其他疾病防制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b(STb)的编码基因、理化性质、免疫学特征、分泌特征、毒性相关氨基酸残基、空间结构、膜受体以及STb致动物腹泻的机理。认为STb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肠毒素,应进一步加强对STb及其致腹泻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天津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病原分离及病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华  张安国 《华北农学报》1996,11(2):112-116
从天津地区10个区县、23个养鸡场的241只疑似大肠杆菌病病例中,分离出病原菌92株,所得菌株符合大肠杆菌的微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在各菌株间略有差异。分离菌对氟哌酸、庆大霉毒、氯霉素最为敏感。抗“O”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分属25个血清型,并以O111、O89、O86、O30、O78为主。从优势血清型中选取的菌株,均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6.
应激性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目前人医的各类文献中大都以“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不全、功能衰竭、或发生广泛性出血坏死性病演作解释。本病在奶牛分娩难产过程中并不少见,病牛的症状表现以心衰和失钠性低血症为主征。但在兽医临床上由于认识不足,曾有不少中外学者将奶牛产后卧地不起的各类疾病,含糊地统称为“母牛睡倒爬不起来综合征”;更由于救治不当,病牛常以淘汰或死亡告终。本文通过对一具体典型病例辨析,着重讨论了本病的基本病理反应和确立诊断依据,强调对本病救护施治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供同道们在分析和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Faeca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s part of the N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Program for Cervids (HOP) in Norway, from wild red deer, roe deer, moose and reindeer during ordinary hunting seasons from 2001 to 2003. Samples from a total of 618 animals were examined for verocytotoxic E. coli (VTEC); 611 animals for Salmonella and 324 animals for Campylobacter. A total of 50 samples were cultivated from each cervid species in order to isolate the indicator bacterial species E. coli and Enterococcus faecalis/E. faecium for antibiotic resistance pattern studies. Salmonella and the potentially human pathogenic verocytotoxic E. coli were not isolated, while Campylobacter jejuni jejuni was found in one roe deer sample only. Antibiotic resistance was found in 13 (7.3%) of the 179 E. coli isolates tested, eight of these being resistant against one type of antibiotic only. The proportion of resistant E. coli isolates was higher in wild reindeer (24%) than in the other cervids (2.2%). E. faecalis or E. faecium were isolated from 19 of the samples, none of these being reindeer. All the strains isolated were resistant against one (84%) or more (16%) antibiotics. A total of 14 E. faecalis-strains were resistant to virginiamycin on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ervid species studied do not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infectious reservoir for either the human pathogens or the antibiotic resistant microorganisms included in the study.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根据空肠弯曲菌及结肠弯曲菌的16s rRNA基因相同保守序列来设计引物,建立了一种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及灵敏性,其对空肠弯曲菌及结肠弯曲菌的最低检测限度为5 CFU/mL,它无需增菌培养过程可以直接对样品进行检验,在对鸡肉样品空肠弯曲菌及结肠弯曲菌的检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鹅副粘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鹅副粘病毒病是近年来引起各种年龄鹅发病并致死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目前,本病在我国许多省市流行,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的组织嗜性、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性状等方面对鹅副粘病毒病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河干流中游灌区退耕封育的规模为 9× 10 3 hm2 ,其中 ,库灌区退耕 1.4 2× 10 3 hm2 ,河灌区退耕 3.5 7× 10 3 hm2 ,泵灌区退耕 4 .0 1× 10 3 hm2 。退耕封育后 ,农田灌溉用水改为生态灌溉用水 ,用水量减少。人工种植的农作物被天然野生植被所替代 ,同时可提高对保留耕地的利用率 ,扩大耕地的播种面积 ,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度。退耕封育后 ,可节约水量 0 .97× 10 8m3 ,除满足封育生态用水外 ,还可增加塔里木河下泄水量 0 .31× 10 8m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