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4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0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A disease of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the giant freshwater prawn, farmed in China was recently recorded in Zhejiang, Jiangsu, Shanghai, Guangxi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The clinical sign of the disease, which develops in post-larvae (PL), is a whitish appearance of the muscles, particularly noticeable in the abdomen. Mortalities may reach 100% in some hatcheries. Investigations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fter negative staining of diseased PL homogenates showed the presence of two types of viral particles: one, unenveloped, icosahedral in shape, 26-27 nm in diameter, the second, much smaller, about 14-16 nm in diameter, designated extra small virus particle (XSV). The large virus has a genome with two pieces of ssRNA (RNA-1 and RNA-2), of 3 and 1.2 kb, respectively. Hybridization tests confirmed that this large virus is closely related to M. rosenbergii nodavirus (MrNV) which was isolated from diseased prawns in a hatchery in the French West Indies. Its very small size and hypothesized bi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uggest XSV is a new type of crustacean virus. As XSV has always been found associated with the larger virus (nodavirus) and is located in muscle and connective cells of diseased animals, it could be an autonomous virus, a helper-type virus or a satellite-like virus.  相似文献   
12.
徐洁 《中国马铃薯》2002,16(2):73-75
为了寻找一种能被广泛应用的马铃薯病毒鉴定技术 ,研究了指示植物的种类及其培育方法和利用指示植物鉴定病毒的方法。,结果表明 :指示植物可以广泛地应用于马铃薯的病毒鉴定中  相似文献   
13.
1990年和1991年从湖南省8个地区(市)、25县(市)烟区调查采样,发现湖南烟草病毒病田间症状表现有7种类型,以花叶症状最多.通过鉴别寄主反映和A 蛋白酶联检测,初步确定湖南烟草上存在CMV,TMV,PVY 和TRSV 4种病毒的感染.它们除单独侵染外,还有TMV+CMV,TMV+PVY2种复合侵染类型,其中以CMV 侵染频率最高,达53.08%.应用A 蛋白酶联法检测314个花叶病样本,结果表明湖南烟草花叶病主要由CMV,TMV 侵染所致,其中又以CMV 侵染频率最高,达67.84%.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生物接种、血清学反应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对大田发生的玉米矮花叶病毒源进行了鉴定。利用超薄切片系统研究了玉米受MDMV侵染后超微结构的变化。在细胞质中观察到风轮状、卷叶状、束状、圆柱状内含体和简单的囊泡到高度卷曲的膜系统。受侵细胞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胞间连丝,a型为正常胞间连丝,b型的胞间连丝伸出指状突起,这可能是细胞限制病毒在寄主体内运转的一种结构。壁旁体的出现与寄主细胞壁加厚及封闭胞间连丝有关。  相似文献   
15.
转录后基因沉默与植物对外界病毒的抵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连续3年对某鸡场禽流感感染鸡群进行跟踪监测,对使用疫苗前与使用疫苗后不同时段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基因进行全序列分析,研究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同亚型灭活疫苗的选择压力下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使用第1次分离的病毒株制备的疫苗后8个月分离该病毒株,其HA基因仅有1个氨基酸发生变异;继续使用该疫苗第2年分离的该病毒株,其HA基因有20个氨基酸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7.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水貂阿留申病毒基因序列数据,设计了3对引物,采用PCR的方法分别对ADV-DL1、ADV-DL2株非结构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将各片断克隆至pMD18-T载体,经PCR鉴定后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ADV-DL1、ADV-DL2与GenBank上公布的ADV毒株相比,核苷酸序列同源率NS1为85.9%~90.0%,NS2为85.1%~92.7%,NS3为83.0%~95.1%。ADV-DL1与ADV-DL2同源率NS1为93.7%,NS2为95.6%,NS3为98.5%。氨基酸同源率NS1为82.8%~85.8%,NS2为80.7%~92.1%,NS3为72.9%~95.4%。ADV-DL1与ADV-DL2同源率NS1为90.3%,NS2为92.1%,NS3为95.4%。  相似文献   
18.
植物病毒的真菌传播及传毒介体油壶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传播植物病毒研究已成为植物病毒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扼要介绍了40余年来,国内外关于植物病毒的真菌传播及传毒介体油壶菌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我国蛋鸡J亚型白血病病毒(ALV-J)株来源及其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对2009年从我国6个省区蛋鸡场分离到的19株ALV-J的gp85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并与11个ALV-J参考株gp85基因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个ALV-J分离株的gp85基因长度为894bp~924 bp不等,分别编码298~308个氨基酸;各病毒株间gp85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为71.3%~100%.遗传进化分析表明,目前我国蛋鸡ALV-J分离株来源复杂,其中13个分离株与英国原型株HPRS-103、国内麻黄肉鸡株SCAU-0901亲缘关系较近;3个分离株与美国株ADOL-7501及国内白羽肉鸡株HN0001处在同一大的分支;而另外3个分离株则各自形成独立的分支,表明其gp85基因发生了较大变异.本研究表明,19个分离株与国内早期肉鸡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提示我国当前蛋鸡ALV-J株可能并非源自国内早期肉鸡ALV-J株,其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快速、灵敏、准确地同时检测和鉴别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细小病毒(PPV)和伪狂犬病毒(PRV)的方法,本研究采用连接酶检测反应(LDR)-PCR和基因芯片技术建立一种新型检测方法.首先在3种病毒的保守区内分别设计一对LDR探针,两端各连接一段通用序列,依次进行LDR、通用引物荧光标记扩增和芯片杂交,同时比较引物标记和Cy5 -dCTP标记方法的灵敏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特异地检测PCV2、PPV和PRV3种病毒,而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猪圆环病毒1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3种病毒的最低检测限少于10个拷贝;Cy5-dCTP标记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引物标记.利用建立的方法对41例临床样品进行检测,与普通PCR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7.6%~100%.该方法的建立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