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5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4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目的】制备鸭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有效控制贵州省鸭多杀性巴氏杆菌发生和流行。【方法】以实验室分离保存的A:L1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地方流行株为菌种,通过涂板法测定该菌株生长曲线,并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该菌株对鸭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将该菌培养至终浓度为1×1010 CFU/mL后分别制备白油佐剂灭活疫苗和卡波姆佐剂灭活疫苗,经疫苗质量检验后进行免疫雏鸭试验;通过攻毒保护试验评价比较两种疫苗的保护率,并对攻毒试验鸭肝脏、肺脏、脾脏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A:L1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疫苗株培养至18 h到达峰值,活菌数可达1.0×1010 CFU/mL;LD50为5 CFU;制备的两种疫苗安全性良好;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一免后卡波姆佐剂灭活疫苗免疫保护率可达62.5%,高于白油佐剂灭活疫苗(50.0%)及商品灭活疫苗(50.0%)。二免后卡波姆佐剂灭活疫苗优势更为明显,免疫保护率可达87.5%,高于白油佐剂灭活疫苗(75.0%)及商品灭活疫苗(62.5%)。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一免后卡波姆佐剂灭活疫苗能对肺脏提供较好的保护效果,二免后在肝脏、肺脏和脾脏的保护效果上,卡波姆佐剂灭活疫苗组优势明显。【结论】利用贵州地区流行的A:L1型菌株所制备的卡波姆佐剂灭活疫苗免疫效果明显,能对贵州地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防控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2.
通过不同攻毒途径、不同攻毒剂量、不同采血时间及不同采血途径的试验表明,以翅静脉途径攻击多杀巴氏杆菌,剂量10亿/只,在鸡濒死挣扎时的即刻颈静脉无菌放血,可以自鸡体采集到最大量的含菌血,每只鸡37~39mL,再将血液进行差速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可最大限度地提取到血液中的巴氏杆菌,每只鸡300~400亿的总菌量。该结果与报道的提取方法相比,效率提高了1000倍以上。提取的细菌灭活后免疫鸡,经异型菌交叉攻毒试验表明,体内繁殖的巴氏杆菌具有交叉保护特性,而体外培养菌则没有。用该方法提取的巴氏杆菌,其总蛋白和总糖含量均高于培养基培养菌,提示二者之间的差异可能与交叉保护特性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3.
兔出血症-魏氏梭菌病-巴氏杆菌病三联苗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兔出血症(RHD)、魏氏梭菌病(CWD)和巴氏杆菌病(PMD)三联氢氧化铝甲醛灭活疫苗(兔三联苗)的研究,制备出了安全有效的兔三联苗。用2mL/只免疫实验兔,4天后对RHD和CWD、14天后对PMD均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21天后测定,疫苗的平均保护率为RHD97%、CWD86.2%、PMD65.2%;6个月后测定,平均保护率为RHD100%、CWD80%、PMD58.8%。该疫苗的保存期为8~10℃8个月。在此病流行地区使用兔三联苗免疫家兔1500万头份,有效地控制了该三种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4.
禽巴氏杆菌荚膜多糖-蛋白载体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EDC法和CNBr法分别交联禽巴氏杆菌荚膜多糖(CPS)与破伤风类毒素(TT),经Sephadex-G150柱层析和薄层层析鉴定表明;两种方法均获得一种大分子的CPS-TT结合物,该结合物免疫鸡的血清经二巯基乙醇(2-ME)处理后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出较高滴度的IgG抗体和一定量的IgM抗体,抗体消长情况监测结果;IgG抗体的峰值(4.88)在免疫后第21天,其后缓慢下降,持续至第24周左右。IgM抗体的峰值(4.26)在第14天,其后陡降,至第8周降至阴性血清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第8周和第24周时测出较强的二次反应和回忆反应。重复试验测出的IgG、IgM抗体滴度与本试验结果相近,第4周时攻毒保护率分别为100%和75%,且IgG抗体滴度与攻毒保护率的相关性较好,1:16以上可获得全保护。试验结果表明交联方法稳定,重复性较好,制备的CPS-TT载体抗原实现了CPS由Ti抗原向Td抗原的转换。为研究一种新型的禽霍乱载体菌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45.
2006年6~7月吉林省敦化市某鹿场的仔鹿发生急性死亡,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微生物学综合诊断,确诊为鹿巴氏杆菌病。经及时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有效控制了该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6.
以多杀性巴氏杆菌 (C-481 )、致病性大肠杆菌 O85、O119、O18、鸡白痢沙门氏菌等菌株制备的禽巴氏杆菌 大肠杆菌 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油乳与中药灭活菌苗 ,经实验室免疫试验和中间试验证明 ,该菌苗在免疫后第 1 4天即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经攻毒试验证明 ,该菌苗的保护率为 93 % ,免疫期为 9个月 ,免疫效果普遍反应良好。该菌苗在 4℃可保存 1 8个月以上 ,室温阴暗处可保存 1 0个月以上。临床证明该菌苗能有效地控制禽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与鸡白痢在鸡群中的流行 ,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7.
为了解国内不同动物源生产用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H基因的变异情况,采用PCR方法对16株不同动物源生产用多杀性巴氏杆菌的ompH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和分析。结果显示:16株菌株的ompH基因开放阅读框在1002~1056 bp之间;信号肽为N端20个氨基酸残基,成熟蛋白氨基酸残基数量在313~331 aa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为82.1%~100%;基于ompH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树中鸡源菌株(荚膜A型)、猪源和牛源菌株(荚膜B型)分别在不同的分支。序列分析结果表明,ompH基因序列差异与荚膜型之间存在相关性,而与毒力大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8.
为扩增鹅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基因,预测OmpH蛋白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通过PCR扩增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该基因序列进行开放阅读框(ORF)的寻找、编码氨基酸的推导及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初步预测等,探讨了鹅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基因在免疫保护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鹅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基因全长1537bp,ORF包含1056bp编码351个氨基酸;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有少量的α-螺旋和延伸带;推测OmpH蛋白有1个细胞黏附位点、3个糖基化位点。该研究为分析鹅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理化特性、制备单克隆抗体和设计表位疫苗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9.
The applicability of conventional and molecular methods for rapid dete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Pasteurella multocida serogroup B isolates involved in an outbreak of haemorrhagic septicaemia affecting Indian buffaloes, was studied. Five isolates were obtained and were subjected to phenotypic and genotypic characterization. None of the five isolates could be differentiated on the basis of cultural, biochemical, pathogenicity and antimicrobial sensitivity pattern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based techniques were found to be specific and sensitive for rapid dete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isolates. Repetitive extragenic palindromic (REP-) PCR, 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ERIC-) PCR and single-primer PCR differentiated all the five isolates into different profiles. All the isolates involved in the outbreak were found to have a genetic profile different from standard P. multocida strain (P52). However, three isolates had similar profiles, whereas each of the remaining two had a different profile. The study indicates the involvement of multiple strains of P. multocida in a single outbreak of haemorrhagic septicaemia in buffaloes.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molecular methods of detection and typing are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rapi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of haemorrhagic septicaemia.  相似文献   
150.
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基因的克隆、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已分离的菌株030224HB,根据NCBI上的序列(U52208)设计了一对引物,用PCR方法扩增了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外膜蛋白基因(ompH),扩增的片段大小为1114bp(ORF为960bp),并克隆到载体pMD18-T(T-Vector),测序表明该基因相当保守。用pET-28b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b-ompH,转化BL21并诱导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蛋白约为35ku,与报道大小相近。Western-blot结果表明表达的蛋白质具有生物学活性,然后用所表达的蛋白做了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