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66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23篇
  37篇
综合类   163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研究不同用量的藻酸丙二醇酯对调配型酸性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藻酸丙二醇酯在酸乳饮料中的最适用量,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调配型酸乳饮料复配乳化稳定剂的最佳配方:藻酸丙二醇酯0.2%、羧甲基纤维素钠0.25%、高酯果胶0.1%、蔗糖酯0.015%。  相似文献   
62.
万向  郭志有 《畜禽业》2012,(9):48-51
肉中的脂肪氧化伴随着肉的整个成熟过程,脂肪的氧化对肉的产品品质造成双面影响,文章主要从影响水包油型乳浊液的几个方面:接触面的面积、接触面的相互作用、乳浊液电荷、接触面的厚度及接触面的通透性等几个影响脂肪氧化的因素,介绍了乳化液滴中抗氧化剂的作用及液滴中其他成分与脂肪氧化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生产中合理控制肉中脂肪氧化及寻找新的抗氧化剂、抗氧化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初步评价鸦胆子油乳经胸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胸腔内置管引流排尽胸水,反复3次往腔内灌注45℃生理盐水800~1 000 mL,每次保留20 min后充分排尽,最后将45℃生理盐水100 mL+地塞米松15 mg+鸦胆子油乳60 mL注入胸腔,与胸水引流后经常温生理盐水100 mL+地塞米松15 mg+顺铂50 mg/m2胸腔灌注化疗的30例进行对照。每周1次,共治疗2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Karnofsky标准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经胸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率高,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毒副反应轻。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4.
温度响应型吡唑醚菌酯微囊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宁  齐麟  王娅  李晓刚 《农药学学报》2017,19(3):381-387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丙烯酸丁酯(BA)的共聚物为壁材,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温度响应型吡唑醚菌酯微囊。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对该微囊的形貌、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进行表征,同时采用透析袋法探讨其释放性能,并以斑马鱼为试材测定其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微囊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04 μm,包封率为78.30%,载药量为15.66%。吡唑醚菌酯微囊具有明显的温度响应性特征,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为28.2℃,当环境温度高于28.2℃时能够快速释放活性成分,而低于该温度时其释放行为受到抑制。吡唑醚菌酯微囊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LC50(96 h)值为有效成分4.48 mg/L,较吡唑醚菌酯原药的提高了90倍以上,因此能够显著提高吡唑醚菌酯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5.
为明确不同纳米材料对水中As(Ⅲ)的吸附效果和机制,筛选出经济有效的As污染吸附材料,采用批处理振荡平衡法,研究了多层氧化石墨烯(多层GO)、20 nm羟基磷灰石(P20)、40 nm羟基磷灰石(P40)以及纳米零价铁(n Fe)对As(Ⅲ)的吸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纳米材料对As(Ⅲ)的吸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吸附容量的大小顺序为多层GO(17.4 mg·g~(-1))P20(2.74 mg·g~(-1))P40(2.17 mg·g~(-1))n Fe(0.976 mg·g~(-1))。其中,多层GO对As(Ⅲ)的吸附效果最好,其饱和吸附量是nFe的17.8倍。通过能量弥散X射线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对不同纳米材料吸附As(Ⅲ)前后进行分析,证实了多层GO的吸附机制是以单层化学吸附为主;P20、P40、nFe吸附机制为材料表面的聚沉吸附及含氧官能团与As(Ⅲ)发生络合等反应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多层GO可作为吸附材料用于As(Ⅲ)污染水体的修复。  相似文献   
66.
以纳米TiO2及纳米ZnO为原料制备了复合涂层,测试分析了竹制品复合涂层的抑菌和防霉效果。结果显示,复合涂层有较强的抑菌防霉效果,其中10%纳米ZnO的抑菌效果最强,纳米TiO2和纳米ZnO混合物的防霉效果最强。试验证实,纳米TiO2及纳米ZnO的复配处方有抑菌防霉作用,有望应用于竹制产品的表面抑菌及防霉。  相似文献   
67.
证明了将光散射技术用于评价水乳剂稳定性的可行性。通过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配方的研制,证明了来自Turbiscan Lab分散稳定性分析仪的稳定性参数(SI)可以作为水乳剂稳定性判定的量化指标,其结果与传统的热贮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试验结果一致,SI<4.0的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体系具有稳定性。此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乳化剂配比对体系的稳定性影响最大,水质和共乳化剂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差异不显著。选定乳化剂配比后,水质和共乳化剂对体系物理稳定性的影响是协同作用的结果,水质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选择,因而可用自来水配制合格的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  相似文献   
68.
蒲侠  张兴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927-12929
[目的]研究无皂乳液聚合反应动力学,为油脂类单体寻求一种新的绿色聚合方法,。[方法]在制备桐油衍生物(TOMG/MA)/苯乙烯无皂乳液的基础上,控制反应中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聚合反应的一个因素,对无皂乳液聚合反应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苯乙烯/(TOMG/MA)无皂乳液聚合反应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Rp=k[St]1.25[TOMG/MA]0.01[KPS]0.96,反应活化能大约为81.8kJ/mol。[结论]苯乙烯/(TOMG/MA)无皂乳液聚合反应符合一般的自由基共聚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9.
以明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包囊材料,蛋氨酸为芯材采用复相乳化法制备蛋氨酸微胶囊。应用均匀实验设计分析了微胶囊制备过程主要影响因素及适宜的工艺条件,得出明胶溶液浓度对微囊的形成影响较大,优化参数得出蛋氨酸微胶囊载药量为61.30%。  相似文献   
70.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H9N2 subtype 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LPAI), an inactivated vaccine has been used in Korea since 2007. The Korean veterinary authority permitted the use of a single H9N2 LPAI vaccine strain to simplify the evolution of the circulating virus due to the immune pressure caused by the vaccine use.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 suitability of the vaccine strain in the final inactivated oil emulsion LPAI vaccine. In this study, we applied molecular rather than biological methods to verify the suitability of the vaccine strain used in commercial vaccines and successfully identified the strain by comparing the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the hemagglutinin and neuraminidase genes with that of the permitted Korean LPAI vaccine strain. It is thought that the method used in this study might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other viral genes of the LPAI vaccine strain and perhaps to other veterinary oil emulsion vacci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