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屎肠球菌对瘤胃发酵的影响,以此评价屎肠球菌能否作为直接饲用微生物用于反刍动物的生产。【方法】利用持续动态人工瘤胃装置,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不添加屎肠球菌发酵液为对照,研究了添加1.25×106和6.25×106mL-1屎肠球菌发酵液对瘤胃液pH、微生物蛋白(MCP)、氨态氮(NH3-N)、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的影响。【结果】添加屎肠球菌对瘤胃pH值和MCP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提高瘤胃NH3-N浓度(P<0.01);与对照组相比,1.25×106mL-1屎肠球菌液添加组显著提高了瘤胃液的乙酸与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而添加屎肠球菌对瘤胃丙酸和丁酸浓度及乙酸与丙酸的比例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添加一定量的屎肠球菌,可在不改变瘤胃发酵类型的情况下促进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相似文献   
102.
以3月龄的鲫( Carassius auratus ) 为实验对象, 研究了氯化三苯基锡( TPTC) 对鲫的急性毒性以及在1 /2LD50、1 /3LD50、1 /4LD50、1 /6LD50亚急性浓度下对鲫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较低的TPTC 浓度下, 鲫的概率单位较小, 死亡率较低; 当浓度达到385. 6 Lg /L时, 死亡率超过50%。因此, TPTC 浓度385 Lg /L是一个安全阈值, 当TPTC 浓度达到385 Lg /L以上, 死亡率明显增加。TPTC的对数浓度和概率单位呈现出明显的线性相关; 且TPTC在鲫体内的积累量较大, 难以降解; 鲫对TPTC比较敏感, 可将其作为TPTC毒性测试的标准试验生物。  相似文献   
103.
本文旨在比较研究毛茛科植物提取物、莫能霉素和苹果酸对小麦粉的肉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效果。试验采用体外产气量法进行。瘤胃液供体动物为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黄牛,发酵底物为小麦粉。试验设3个处理组:毛茛科植物提取物组(200mg/L)、莫能霉素组(5mg/L)和苹果酸组(10mmol/L),对照组不添加调控剂。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之间小麦粉DM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6),活体外24h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产气速率和产气延滞期差异极显著(P<0.01)。植物提取物处理组能明显提高发酵液pH,而莫能霉素和苹果酸处理组导致发酵液pH下降(P<0.05),不同处理组间各发酵时间点的发酵液中乳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较低。各处理组之间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各种挥发性脂肪酸的摩尔百分比例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中3个处理组均能明显改变小麦粉的体外发酵。与莫能霉素相比,提取物能明显提高小麦粉体外发酵液pH,增加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改变各种挥发性脂肪酸的摩尔百分比例,而苹果酸处理对小麦粉体外发酵的调控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颗粒日粮中添加柠条对滩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及羊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相近的健康去势滩羊20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含有10%菊花粕的颗粒日粮,试验组饲喂含有6%柠条和4%菊花粕的颗粒日粮;开展周期为50天的育肥试验,测定滩羊的生长性能指标;育肥试验结束后,测定滩羊血液生化指标;屠宰后测定滩羊的屠宰性能指标,并取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指标;取背腰最长肌,测定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含量以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滩羊的初始体重和终末体重无显著(P>0.05)差异;试验组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降低10.84%,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P<0.05)高于试验组;两组试验羊料肉比相同。试验组滩羊血清中的总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其他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P>0.05)差异。对照组滩羊屠宰率比试验组高1.59%,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试验羊肝脏重、肝脏指数、心脏和肺脏重、心脏和肺脏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滩羊瘤胃液中丁酸浓度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异戊酸浓度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滩羊背腰最长肌中分别检测出18种和20种脂肪酸,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7.51%和20.92%,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22%和3.89%,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3.25%和14.09%。[结论]颗粒日粮中加入柠条对滩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影响不明显,但可改善瘤胃发酵,丰富羊肉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增加肉中粗蛋白、粗脂肪和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建立适于绵羊瘤胃液和肉鸡粪中痕量吲哚、粪臭素测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肉鸡日粮中分别添加饲用抗生素、葡萄糖酸和乳果糖,收集13~15、20~22、33~35和40 ~41日龄肉鸡的粪;采集绵羊饲喂前(记为0h),饲喂后1.5、3、6和9h的瘤胃内容物.[结果]色谱条件,流动相:乙腈:水,流速1mL/min,柱温30℃,激发波长270nm,发射波长350nm,梯度洗脱;方法具有分离时间短(10 min以内),样品处理简单、分离度好、灵敏度高(吲哚142.8 ng/mL,绝对量2.142 ng/15 μL;粪臭素1 ng/mL,绝对量0.015ng/15 μL)的特点.葡萄糖酸组、乳果糖组肉鸡粪中吲哚含量在肉鸡34~36日龄时达到高峰值,抗生素组肉鸡粪中吲哚含量随日龄呈现上升趋势;从粪臭素含量来看,40 ~41日龄时肉鸡粪中含量有所增加,其中,饲用抗生素组、乳果糖组增加最明显,葡萄糖酸组增加最少.绵羊瘤胃液中吲哚含量在饲喂后1.5h达到最高值,饲喂800 g精料日粮时含量极显著高于饲喂400 g精料日粮,其余各时间点两种日粮之间差异不显著;而瘤胃液中粪臭素含量在饲喂后3h达到最高值,且饲喂800 g精料日粮时含量都有高于饲喂400 g精料日粮时.[结论]肉鸡粪中的吲哚、粪臭素含量不仅与日粮有关,还与肉鸡的日龄有关.饲喂两种水平的精料补充料时绵羊瘤胃液中吲哚、粪臭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相似;高精料饲喂后1.5 ~9 h内,瘤胃液中的粪臭素含量普遍升高.  相似文献   
106.
选择无流产史、无疾病,个体大小相近的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2头延边黄牛,采用自身对照设计法进行延边黄牛哺乳母牛优化日粮对其瘤胃内环境参数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pH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饲喂优化日粮组总VFA、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优化日粮的添加使得乙酸/丙酸值变小,但瘤胃发酵还是属于乙酸发酵型,对乳脂率无负影响.  相似文献   
107.
高精料条件下延胡索酸对山羊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山羊瘤胃液的体外批次培养,研究延胡索酸对瘤胃混合细菌体外发酵的影响。瘤胃液在含底物(玉米粉、豆粕和黑麦草)和延胡索酸(0、4、8和12 mmol.L-1)条件下发酵24 h。结果表明,在整个发酵期内,不同浓度的延胡索酸均显著提高了累积产气量,同时显著影响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及其组成,降低乙酸的浓度及比例,增加丙酸的浓度及比例。其中4 mmol.L-1延胡索酸在12~24 h提高了TVFA浓度和丙酸浓度(P<0.05),8 mmol.L-1组和12 mmol.L-1组的TVFA浓度和丙酸浓度在16 h和24 h也有显著提高(P<0.05)。在12、16、20和24 h时,3个添加组乙酸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丙酸比例则明显提高(P<0.01),乙酸和丙酸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4 mmol.L-1延胡索酸添加组的乳酸浓度在12、16、20和24 h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延胡索酸能显著提高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液中TVFA及丙酸比例,其中4 mmol.L-1延胡索酸对于调控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8.
为了研究陇南道地中药材纹党和红芪加工废弃物中活性多糖对衰老小鼠的抗氧化作用,用低糖低脂饲料适应性喂养小鼠15 d,以剂量为500 mg·kg-1颈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D-galactose)溶液构建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纹党多糖(Codonopisis pilosula polysaccharides, CPP)、红芪多糖(Hedysarum polybotrys polysaccharides ,CHP)剂量处理组和阳性(VE170 mg·kg-1)处理组。连续灌胃给药28 d,研究两种多糖对衰老小鼠体重及动物脏器指数、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变化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经过测定,提取的纹党多糖和红芪多糖得率分别为16.52%和13.96%,纯度为 99.65%和99.38%,剂量在400 mg·kg-1时纹党多糖对衰老小鼠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红芪多糖,其心脏和脾脏指数、血清中的SOD、CAT和GSH-Px活力均高于模型组,血清中的M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对衰老小鼠具有缓解体重下降的作用。结果表明,纹党多糖和红芪多糖均能提高衰老小鼠的抗氧化作用,且纹党多糖和红芪多糖联用后抗氧化和抗衰老能力最好。  相似文献   
109.
在饲料种类、饲喂方法、日粮总量等不变情况下,对31头黄牛食前食后的瘤胃液 PH 值及纤毛虫数作了调查。结果:食后(上午)瘤胃液 pH 值较食前(下午)低0.2;纤毛虫少,7.42万/ml.一天内瘤液 pH 值平均为6.8,纤毛虫平均为23.6万/Ml  相似文献   
110.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ruminal degradability of the dry matter (DM) and crude protein (CP) of 10 varieties of spineless cactus (Opuntia spp.) grown in north‐eastern Brazil. Two ruminally fistulated steers were used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Ash, CP, acid detergent fiber, and acid detergent lignin levels ranged from 10.4 to 13.3 %, 6.2–7.7 %, 19.8–24.8 % and 3.4–5.4 %, respectively. Relative to the other cactus varieties, Redonda had the highest (P < 0.05) in situ soluble DM fraction and effective DM degradability. No differences in effective DM degradability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other cactus varieties. In situ soluble CP fraction ranged from 1.7 % of CP for the 69 IPA/UFRPE variety to 11.1 % of CP for the Gigante variety. Slowly degradable CP fraction and its rate of degradation were similar among the cactus varieties (average 90 % of CP and 9 % h?1, respectively). The cactus variety 69 IP/UFRPE had a lower (P < 0.05) effective ruminal CP degradability (ECPD) than the other varieties, which had a similar ECPD (average 66 % of CP). It was concluded that differences in ruminal degradability exist between cactus varieties, with more variations observed for ruminal DM than for CP degrad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