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6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6篇
  11篇
综合类   235篇
农作物   10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早籼茎鞘和叶片糖氮含量与产量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品种间一些营养指标与产量的相关性,我们于1981和1982年,选择了分别代表高秆低产和矮秆高产等不同类型的5个早籼稻品种,进行了籼稻在不同生育期内茎鞘和叶片糖氮含量与产量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高产水稻在营养生长期植株茎鞘含糖量高,进入生殖生长期后,尤其是齐穗期,功能叶含氮量高,光合力强,产量也较高。早籼稻品种间茎鞘和叶片糖氮含量与产量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2.
早稻品种对二化螟的抗性及其生化基础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二化螟在早籼5143和中1061与杂交早籼新香A/71和优IA/66上造成的枯鞘、枯心数,及对不同品种稻株的总糖量和氨基酸总量测定及叶鞘组织硅质化分析,研究了水稻不同品种与二化螟的抗虫性关系。结果表明,虽未出现高抗二化螟的品种,但品种间对二化螟的耐虫性差别明显,中1061对二化螟的耐虫性最强,5143和新香A/71居中,优IA/66最弱。二化螟在不同品种上的种群消长与糖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糖含量高的品种二化螟发生程度重。硅化细胞多,硅质化程度高的品种对二化螟的抗性强。  相似文献   
63.
水稻内生细菌B196的鉴定及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稻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菌株B196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B196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采用浸种和喷雾的方法将菌株B196接种到水稻植株后,均能在稻株体内回收到该菌株,表明菌株B196能在水稻体内定殖.菌株B196对水稻纹枯病的盆栽和田间防效分别为64.29%和55.13%.  相似文献   
64.
化学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新筛选方法:蚕豆叶片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建立简便,快速的杀菌剂筛选方法为目村,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水稻纹枯病杀菌剂生物测定模式-蚕豆叶片法,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测定结果准确,方法简便,取材容易等优点。采用该方法对Pencycuron,井岗霉素进行试验,获得了国内外报导一致的结果,与水稻植株法的防治效果,具有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5.
 乙烯(ET)信号在植物抵抗各种逆境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关于乙烯信号在调控水稻纹枯病抗性中的作用仍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以感纹枯病水稻品种Lemont和抗纹枯病水稻品种YSBR1为材料,分析了纹枯病菌接种后乙烯合成关键基因及信号传导途径中标志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纹枯病菌侵染可显著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激活乙烯信号。进一步采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和信号激活剂处理水稻并进行接种鉴定,结果显示,两种化学剂分别可抑制或激活乙烯信号;无论是Lemont还是YSBR1,激活其乙烯信号均可显著增强抗病性,而抑制该信号均显著降低抗病性。对3个乙烯受体突变体(ethylene response2, etr2; ethylene response3, etr3; ethylene response sensor2, ers2)进行温室接种鉴定,发现突变体的病斑长度均极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以上研究表明乙烯信号在水稻对纹枯病菌的防卫反应或基础抗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果将为进一步解析“水稻-纹枯病菌”间的互作机制、制定合适的病害综合防控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6.
选用三种类型两系杂交稻组合,研究灌浆结实期茎、鞘贮藏碳水化合物转运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茎、鞘高含量可溶性糖是转运活跃的特征;淀粉酶活性高有利淀粉降解转运;分枝酶( Q 酶) 可能影响淀粉的降解和转运效率;蔗糖合成酶( S S) 、蔗糖磷酸合成酶( S P S) 对蔗糖含量和转运有影响。  相似文献   
67.
为筛选出对水稻纹枯病高效的新配方药剂及剂量,以咪鲜胺和氟环唑混配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持效期和田间药效测定。采用孙云沛法进行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混配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的联合毒力均表现为增效,综合联合毒力、成本和持效期等因素,选择30%咪鲜胺·氟环唑微乳剂(2∶1)为最佳田间应用配比。田间药效试验亦表明,30%咪鲜胺·氟环唑微乳剂(20%+10%)158~180g/hm2的用量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8.
为探究直立穗型籼稻产量、产量性状及生长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的表现差异,为生产上直立穗型籼稻材料以最高效率利用环境等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以弯曲穗籼稻N11为对照,直立穗籼稻NF11为试验材料,选择5个不同栽培密度(0.23 m×0.12 m、0.27 m×0.14 m、0.33 m×0.17 m、0.38 m×0.20 m、0.40 m×0.21 m)开展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对直立穗型籼稻产量及产量性状均有较大影响;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不同穗型籼稻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贡献不尽相同,其中每穗粒数对弯曲穗型籼稻产量影响较大,千粒重对直立穗型籼稻产量影响较大;两个穗型材料在0.27 m×0.14 m密度下产量最高,随着密度的减小,弯曲穗型籼稻减产量大于直立穗;随栽培密度的变化,各农艺性状指标及纹枯病发病情况对弯曲穗型籼稻产量没有显著影响,而株高及纹枯病发病情况对直立穗型籼稻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虽然随着栽培密度的减小,两种穗型籼稻产量表现出的趋势相似,但各产量性状及生长相关指标的表现存在差异。试验表明直立穗籼稻材料能够通过调节自身株型来影响产量,使得其产量对密度变化的敏感度较弯曲穗籼稻材料更弱,故而选择栽培密度可结合实际应用生产环境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69.
以3%井冈霉素A·(2亿芽胞/毫升)多粘类芽胞杆菌水剂为供试药剂,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剂量、不同施药时期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2年试验结果表明,当用药量在45~90 g.a.i/hm2 时,药后20 d,发病初期(即病株率在5%以下)预先防治的田间防效达80.38%~89.06%,而发病期(即病株率在10%以上)施药的田间防效仅达41.12%~53.26%;在发病初期预先防治效果要明显优于发病期再施药,从而确定该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时期应适当前移.  相似文献   
70.
以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了水稻纹枯病对佳辐占再生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主要影响佳辐占倒3和倒4芽的再生力,降低再生季的穗茎比,导致再生季的有效穗减少,从而影响再生季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