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04篇
  免费   1920篇
  国内免费   4439篇
林业   2777篇
农学   4183篇
基础科学   613篇
  4705篇
综合类   18398篇
农作物   2893篇
水产渔业   2867篇
畜牧兽医   6211篇
园艺   1648篇
植物保护   2268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428篇
  2022年   902篇
  2021年   1125篇
  2020年   1190篇
  2019年   1400篇
  2018年   994篇
  2017年   1661篇
  2016年   2085篇
  2015年   1771篇
  2014年   1431篇
  2013年   2116篇
  2012年   3083篇
  2011年   3022篇
  2010年   2392篇
  2009年   2199篇
  2008年   2488篇
  2007年   2961篇
  2006年   2651篇
  2005年   2010篇
  2004年   1692篇
  2003年   1190篇
  2002年   959篇
  2001年   846篇
  2000年   798篇
  1999年   666篇
  1998年   553篇
  1997年   486篇
  1996年   458篇
  1995年   444篇
  1994年   378篇
  1993年   388篇
  1992年   369篇
  1991年   314篇
  1990年   285篇
  1989年   207篇
  1988年   164篇
  1987年   101篇
  1986年   104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4篇
  1963年   5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研究根据NCBI已发表序列设计引物,提取经植物血凝素刺激后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头肾细胞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IL-17成熟肽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序列与发表序列相一致。将该基因重组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并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Rosetta,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大小约为32k Da,重组蛋白经Ni-NTA系统纯化、复性后纯度达90%以上,以其免疫小鼠制备虹鳟IL-17多克隆抗体。ELISA结果显示其效价为1∶25 600,而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地识别真核细胞中瞬时表达的虹鳟IL-17。本研究成功制备虹鳟IL-17多克隆抗体,为下一步IL-17在虹鳟黏膜免疫中的作用及其佐剂效应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2.
水流对杂交鲟幼鱼游泳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26℃水温下,使用特制的鱼类游泳行为测定装置研究了杂交鲟(Huso duricusGeorgi♂×Acipenser schrenc-kiBrandt♀)幼鱼在0 m/s、0.1 m/s、0.3 m/s、0.5 m/s 4种流速条件下的游泳行为。结果显示:杂交鲟幼鱼随着流速的增加趋流率增大,且在90min内趋流率达到100%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实过过程中0.3 m/s和0.5 m/s两组摆尾频率都高于0.1 m/s和静水组,但在各个时段内,摆尾频率与趋流率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杂交鲟幼鱼的游泳状态明显受到所处流速的影响:0.1 m/s流速下以逆流前进为主,约占时间比例56.3%;0.3 m/s流速下以逆流静止为主,约占时间比例58.1%;0.5 m/s流速下以逆流后退为主,约占时间比例80.7%。在逆流前进和逆流静止两种游泳状态下,杂交鲟幼鱼的游泳速度和摆尾频率呈线性相关。但在逆流后退和顺流而下两种状态下,两者之间却没有显著的相关,且此两种状态下其游泳速度和摆尾频率随流速增加的变化趋势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993.
在洪湖湖滨地区筛选了4种当地主要的河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方式,对池塘与水源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比较,分析各因子对河蟹收获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7—10月中,8月水温和氨氮含量最高,各池塘水体理化指标月平均值无显著差异;各池塘水草生物量逐月急剧下降,至10月底基本消失,其月平均值与成蟹体重、回捕率及特定生长率显著负相关。高温季节是防止河蟹氨氮中毒死亡的关键时期;水草调节水体营养、稳定底质、吸附水体悬浮质的功能对河蟹存活及生长有重要作用。当地优势池塘养殖方式为:放养规格约5 g/ind.,密度16875 ind./ha,水草移栽以伊乐藻为主,搭配其它种类,覆盖率约为60%,动物性饵料投喂比例约为66%,螺蛳投喂量约3638 kg/ha。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催产和未催产的长吻鮠脑垂体中腺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GTH 细胞) 的分泌活动分析,证实了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 A) 50μgkg 加DOM5mgkg 混合注射催产长吻鮠,能有效地促使GTH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诱导卵母细胞成熟和排卵,催产效果显著。超微结构的进一步观察,揭示了长吻鮠脑垂体GTH 细胞中存在两种分泌颗粒,即分泌小球,直径1200~2000nm ,电子密度低;分泌颗粒直径300 ~500nm ,电子密度高。分泌小球释放与卵母细胞的发育成熟有关,分泌颗粒的释放则与排卵相关。  相似文献   
995.
一种吻蛭类大鱼蛭在大菱鲆鱼体上的感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山东省威海崮山育苗场发现大菱鲆成鱼及幼鱼鱼体感染寄生虫,受感染的鱼由于处于感染初期,并经过及时的处理,所占比例较低。病鱼症状为鱼体体色变黑、瘦弱、离群、不摄食甚至死亡。寄生虫寄生于大菱鲆的体表及鳃部,虫体黑褐色,全长40~50mm。经鉴定,该寄生虫属于环节动物门(Annelida),蛭纲(Hirudinea),吻蛭目(Rhynochobdellida Blanchard),鱼蛭科(Piscicolidae Johnson),鱼蛭属(Piscicola Blainville),大鱼蛭(Pisciola magna Yang)。  相似文献   
996.
为了解黄河陕西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更好地进行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于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在该河段设定了7个研究断面,对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4次调查,同时对15项水环境指标和同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监测和调查。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动物20种,其中原生动物4种,轮虫10种,枝角类3种,桡足类3种,夏季浮游动物种类数最多,为16种,冬季最少,仅有5种;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5~3 800个/L和0.00001~1.24 mg/L,春夏较大、秋冬较小,空间上整体呈现上游低、下游高的分布趋势;浮游动物优势种为小旋口虫(Spirostomum minus)、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和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为0.65~0.83,Margalef指数为1.08~2.49,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39~0.60;7个断面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影响浮游动物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pH值和重金属铬(Cr)。  相似文献   
997.
黄贻涛  王艺磊 《水产学报》2013,37(6):830-839
同种移植炎症因子AIF-1 (allograft inflammatory factor 1,AIF-1)是一种由干扰素γ诱导的含有EF-hand结构域的钙离子结合蛋白,其功能主要是参与移植排斥、免疫炎症反应、自身炎性和非炎性的损伤等.首次克隆了杂色鲍AIF-1基因cDNA全序列,命名为HdAIF-1,其全长为942 bp,开放阅读框为456 bp,编码151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HdAIF-1在杂色鲍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血淋巴和鳃中表达量最高.高温应激下,HdAIF-1在鳃组织中各时相表达均显著上调,并在温度升至31℃时达到最高.而血淋巴和肝胰腺中HdAIF-1在高温应激前4个时相表达无显著差异,到了96 h均显著上调.缺氧应激下,HdAIF-1在血淋巴中表达变化没有显著差异,而鳃中24 h显著下调,192 h显著上调.副溶血弧菌感染实验表明HdAIF-1基因在感染后3、24和48 h均检测到HdAIF-1的表达量显著上调.高温和缺氧应激以及弧菌感染均显示HdAIF-1基因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说明HdAIF-1可能作为免疫因子在杂色鲍应激等状况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池塘溶解氧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连喜  邓长辉 《水产学报》2006,30(2):225-229
在分析了池塘溶解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神经网络良好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建立了池塘溶解氧的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如采用常规的BP或其它梯度算法,常导致训练时间较长且易陷入局部极小点,本实验采用快速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糊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收敛速度明显加快。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预报溶解氧的预测精度较常规BP递推算法的预测精度明显提高,所采用的模型能对溶解氧进行可靠的预测,该方法为研制开发智能水质检测仪以及工厂化养殖工作奠定了基础,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基于虾类行动障碍野田村病毒(movement disorder nodavirus, MDNV)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基因设计寡核苷酸引物和探针,以含有MDNV靶基因的pMD18-MDNV质粒和RNA标准品为模板,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建立了MDNV的TaqMan RT-PCR检测方法。优化后的反应组分:20.0 μL TaqMan RT-PCR反应液预混液中包含11.0 μL一步法RT-PCR缓冲液、0.8 μL酶混合物、0.3 μmol/L正向引物、0.3 μmol/L反向引物、0.4 μmol/L探针、1.0 μL模板和5.2 μL RNA-free H2O;优化后的反应程序:54.5℃ 15 min,95℃ 1 min;45个热循环扩增(95℃ 10 s,60.3℃ 30 s)。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能实现对MDNV的特异性检测,在1.4×1010~1.4×101 copies/μL标准质粒浓度范围内,起始模板浓度对数值与反应循环数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最低可检测5.5×101拷贝的RNA标准品或1.4×101拷贝的pMD18-MDNV标准质粒。分析结果还显示,该检测方法批内Ct值和批间Ct值的变异系数(CV)分别小于1.27%和1.83%,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利用该方法对2019年采自我国部分省市的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MDNV的阳性检出率为23.5% (16/68)。本研究建立的MDNV TaqMan RT-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快速和灵敏等特点,可为对虾养殖实践中MDNV的定性、定量检测与监测以及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00.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世界范围内举足轻重的水产养殖品种,在普遍的高密度养殖活动及环境恶化的情况下,逆境胁迫是影响其养成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高浓度氨氮胁迫是最普遍的毒理因子。由于对虾抗病性状的遗传力较低,且在受限于测试场地的低选择强度情况下,抗病选育的进展比较缓慢。而对虾的抗逆性具有较高的遗传力,且不具备传染性的特点使得其不受测试场地的限制。因此,本研究以氨氮急性胁迫应激敏感群体(SP)和耐受群体(TP)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敏感性差异分析,首次探索了通过提高对虾对逆境急性胁迫应激的耐受性,从而间接提高其抗病力的可能性。本研究每个群体设3个处理:高浓度氨氮胁迫下(10 mg/L)WSSV感染组,两群体分别命名为SPAV和TPAV;正常海水条件下(氨氮水平小于0.01 mg/L)WSSV感染组,分别命名为SPV和TPV;正常海水条件无WSSV感染组(空白对照组),分别命名为SPC和TPC。结果显示,SP群体(5 h)在WSSV感染后开始死亡的时间显著早于TP群体(16 h);从感染60 h后,SPAV组的死亡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到137 h时该组全部死亡,其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SPV(70.42%)和TP群体的2个组TPAV(42.67%)和TPV(18.99%)(P0.05)。在144 h实验结束时,SPV的累积死亡率为73.67%,显著高于TP群体的2个组TPAV(46.15%)和TPV(18.99%)以及SP群体的对照组SPC(34.79%);此时,TPAV组的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TPV和TPC组(P0.05),而TPV与TPC组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逆境毒理因子(氨氮胁迫)会增加对虾对病原的敏感性,而且对氨氮急性胁迫应激耐受力高的群体对病毒的抵抗力也高。本研究为探索提高对虾抗病力而降低养殖过程中的死亡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