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6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900篇
林业   193篇
农学   1722篇
基础科学   7篇
  269篇
综合类   2412篇
农作物   902篇
水产渔业   228篇
畜牧兽医   497篇
园艺   551篇
植物保护   20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292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531篇
  2010年   489篇
  2009年   542篇
  2008年   471篇
  2007年   514篇
  2006年   390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苹果柱型基因Co的一个AFLP 标记的SCAR转换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将苹果柱型基因的一个AFLP 标记成功地转换成了简单实用的SCAR 标记。首先对AFLP 标记片段进行序列测定, 然后根据序列特点设计了两对特异引物CoA1/ CoA2 和CoA1/ CoA3 , 每条引物长20 bp。PCR 结果表明CoA1/ CoA2 可以扩增出216 bp 和148 bp 两条带, 其中216 bp 的为柱型性状的特征带; CoA1/CoA3 可以扩增出273 bp 和205 bp 的两条带, 其中273 bp 的为柱型性状的特征带。两对引物在杂交后代中扩增出的特征带与柱型性状的分离重组率都很低(CoA1/ CoA2 为6. 3 % ±2. 5 %; CoA1/ CoA3 为7. 3 % ±2. 6 %) , 所以它们都可以作为该SCAR 标记的特异引物所用。  相似文献   
12.
SSR技术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高志红  章镇  韩振海 《果树学报》2002,19(5):281-285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技术以其丰富的多态性、共显性遗传、重复性好和操作简便等优点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植物遗传和育种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分子标记。对SSR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作了简要的介绍,较详细地分析了如何获得SSR引物,特别是综述了果树上SSR引物的研究现状,同时将其与其它几种主要的分子标记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SSR标记检测的位点多态性水平明显高于RFLP,而且重复性优于RAPD;着重介绍了SSR技术在果树种质资源和构建果树遗传图谱及基因定位等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指出SSR技术将在果树科研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RAPD标记评价桃种间杂交一代群体的分离方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毛桃2-7(Prunus persica)、山桃白山碧桃(Prunus davidiana)以及两者的F_1代为试材,对RAPD标记的分离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APD标记在F_1代呈3种分离方式:孟德尔分离、偏离孟德尔分离规律、异常分离。3种分离位点出现的频率和数量分别为:80%、240,14%、42,6%、18。呈孟德尔分离的情况有:不分离、1:1分离和3:1分离,其中不分离的频率为64%。并对偏离孟德尔分离比例和异常分离的RAPD标记进行分析。其研究结果可为该群体是否适合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进行评价及进一步利用该群体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个与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k~m连锁的SCAR标记的分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研究将以前在稻瘟病菌菌株S1522获得的与决定对水稻品种梅雨明无毒性的基因(AVR-Pikm)相连锁的1个RAPD标记OPO121000进行了克隆和鉴定。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OPO121000的大小为946个碱基,不含有与已报道的稻瘟病菌Mg-SINE、Fosburry、Magyy、Grasshopper、Pot2以及Pot3等同源的重复序列。根据OPO121000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24个核苷酸的特异引物,对无毒表型亲本S1522和毒性表型亲本S159、无毒表型群体基因池、毒性表型基因池以及有性杂交后代108个菌株进行了PCR扩增,所有无毒表型的菌株均能特异性地扩增出1条与OPO121000大小相同的DNA条带,而毒性表型的菌株除5个重组个体外,均不能扩增出这条特异带。此结果表明,与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km连锁的RAPD标记OPO121000被成功地转化为SCAR标记,为进一步通过染色体步移克隆该无毒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果树农艺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总结了果树农艺性状基因标记策略和已获得的分子标记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集团混合分离分析法(BSA)、平行芽变分析法(PSA)和已知信息捕捉法(KIH)是果树农艺性状基因标记筛选的主要方法。目前已获得了大量果树农艺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这些标记是果树基因作图、图位克隆、分子辅助选择和种质资源鉴定等遗传研究与育种实践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6.
SSR和ISSR标记及其在牧草遗传与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14  
SSR和ISSR的高突变率、丰富的多态性以及在基因组中的广泛性,使其成为了居群遗传学研究、种质资源鉴定、亲缘关系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重要手段.概述了SSR和ISSR在植物基因组中的分布、结构和遗传方式,并对其研究方法和应用前景进行扼要阐述,旨在为从事牧草遗传育种研究的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感(岷山红三叶)、抗(澳大利亚红三叶品种♀Sensation×Renegade♂杂交新品系“甘农PR1”)白粉病红三叶材料为父母本杂交并种植成苗经人工接菌后筛选出抗、感白粉病的F1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AFLP标记构建红三叶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利用区间作图法对抗白粉病QTL进行了定位分析,可以为红三叶抗白粉病基因克隆和转基因等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49个AFLP标记构建得到的遗传图谱包含7个连锁群(LG1,LG2,LG3,LG4,LG5,LG6和LG7),遗传图谱的总距离为640.5 cM。其中,LG1连锁群的遗传距离(140.6 cM)和标记间平均距离(9.4 cM)均最大;LG4连锁群的遗传距离(55.2 cM)和标记间平均距离(1.8 cM)最小。应用区间作图法对红三叶抗白粉病基因进行QTL分析定位,共检测到5个抗白粉病相关QTL位点(qrp-1,qrp-2,qrp-3,qrp-4和qrp-5),其中qrp-1、qrp-2、qrp-3和qrp-4位于LG4连锁群上,qrp-5位于LG5连锁群上。5个QTL位点对抗白粉病的贡献率为29%~90%,qrp-1对红三叶白粉病抗性的贡献率最大(90%),为主效QTL。  相似文献   
18.
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四川绵羊群体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四川省6个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实验应用12个微卫星标记计算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及多态信息含量来评估群体内遗传多样度,通过遗传距离聚类图、群体结构推测图、主成分分析及群体间分子方差分析来评估群体间遗传关系。结果表明:6个绵羊群体在12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006~3.17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变化为0.559~0.612,平均期望遗传杂合度为0.610~0.670;6个绵羊群体间的遗传关系与地理分布情况及育成史实不完全一致,但遗传距离聚类图、群体结构推测图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显示,6个绵羊群体中布拖黑绵羊类群与贾洛绵羊类群遗传关系更近;6个绵羊群体间方差组分F统计量结果为0.112 39,处于中度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Bone weight, defined as the total weight of the bones in all the forequarter and hindquarter joints, can reflect somebody conformation traits and skeletal diseases.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 determinants of bone weight, we used a composite strategy including multimarker and rare‐marker association to perform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 for that character in Simmental cattle. Our strategy consisted of three models: (i) A traditional linear mixed model (LMM) was applied (Q+K‐LMM); (ii)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with p‐values less than .05 from the LMM were selected to undergo 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or operator (Lasso) in the second stage (LMM‐Lasso); (iii) gen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rare SNPs were examined by performing the sequence kernel association test (gene‐based SKAT). A total of 1,225 cattle were genotyped with an Illumina BovineHD BeadChip containing 770,000 SNPs. After the quality‐control procedures, 1,217 individuals with 608,696 common SNPs and 105,787 rare SNPs (with 0.001 < minor allele frequency [MAF] <0.05) remained in the sample for analysis. A traditional LMM successfully mapped three genes associated with bone weight, while LMM‐Lasso identified nine genes, which included all genes found by traditional LMM. Only a single gene, EPHB3, surpassed the significance threshold after Bonferroni correction in gene‐based SKAT. In conclusion, based on functional annotation and results from previous endeavours, we believe that LCORL, RIMS2, LAP3, PRKAR2B, CHSY1, MAP2K6 and EPHB3 are candidate genes for bone weight. In general, such 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for GWAS may be useful for researchers seeking to probe the full genetic architecture underlying economic traits in livestock.  相似文献   
20.
研究利用芒属植物(芒02381和荻04005)叶绿体全基因组测序的结果,开发12对InDel标记。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cpInDelPCR体系,得到模板DNA、dNTPs、Mg2+、引物、TaqDNA聚合酶5个关键因素在体系中的最佳组合。12对InDel标记对43份芒属和2份甘蔗材料进行扩增,共扩增出538条条带,其中3对引物扩增出13条多态性条带,占总数的2.4%。将所有位点读带转化为数值矩阵并用UPGMA法聚类,在遗传相似系数1.4的水平上,和南荻聚为一类,而芒和与五节芒、双药芒、红山茅、尼泊尔芒、甘蔗聚为一类,4个具有杂交种特征的材料单独聚为一类。试验开发的芒属植物cpInDel标记可用于芒与荻的区分,指导芒属植物的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