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25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20篇
  43篇
综合类   156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6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引种牧草柳枝稷对生菜化感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高地品种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L.)Pathfinder、Forestberg、Nebraska 28、Dakota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皿培的生物测试方法,利用甲醇和蒸馏水浸提柳枝稷根系和地上部,通过分析浸提液对受体生菜种子胚根、胚芽长及发芽率的影响来鉴定柳枝稷化感潜势。结果表明,4种供试柳枝稷中Nebraska 28对生菜化感最强,而Pathfinder化感作用最弱,Forestberg与Dakota差异不明显;Pathfinder与其他3种柳枝稷不同,根系化感作用强于地上部;浸提液经过稀释后其甲醇浸提液化感作用强于蒸馏水浸提液;高质量浓度浸提液对生菜胚根生长影响较大,而低质量浓度对胚芽的化感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92.
为了研究饲用型甜高粱掰除分蘖和保留分蘖以及是否间苗同产量的关系,通过采用大田对比随机区组的方法,研究土壤含水量、植株外部形态及产量。结果表明:保留分蘖、不间苗处理能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水,使植株显著增高,单株总茎数增加,显著增加产量,较掰除分蘖、间苗处理增产12.87%。高密度种植饲用型甜高粱保留分蘖不间苗不仅能显著增加产量,同时还可以减少掰除分蘖和间苗定苗造成的人力财力损失。  相似文献   
93.
以不同品种甜秆饲用杂交高粱为研究材料,分析它们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生长发育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影响高粱的生长发育,种植密度小的生长发育较快;不同品种比较发现,甜高粱杂交种比甜高粱生长发育速度快,具体表现为可见叶、展开叶发生速度较快,株高较高;从产生分蘖数的角度看,21A×126-524产生的分蘖数最多;从叶面积指数来看,甜高粱叶面积指数最大。经形态指标比较,得出其在不同密度下的生长发育规律,为饲用杂交甜高粱的合理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阎子盟  陈倩  张玉娟  潘利  黄顶  王堃 《草地学报》2016,24(1):178-183
为研究河北坝上天然割草地补播不同品种豆科牧草早期建植情况,试验选择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6种豆科牧草在河北坝上天然割草地进行补播,对补播牧草当年幼苗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出苗率及存活率最高,分别为60%和92%。紫花苜蓿、箭筈豌豆幼苗株高最高,分别为13.34和13.74cm;二者平均相对生长速率最大,分别为0.160cm·d-1和0.179cm·d-1;达乌里胡枝子出苗率和存活率最低,分别为6.67%和0%。天然割草地补播豆科牧草,其中紫花苜蓿和箭筈豌豆早期建植能力最强,其次是小叶锦鸡儿,达乌里胡枝子早期建植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   
95.
小黑麦生物产量高,适应能力强,且抗病、抗寒、耐盐碱,整个生长期内很少发生虫害,不需要喷洒农药,能实现绿色优质的饲料生产,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饲草作物。在我国北方冬闲盐碱耕地种植饲用小黑麦,能很好地解决粮作、经作、饲作争地问题。以6个小黑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生育期、抗倒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比较,可知冀饲2号和小黑麦3241生育期适宜冬闲种植,在饲草产量、品质和抗倒性方面表现好,适宜在黄河三角洲冬闲盐碱耕地种植。  相似文献   
96.
Effects of harvest moisture and bale wrapping on forage quality and mold formation in orchardgrass (Dactylis glomerata L.) hay have not been investigated.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initial bale moisture and plastic wrapping on temperature, forage quality (protein, fiber components, and digestible energy), and mold formation in large round-baled orchardgrass hay. In all, 40 round bales of mature orchardgrass hay measuring 1.2 × 1.5 m2 were baled at three different moisture ranges (eight bales per treatment): 124 to 166 g/kg (low moisture); 180 to 232 g/kg (intermediate moisture); and 259 to 337 g/kg (high moisture). Selected bales within each moisture range were individually wrapped in plastic (16 bales), and temperature sensors were placed in each bale for up to 10 weeks. The lowest (P ≤ .01)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heating degree-day accumulations were observed when initial bale moisture content was 124 g/kg or when hay was wrapped, regardless of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In 2008 and 2009, all wrapped hays resulted in similar forage quality (P ≤ .14) and mold counts (P = .94) compared with 124 g/kg moisture hay. Hay baled at 166 g/kg resulted in fiber (P ≥ .82) and mold (P = .21) components similar to higher moisture bales. Mold counts for hay baled at 166 g/kg and 124 g/kg moisture were 24.8 × 106 and 2.7 × 104 CFU/g, respectively, demonstrating that large round bales are prone to molding at relatively low moisture concentrations. Maintenance of forage quality and reduction in mold growth were achieved by baling dry (124 g/kg moisture) or wrapping round bales of orchardgrass hay up to 337 g/kg moisture.  相似文献   
97.
本研究对低含水率的苜蓿茎秆不同部位进行了拉伸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植株不同位置的拉断载荷从顶部到根部呈明显增加趋势,一般根部的拉断载荷是顶部的2~4倍;抗拉强度变化趋势不明显;苜蓿茎秆试样上部、中部和下部的平均直径分别是1.72mm、2.03mm和2.21mm,平均壁厚分别是0.18mm、0.22mm和0.31mm,平均抗拉强度分别为77.06594MPa、96.24907MPa和75.27600MPa,平均载荷分别是59.50628N、105.68330N和121.33230N;验证分析表明,苜蓿茎秆中部和下部的抗拉强度与截面积的相关性较好,上部茎秆的相关性稍差。  相似文献   
98.
转录组测序是一种获得生物组织或细胞几乎所有转录本的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序所得的基因编码序列可用于研究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及后续的功能基因发掘与遗传进化分析。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录组测序数据也可作为标记开发的重要来源,为牧草开展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遗传变异分析、居群结构研究和育种提供有效工具。本文综述了基于转录组测序的牧草分子标记如EST-SSR和SNP的开发及应用现状,以期为牧草分子标记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9.
为筛选出适宜盛花期刈割、饲草品质好、再生能力强紫云英品种,以期提高南方稻区紫云英综合利用价值,本研究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分别在盛花期和成熟期对浙紫5号、闽紫6号、闽紫7号、84(8)7-1-1、升钟5个紫云英品种(系)进行刈割,并测定紫云英草产量及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盛花期刈割紫云英地上部生物产量显著低于成熟期(P<0.05),但营养成分和品质显著高于成熟期(P<0.05),84(8)7-1-1和升钟紫云英盛花期综合性状较好;再生期紫云英地上部生物产量和养分累积量均显著低于成熟期(P<0.05),升钟和闽紫7号再生期综合性状较好。由此可知,盛花期刈割紫云英作为饲草能够获得更高的实用价值和更优品质,再生的紫云英作为绿肥翻压回田可为土壤提供有机肥源。因此,在福建地区,升钟和84(8)7-1-1盛花期刈割后,适宜作为饲草推广;升钟和闽紫7号再生草作为绿肥翻压回田可提供更多的肥源。综上,升钟紫云英适合作为饲草和绿肥两段式利用。  相似文献   
100.
邓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69-7470
盐地碱蓬和地肤是适合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环境条件下生长的2种耐盐性植物,就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分析论述了其在饲用及人类生活中的经济价值,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