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0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51.
采用发酵乳粘丝法初筛与发酵乳综合品质对比法复筛相结合的方法,从我国西北部三种不同来源的发酵制品中筛选了三株产粘性能良好的乳酸菌。经鉴定其中两株为嗜热链球菌,一株为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选取两株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复配发酵试验,以市售酸奶做对照,筛选出使发酵乳粘性好、乳清析出少、感官评价好的菌株,命名为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ST-1。  相似文献   
52.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与乳制品中柚皮苷含量的方法。样品用甲醇提取,在284 nm波长下,流动相为体积分数0.1%醋酸水溶液-乙腈(75∶25,V/V),C18色谱柱分离,经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柚皮苷在5~500 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分别向乳粉、液态乳和酸乳样品中在加入柚皮苷标准品0.02、0.04、0.08 g/100 g时,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2%~103.2%、96.3%~103.7%和99.7%~104.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2%~2.31%、1.25%~1.85%和1.24%~1.66%。该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能够测定乳与乳制品中柚皮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53.
以黑参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白砂糖、菌粉发酵制成一款新型酸乳。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黑参酸乳的工艺条件,进一步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和Box-Benhnken试验进行工艺优化,确定黑参酸乳的优化工艺,最后对成品进行营养指标、微生物及人参皂苷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黑参酸乳的优化工艺为:黑参粉7.2 g,白砂糖34.9 g,菌粉1.0 g,牛乳300 mL,于41℃发酵10 h。该工艺所得酸乳成品口感细腻,具有黑参特有的色泽、滋味和气味。与普通酸乳相比,黑参酸乳的营养价值有所增加且含有人参皂苷等活性成分,其中Rf、Rb3、Rg3、Rh2和Rd含量分别为0.03、0.39、2.50、0.07、0.95 mg/g。  相似文献   
54.
In the first of this three-part series of articles, the debate in the clinical literature over the reality or extent of particular positive health benefits of a putative nutraceutical,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s (CLAs), in human subjects was reviewed. In the second part, we explored the means by which animal scientists and farmers—responding as much to annual sales in the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in health food stores of seed oil capsules rich in CLAs, as opposed to any conclusive clinical science—are aggressively pursuing ways to feed livestock and fowl that would naturally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CLAs per conventional consumer dietary portions of beef, lamb, goat, pork, and broiler chicken meat so as to be to be marketed as functional foods. In this third and final installment, animal nutrition means of enhancing CLAs in eggs and in fluid milk, cheese, yogurts, and butter are recorded. As in the prior parts of this series, the core journals covering this third chapter in the CLA research story are identified for 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 librarians.  相似文献   
55.
紫薯金针菇复合保健酸乳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娟  王方 《保鲜与加工》2013,13(2):21-25
以紫薯、金针菇和脱脂乳粉为主要原料,添加蔗糖和稳定剂,经乳酸菌发酵,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研制紫薯金针菇复合酸乳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影响紫薯金针菇复合保健酸乳品质的因素主次顺序为:紫薯添加量>蔗糖添加量>金针菇添加量>发酵剂接种量;最优配方及制备工艺条件为:紫薯添加量10%,金针菇添加量15%,蔗糖添加量7%,发酵剂接种量5%,复合稳定剂CMC-Na+海藻酸钠(1∶1)的添加量为0.2%,在42℃温度条件下发酵4 h。制得的紫薯金针菇复合酸乳色泽为均匀一致的紫色,组织细腻、稳定,酸甜适口,具有紫薯和金针菇的清香和奶香味,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一种良好的保健酸乳。  相似文献   
56.
采用离心-冷冻干燥组合工艺,比较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废酸奶的脱水效果和菌种存活率,及载体种类和添加比例对成品状态和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废酸奶经4 000 r/min 离心30 min 预浓缩后,添加质量比为10%的麦芽糊精作为载体,冷冻干燥7 h,可以得到含水率低于4.5%,活菌数7*107~6*108 CFU/g 冻干品的饲料活菌制剂,在0℃的贮存条件下袁普通包装可保存268 d袁真空包装可保存1年左右。由以上工艺可制得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功能饲料添加剂,其可提高牲畜免疫力,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57.
孙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435-10436,10504
[目的]找出适宜的发酵工艺条件,制做出一种集牛蒡和酸奶的保健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保健食品牛蒡酸奶.[方法]以鲜牛奶、牛蒡为主要原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牛蒡酸奶的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试验表明,采用牛蒡原汁与鲜牛奶体积比为1∶10,加入质量分数8%的蔗糖,发酵5.5h,可制得品质风味优良的牛蒡酸奶.[结论]利用该工艺制作的牛蒡酸奶乳白色,具有牛蒡和牛奶特有的香气,风味协调,组织细腻、均匀,口感丰富.  相似文献   
58.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检测酸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方法.方法:根据蜡样芽孢杆菌hbl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直接检测酸乳中蜡样芽孢杆菌,扩增产物电泳检测.结果:LAMP法检测酸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特异性强,方法检出限6.4CFU/mL,人工污染检出限21CFU/mL.结论:LAMP法用于检测酸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灵敏度高、耗时短,为酸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为了提高凝固型发酵酸豆乳的质量,消除豆腥味,改善口感,以感官评分为参考指标,研究了乳酸菌和豆水比对酸豆乳质量的影响,并进行了质构分析。结果表明:豆水比200∶1 000,添加RSJ2菌种得到的凝固型发酵酸豆乳感官评价最好,质构分析得出当凝胶强度较低、破裂强度和黏度适中、破裂距离较长时,凝固型发酵酸豆乳的口感较好。   相似文献   
60.
[目的]从新疆传统酸马奶以及市售酸奶中分离鉴定出嗜酸乳杆菌,从中筛选出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菌株进行发酵特性研究,寻找具有优良发酵特性的嗜酸乳杆菌菌株.[方法]利用MRS培养基活化嗜酸乳杆菌,并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发酵乳中嗜酸乳杆菌的活菌数,同时利用pH计和NaOH标准溶液滴定酸度以测定发酵乳在发酵过程以及冷藏期间的酸度变化.[结果]发酵24h,嗜酸乳杆菌G14、S22和G13先后到达发酵终点的顺序依次为G14> S22> G13,其中嗜酸乳杆菌G14的产酸能力最强,发酵乳的滴定酸度为94.83°T,pH值为4.30.4℃冷藏期间,嗜酸乳杆菌G14和S22发酵乳的后酸化程度较菌株G13低.冷藏16d时,各菌株仍具有较高的对数存活率,且菌株G13、S22和G14的对数存活率分别为79.18;、80.12;和85.57;,存活能力的顺序依次为G14> S22> G13.[结论]嗜酸乳杆菌G14产酸能力最强,最先到达发酵终点.冷藏过程中,嗜酸乳杆菌G14和S22的发酵乳后酸化程度较低,且嗜酸乳杆菌G14的对数存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