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35篇
农学   117篇
基础科学   6篇
  76篇
综合类   319篇
农作物   105篇
水产渔业   64篇
畜牧兽医   84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31.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sodium chlorite (SC) alone and its sequential treatment with edible coatings on browning inhibition and quality maintenance of fresh-cut d’Anjou pears. Edible coatings were prepared from chitosan (CH) and its water-soluble derivative carboxymethyl chitosan (CMCH), separately. Pear wedges were immersed in SC solution, followed by coating with CH or CMCH solutions. The samples were packed in unsealed bags and stored at 4 °C for subsequent color, firmness, and weight loss measurement. The effects of the SC and coating treatments on polyphenol oxidase (PPO) inhibition and microbial inactivation were also evalua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C exhibited significant (P < 0.05) inhibition of browning and PPO activity. The SC treatment was also strongly effective in inactivating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on pear slices. Coating SC-treated pear slices with CH adversely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pear slices by accelerating the discoloration of cut surfaces and increasing the PPO activity. On the contrary, coating SC-treated samples with CMCH significantly prevented the browning reaction and inhibited PPO activity. In addition, SC and CH/CMCH coatings maintained tissue firmness and did not affect weight loss. Our study may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use of SC + CMCH treatment as an alternative preservation treatment for fresh-cut fruits and vegetables.  相似文献   
32.
以壳聚糖作为涂膜保鲜材料,研究对12℃下贮藏的西葫芦主要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0.75%壳聚糖涂膜处理西葫芦,可以显著降低果实的失重率,抑制采后呼吸强度和细胞膜透性的升高,较好地保持西葫芦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及果皮叶绿素的含量,使贮藏期间西葫芦果实内的过氧化氢酶维持较高水平,达到良好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N,O-羧甲基壳聚糖对鸡的急性毒性,评价该药的安全性;【方法】以最大浓度的N,O-羧甲基壳聚糖(10.5%),按20ml/(kg·bw)(2.1g/(kg·bw)/次)剂量24h内给鸡灌服;【结果】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各组试验鸡全部存活,临床、剖检均未见到异常变化,测不出LD50,根据新药审批办法中关于急性毒性的要求,进行最大耐受量的测定。鸡灌服给予N,O-羧甲基壳聚糖的最大耐受量为10.5g/(kg·bw),相当于临床拟用量的3500倍;【结论】N,O-羧甲基壳聚糖毒副作用很小,临床可以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34.
甜菜碱和壳聚糖对提高香蕉幼苗抗寒性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甜菜碱和壳聚糖混合处理对香蕉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碱和壳聚糖对提高香蕉幼苗抗寒性具有正向协同效应,主要是通过协同提高细胞保护酶SOD活性、降低叶片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减少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增加组织水中束缚水的比例、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质膜透性等来增强香蕉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35.
研究了酸性(pH5.1)和近中性(pH6.4)壳聚糖溶液引发4个玉米种子材料后,对发芽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酸度壳聚糖溶液引发都能显著提高4个玉米材料的发芽势,缩短平均发芽时间,增加苗高和叶绿素含量;3种玉米新种子引发后的发芽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超甜3号陈种子处理低于对照.pH5.1壳聚糖引发处理后,苏玉1号和超甜3号幼苗的POD活性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超甜3号陈种子P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处理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玉米幼苗的CAT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表明,壳聚糖可作为一种新的引发剂用于处理玉米种子,同时两种酸度壳聚糖溶液引发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均可提高玉米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36.
在不用药物、不接种疫苗的条件下,于饮水中添加0(CK),0.5%,1.0%和1.5%的以壳聚糖为培养底物研制的壳聚糖饲用微生物制剂饲喂湘黄鸡,探讨其对湘黄鸡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脾脏指数有上升趋势(Jp〈0.25),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血液中IgG含量呈上升趋势(P〈0.25),T3,T4和IgA含量也显著提高(P〈0.05或(p〈0.01);试验组盲肠中大肠杆菌显著减少,而乳酸杆菌显著增加(P〈0.01).同时在日增重和育成率上,试验组提高率达9.31%(p〈0.01)和7.01%(p〈O.05),表明该制剂通过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增强T3,T4,IgA,IgG分泌和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从而提高试鸡的抗病力和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对壳聚糖的降解作用以及初步探讨壳聚糖水解反应的动力学。方法:测定反应液的粘度并用高压液像色谱(HPLC)分析壳聚糖水解的产物。结果:在18℃下水解180min后,壳聚糖溶液的粘度下降百分率为62.41%。水解的产物有氨基葡萄糖和它的二糖、三糖和四糖。水解反应随酶浓度的升高而加快,纤维素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0℃。结论:纤维素酶能有效地催化壳聚糖降解。  相似文献   
38.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对红景天苷控制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含有药物的海藻酸钠溶液滴入到壳聚糖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形成微球,制备一系列红景天苷微球,研究微球对红景天苷的包载能力及释药特性。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氯化钙、壳聚糖的质量浓度、海藻酸钠与红景天苷的比例及壳聚糖溶液pH值对微球的包埋率、载药率及缓释性能有影响,而成膜反应时间对载药率和包埋率有影响,对缓释性能没有影响。缓释效果最佳的微球制备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与红景天苷质量比为1.5,海藻酸钠2.5 g/mL,壳聚糖0.8 g/mL,氯化钙1.5 g/mL,成膜时间为5 min,pH值为5.5。  相似文献   
39.
从金龟子中提取壳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分布广泛、壳聚糖含量高的白星花金龟 (Potosia(L iocola) brevitarsis L ewis)为材料 ,以单因素试验方法进行了获得较高粘度壳聚糖提取工艺的试验研究。提出了壳聚糖的提取工艺 :1脱矿物质。用 0 .30 mol/LHCl预先加热 (70~ 80℃ ) 30 min,然后室温 (2 0℃ )条件下浸泡 12~ 2 4 h。2脱蛋白质、脂类。用 1.2 5~ 3.75 mol/LNa OH在 90~ 10 0℃下处理 4~ 6 h。 3脱乙酰基。用 10~ 11.2 5 m ol/L Na OH在 130℃下处理 3h  相似文献   
40.
采用1 g/L的壳聚糖分别在"银帝"甜瓜开花前1周、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网纹形成期对植株进行1、2、3、4次喷洒.结果表明:采前壳聚糖处理可有效降低甜瓜果实采后病害的真菌潜伏侵染率、Alternaria alternata和Fusariumspp.的潜伏侵染率.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潜伏侵染率依次降低,其中以4次处理效果最好.此外,采前壳聚糖3次和4次处理还可有效抑制采后果实损伤接种A.alternata和F.semitectum病斑面积的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