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21.
刘姗  胡洪利  陈惠 《河南农业科学》2013,42(1):148-151,159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结合响应面法(RSM)优化金龙胆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水平,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最佳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出金龙胆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工作时间23.4min,间隔2s,乙醇体积分数73%,料液比1∶38,在此条件下实际提取的总黄酮含量为8.285%。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金龙胆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便可行,得到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达县2000年以来水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程度影响因子的分析,筛选出影响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程度的主导因子,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适合达州地区水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发生为害程度的预测模型。经回测检验,各模型的历史符合率达81.82%~90.91%,且2011—2012年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3.
传统的Bézier曲面控制顶点的反求算法在型值点的参数值为0时,计算公式中会出现分母为0的情况,导致程序的计算结果不准确.通过对型值点的参数化值进行分类讨论,将参数值为0的型值点单独处理,改进了mχn次Bézier曲面控制顶点的反求算法.实例验证,改进后的算法得出的控制顶点结果准确,生成的曲面满足A级曲面的光顺性要求.  相似文献   
24.
"异书同号"问题影响馆藏书目数据库的质量和读者检索和利用图书馆的效率。究其原因,图书编目过程中多种技术层面的不当操作直接导致馆藏图书的"异书同号"问题。采用计算机批量查找法和人工零星记录法查找出这些重复记录,并按步骤分析处理这些重复记录,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是处理"异书同号"、做好馆藏书目数据库维护的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用多张含有形状参数的CE-Bézier曲面光滑拼接进行拖拉机造型曲面的表示,解决拖拉机造型设计中复杂曲面无法用单一曲面进行描述的问题。【方法】构建多张CE-Bézier曲面,对这些曲面进行光滑拼接,并在调整各曲面公共边界的位置及其形状参数的情况下,形成不同的拖拉机造型方案。【结果】快速得到多个拖拉机机身造型方案。【结论】该方法高效、易于操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
性诱剂诱集稻纵卷叶螟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性诱剂诱捕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比较3种诱捕测报工具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性诱剂的测报数据与其他2种测报手段基本吻合,对稻纵卷叶螟测报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测定几种常用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为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将供试7种药剂稀释成5个系列浓度,3龄中期幼虫为试材,浸虫法测定,处理后48 h(氟铃脲96 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结果]杀虫单对水稻稻纵卷叶螟毒力最低,LC50为306.624 2 mg/L,毒力最高的为阿维菌素,LC50达到了0.221 0 mg/L,氟虫腈对稻纵卷叶螟的LC50为7.237 5 mg/L,仅次于阿维菌素。7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毒力的高低顺序为阿维菌素>氟虫腈>毒死蜱>氟铃脲>三唑磷>丙溴磷>杀虫单。1.8%阿维菌素乳油用量8.1 g(a.i)/hm2和40%丙溴磷乳油480 g(a.i)/hm2,药后10 d防效分别达到86.68%和81.72%。[结论]丙溴磷、阿维菌素、氟虫腈、氟铃脲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均较好,混配使用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8.
稻田灰飞虱暴发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引起稻田灰飞虱暴发的原因,为其防治策略的提出奠定基础。[方法]从种植结构、耕作制度、水稻品种、气候条件、抗性问题及天敌因子等几个方面分析稻田灰飞虱暴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我国稻区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的演变为灰飞虱提供了充足的食料;感虫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灰飞虱对温度适应能力的增强、长期不合理用药引起的抗药性的提高及天敌种群数量的减少是导致稻田灰飞虱暴发的原因。防治对策方面,建议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科学采用化学防治把灰飞虱暴发的态势压下去,并积极应用种植抗虫品种、推广翻耕麦、加强田间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结论]该研究为稻田灰飞虱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水稻集中育秧田灰飞虱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秧田是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的重要场所,秧苗期是防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时期。对沿黄稻麦轮作区集中育秧田中灰飞虱成虫的数量进行调查,将所得数据运用频次拟合检验、聚集度指标法、Iwao的m*-m回归法、Taylor幂法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集中育秧田中灰飞虱成虫呈聚集分布,空间分布型随水稻秧龄增大从负二项分布向奈曼分布过渡;建立的Iwao回归式为:m*=0.9654+1.1329m,表明个体间相互吸引,存在个体群;运用Taylor幂法则得到回归方程:lgs2=0.1371+1.3847lgm;最适理论抽样方程为n=t2/D2(1.9654/m+0.1329)。  相似文献   
30.
为给小麦抗吸浆虫育种提供参考,以小麦高抗和高感吸浆虫品种构建的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分析了小麦形态特征、抽穗期和开花期与吸浆虫侵害后小麦估计损失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吸浆虫侵害后,小麦估计损失率与植株高度、穗下茎节间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6和-0.178;估计损失率与抽穗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23;而估计损失率与小穗密度的相关性不大,相关系数仅为-0.026。抽穗期和开花期均与估计损失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55和0.161;抽穗期至开花期天数与估计损失率的相关性不大,仅为-0.071。因此可以通过株高、穗下茎节间长度、抽穗度、抽穗和开花的时间大致判断小麦对吸浆虫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