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检测骨骼形态发生蛋白IB型受体(BMPR-IB)基因在小尾寒羊母羊、无角道赛特公羊、道×寒F1和F2代杂交公羊及道×寒F2横交固定所产种公羊中的多态性,分析小尾寒羊基因型与产羔数的相关性,试验采用PCR-RFLP法对BMPR-IB基因进行分型。结果表明:在无角道赛特公羊中只有1种基因型,即野生型(++);在小尾寒羊母羊中检测到2种基因型(BB和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5,0.65;在道×寒F1和F2代杂交公羊中检测到2种基因型(B+和++),F1代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5,0.25,F2代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0.70。小尾寒羊的2种基因型产羔数差异极显著(P<0.01),BMPR-IB基因的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相似文献   
22.
为评估鸡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三联灭活疫苗对不同日龄和不同水平母源抗体雏鸡的免疫效力和持续期,本试验用该疫苗免疫7、14、21日龄SPF雏鸡和有母源抗体的普通雏鸡,免疫后采血测定ND血凝抑制抗体(HI Ab)、IB血凝抑制抗体(HI Ab)及IBD中和抗体(NA),并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强毒攻击。结果显示,7日龄SPF雏鸡免疫后21 d ND HI抗体、IB HI抗体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7.9log2、6.9log2和14.1log2,SPF鸡日龄越大,抗体水平越高;28日龄SPF鸡免疫后3个月,0.3 mL免疫剂量组试验鸡ND HI、IB HI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达6.5log2、6.1log2和13.6log2,IBDV攻毒保护率均为100%(10/10);不同日龄普通雏鸡免疫效果与SPF鸡试验一致,抗体水平随鸡日龄增大而升高,IBD攻毒保护率也都达到100%(10/10)。试验结果证实,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灭活疫苗可使7、14及21日龄SPF雏鸡和普通雏鸡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对雏鸡的免疫期至少为3个月。  相似文献   
23.
应用两株肾型传支当地分离株、配以传统的呼吸型传支病毒成功地研制了多介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油乳苗。经实验室检验及多年的大田试验,证明该疫苗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其保护率在攻毒试验中达90%,并使死亡率由55%降为0%;在大田试验中,与弱毒疫苗联合应用,保护率可达98%以上,有效地预防了呼吸型和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用喷砂处理的竹片作表层材料、芯层用木刨花制成的复合胶合板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胶合板具有非常高的强度,生产中可采用先将竹片和木单板胶合成一片,再将其和木刨花一次复合成板的工艺。  相似文献   
25.
实验室对各试验鸡组 ILT、IB人工发病后,中药治疗12h可基本控制病情,24h治愈率达94%和90%,48 h治愈率达100 %和98%。中间试验治疗临床 ILT和 IB混合感染鸡群40万只,24 h内可有效控制病情,48 h治愈率平均达92%,5d后治愈率平均达94%。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中药治疗鸡ILT和IB具有取材容易、加工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高效无毒的特点,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6.
Severe blight of stems and leaves caused by Rhizoctonia solani AG-1 (IB) was found on yacon (Smallanthus sonchifolius), a Compositae tuber crop, grown in Ehime Prefecture, Japan, from August to September 1996 and 1999. We named it “Rhizoctonia blight of yacon” as a new disease. Received 15 October 2001/ Accepted in revised form 25 November 2001  相似文献   
27.
用新支流三联苗(批号200701)免疫AA+父母代肉种鸡,子代雏鸡1日龄母源抗体的变化情况与其种鸡血清抗体的消长情况相似,呈强正相关。1日龄雏鸡母源抗体平均滴度越高,其15~17日龄后下降越迅速,至28日龄时已接近为0。结果表明,种鸡免疫后1~3个月,其子代在14日龄内的母源抗体可对ND的攻击获得全保护,传染性支气管炎母源抗体≥6log2。种鸡免疫后4~4.5个月,其子代对ND、IB的攻击在7日龄内能全保护。证明三联疫苗免疫种鸡后1~3个月可保护子代抵抗病毒攻击至14日龄;免疫后4~4.5个月,其子代可保护至7日龄;而免疫后5~6个月可保护子代至1日龄。  相似文献   
28.
用不同毒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F3株、肾型J株、H120-28/86株、H52、H120株)分别按不同浓度(100倍、400倍、700倍和1000倍)与100倍稀释的Lasota鸡新城疫病毒联合接种到10日龄鸡胚尿囊腔,同时设单独培养作对照,96h后收取尿囊液,用对流免疫电泳法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效价,用血球凝集试验检测尿囊液鸡新城疫病毒效价。结果表明.以NDV100倍和IBV1000倍稀释混合作用后联合培养对二者病毒效价均无明显影响,NDV血凝效价可达1b11,IBV对流免疫电泳沉淀效价可达1b11,效果最佳。然后将上述培养液,用福尔马林溶液对其进行灭活,通过常规途径制备鸡新支二联油乳刑灭活苗。将此苗接种于21日龄雏鸡,接种后0,7,14,21,28,35,42,49d分别检测雏鸡NDV抗体和IBV抗体,检出的抗体平均值分别为2,3.6,4.8,5.8,6.2,6.5,6.8,6.5和2,3.3,4.6,5.9,6、2,6.4,6.6,6.4;攻毒保护率为100%。实验证明。以NDV100倍与IBV1000倍稀释混合作用后联合培养的尿囊液制得的鸡新支二联油乳荆灭活苗可以预防鸡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29.
以不同来源苦玄参药材为研究对象,以苦玄参苷IA和IB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种质及不同生长条件对苦玄参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材料苦玄参苷IA和IB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两种苷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广西凭祥更适合苦玄参苷IA的积累,云南大部分地区更适合苦玄参苷IB的积累。紫色花植株苦玄参苷的含量显著高于白色花植株。不同部位,苦玄参苷花苞含量最高,其次为叶,根中含量极少。与梧州相比,龙州生产的材料苦玄参苷含量更高。不同生育条件下,以2月播种、生育期5个月、7月收获的材料苦玄参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0.
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BMPR-IB)基因和促卵泡素β(FSHβ)亚基基因为小尾寒羊、陶滩寒二代、滩羊和无角陶赛特多胎性能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该基因在4个绵羊群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及其杂种陶滩寒二代在BMPR-IB基因编码序列第746位碱基处发生了Q249R突变,而滩羊和无角陶赛特则没有发生这种突变;FSHβ基因CDS区外显子2在4个绵羊群体中都存在遗传多态性,CC基因型和DD基因型相比在外显子2第147处有1个T→C的单碱基突变,但未引起氨基酸改变。BMPR-IB的基因型和FSHβ的基因型分别在小尾寒羊及其杂种后代与滩羊和无角陶赛特之间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因此,BMPR-IB基因是影响小尾寒羊及其杂种陶滩寒二代高繁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而FSHβ基因可能是控制小尾寒羊及其杂种陶滩寒二代高繁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之存在紧密连锁的一个遗传标记,均可用于对绵羊产羔数的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