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3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17篇
林业   7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4篇
  69篇
综合类   841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169篇
畜牧兽医   1584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检测鸡黄病毒血清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鸡黄病毒FQ-C1株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鸡黄病毒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经优化后确定其最佳工作条件为每孔包被抗原0.57μg,血清以1:640倍稀释,羊抗鸡IgG酶标抗体以1:3200稀释,显色10 min后读取OD450值,P/N值≥2.1的血清为阳性。本实验所建立的诊断方法敏感性高于血清中和试验。对849份来自福建的血清样品进行检测表明,鸡黄病毒的血清阳性率达33.1%,说明鸡黄病毒感染有一定的流行性。  相似文献   
972.
 DELLA蛋白是GA信号响应的关键负调节因子,本文采用基于EST的电子克隆方法,从棉花中克隆了DELLA蛋白家族的一个成员GhGAI。根据电子克隆序列,从陆地棉花胚珠cDNA中扩增得到GhGAI全长基因片段。将其在原核中表达,得到了分子量(Mr)为62000的蛋白质条带。表达蛋白经His-Tag亲和层析纯化后,对兔子进行免疫,制备的抗血清通过间接ELISA检测,具有较高的效价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73.
根据抗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单链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及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用重叠延伸PCR法合成了单链抗体的重链和轻链,经(Gly4Ser)2Linker连接,获得完整的单链抗体基因ZEN2 scFv。将ZEN2 scFv与碱性磷酸酶(AP)编码序列连接形成融合蛋白基因ZEN2 scFv-AP,构建到pE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及亲和层析纯化,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中均检测到1条分子质量为75 ku的可溶性蛋白条带,ELISA分析证实,细菌表达的ZEN2 scFv-AP融合蛋白具有碱性磷酸酶活性。这一研究结果为建立快速、灵敏、经济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ELISA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4.
李学俭  边连全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50-1450,1500
[目的]研究β-甘露聚糖酶对早期断乳仔猪猪瘟抗体效价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子随机化设计,将所选的72只28±2日龄平均体重(7.04±0.43)kg的健康断奶仔猪(杜×长大)按体重相近、公母各1/2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组1~4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β-甘露聚糖酶0、0.025%、0.05%、0.1%。饲养期为4周。猪瘟抗体用正向间接血凝法(IHA)测定。[结果]结果表明:56日龄时组23、4、的猪瘟抗体效价比组1显著提高(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β-甘露聚糖酶可以提高猪瘟抗体效价。该研究为甘露聚糖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5.
用rcPL对6-8周龄的昆明小鼠进行免疫注射制备多抗,第3次加强免疫后第6天采集少许血清,用琼脂凝胶免疫扩散(AGID)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的产生情况;分娩后立即通过剖腹产的方法获得山羊胎盘组织,用获得的抗血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的方法定位胎盘催乳素。结果表明,琼脂扩散检测抗原浓度为100μg/mL,用ELISA中酶标仪检测450nm处OD值,免疫血清与阴性对照的比值P/N为7.77;IHC和IFA显示胎盘催乳素在肉阜和子叶的双核细胞及单核细胞中表达。使用背部皮下多点注射的方法对昆明小白鼠进行免疫来制备重组山羊胎盘催乳素多克隆抗体是可行的,制备的抗体能满足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胎盘催乳素的要求。  相似文献   
976.
为探究治疗奶牛乳腺炎的抗生素替代性生物制剂,研究将前期获得的特异性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α溶血素的单链抗体scFvZZ107,在小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模型中验证其保护作用。结果显示,3种不同剂量(5、10、15 μg)单链抗体处理组乳腺组织内细菌数量分别为25.42±1.3、3.33±0.53和4.8±0.78 lgcfu/mg,IL-1α的含量分别为49±7.91、31.37±2.26和57.34±4.48 pg/mL,IL-1β含量分别为40.91±7.39、47.81±4.78和39.2±2.28 pg/mL,IL-8的含量分别为48.64±1.86、41.65±3.07和45.74±1.56 pg/mL,与生理盐水处理组相比,单链抗体中、高剂量处理组乳腺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量显著减少(P<0.05),且IL-1α、IL-1β与IL-8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通过观察小鼠乳腺组织HE和TUNEL染色情况,与生理盐水处理组相比,scFv中、高剂量处理组乳腺组织更加完整,凋亡细胞的数量也更少,表明scFvZZ107对小鼠乳腺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77.
团头鲂转录因子Oct4的原核表达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分析鱼类干细胞多能性转录因子Oct4的功能,将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Oct4进行原核表达并制备了兔抗Oct4多克隆抗体。采用RT-PCR方法从团头鲂卵巢中扩增Oct4基因的部分编码片段,插入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MaOct4;将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经IPTG诱导、Ni~(2+)亲和柱层析纯化获得分子量约49 ku的可溶性重组蛋白;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体,通过ELISA法测定其效价,Western blot鉴定其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该重组载体在37℃,0.5 mmol/L IPTG条件下诱导4 h可获得Ma-Oct4重组蛋白的高效表达;制备的团头鲂Oct4多克隆抗体能够分别与纯化的Oct4蛋白、原核表达的Oct4蛋白、团头鲂胚胎中的内源Oct4蛋白以及HepG2细胞中过表达的Ma-Oct4:DsRed融合蛋白特异结合。为后续深入研究团头鲂Oct4在干细胞多能性调控中的作用提供了有效的分子工具。  相似文献   
978.
为获得刺激隐核虫幼虫膜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初步分析单抗特性,提取刺激隐核虫幼虫膜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O细胞融合,以间接ELISA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通过ELISA方法检测单克隆抗体的亚类及效价;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单抗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并以串联质谱方法对所识别条带进行鉴定;采用免疫荧光法分析单抗的抗原结合位点和特异性。结果得到3株能稳定分泌刺激隐核虫幼虫膜蛋白抗体的细胞株(5D11AG5、5H9BG3、6E11CE7)。这3株细胞株产生的抗体亚型均为IgM,ELISA效价分别为1∶3200、1∶25600、1∶51200。单抗5D11AG5和单抗5H9BG3株能够识别~35kDa的刺激隐核虫幼虫膜蛋白线性抗原表位,单抗5D11AG5所识别的蛋白与数据库中刺激隐核虫表面抗原蛋白、嗜热四膜虫微管蛋白(tubulin)的肽段具有较高覆盖率。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单抗5D11AG5和单抗5H9DG3识别部位主要在虫体表面近胞口的前端,而单抗6E11CE7识别虫体表面外膜。刺激隐核虫幼虫膜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刺激隐核虫功能性蛋白的筛选、纯化和功能分析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79.
为探究布鲁氏菌病疫苗经不同黏膜途径免疫奶牛后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水平及疫苗体外排菌方面的影响,将80头10~12月龄的奶牛平均分为四组,通过眼部滴注(A组)、口腔喷注(B组)、阴道灌注(C组)三种黏膜免疫途径对奶牛接种布鲁氏菌病弱毒活疫苗(A19株),并与皮下注射免疫组(D组)进行比较,测定了免疫后7 d内黏膜免疫组的排菌情况,180 d内四组免疫奶牛的抗体效价和60 d内四组免疫奶牛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IFN-γ、IL-2和IL-4)水平。结果显示:黏膜免疫组在免疫后5 d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排菌,以免疫后1 d内排菌量为最高,并且在黏膜免疫组中阴道灌注组排菌量最低;各组奶牛在免疫后20 d时MSAT测定抗体效价平均值均上升至最高,之后持续下降,黏膜免疫组的抗体水平显著低于注射免疫组,且在黏膜免疫组中阴道灌注组的抗体水平最高;A组和B组奶牛在免疫后120 d RBT检测无阳性,C组在免疫后150 d RBT检测无阳性,D组在免疫后180 d RBT检测阳性率35%;B组、C组在免疫后7 d,A组、D组在免疫后20 d IFN-γ分泌量达到最高值,各组IL-2和IL-4分泌量未见明显变化,黏膜免疫组中阴道免疫组的IFN-γ分泌量为最高,仅次于注射免疫。结果表明,阴道灌注是一种较优的奶牛布鲁氏菌病黏膜免疫方式。  相似文献   
980.
弓形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流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在人和动物中相互传播,全球约有50%的人感染,不仅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和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对食品安全构成巨大威胁。采用改良凝集试验(MAT)定性检测从辽宁省沈阳、辽阳、大连等14市采集的共计2 152份血清,结果共有368份阳性血清,总阳性率为17.1%(368/2 152),辽阳市和本溪市阳性率最高和最低,分别为26.3%和6.12%;其中繁殖母猪为33.9%,普遍高于育肥猪的13.4%;成年猪为20.9%,普遍高于仔猪的7.59%。结果表明,辽宁省14市猪均有不同程度的弓形虫感染,且各市感染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