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6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272篇
林业   136篇
农学   401篇
基础科学   23篇
  260篇
综合类   1938篇
农作物   297篇
水产渔业   197篇
畜牧兽医   449篇
园艺   309篇
植物保护   12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以新鲜马铃薯切片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其在不同低温条件下品质的变化。评估了在0、1、2℃等3个低温处理温度下,马铃薯切片在不同储藏时期的感官品质变化得分,测定了褐变度,总酚、丙二醛(MDA)的含量,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在1℃处理时鲜切马铃薯片保持了最佳的感官品质,同时此温度下显著抑制了酶促褐变反应、PPO活性和POD活性,显著影响微生物繁殖与MDA的积累,感官评价较高,马铃薯保鲜效果最佳。本研究为马铃薯食品的加工和贮存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2.
[目的]筛选出小麦籽粒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种质资源,为贵州小麦籽粒品质的遗传改良及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生产中表现优异的135份贵州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苯酚染色法进行染色,在此基础上以STS分子标记(PPO16、PPO18和PPO29)检测小麦PPO活性相关基因,并通过Fragment AnalyzerTM毛细管电泳鉴定相关基因,进而对小麦籽粒低PPO活性基因的组成进行鉴定和筛选.[结果]135份小麦材料籽粒经苯酚染色后,有4份材料未染色(A级),9份呈浅绿色(B级),65份材料呈棕色(C级),57份材料呈黑色(D级).STS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在A级和B级材料中检测到10份材料含Ppo-A1b基因、4份材料含Ppo-D1a基因,其中4份材料同时含有Ppo-A1b/Ppo-D1a基因,分别是贵麦2号、惠水1-23、石无芒和08-9选单-2-7;在C级材料中检测到3份材料含Ppo-A1b基因、17份材料含Ppo-D1a基因,其中1份材料(贵农08-9)同时含有Ppo-A1b/Ppo-D1a基因;在D级材料中均未检测到Ppo-A1b和Ppo-D1a基因.[结论]采用苯酚染色法结合STS分子标记检测可对小麦籽粒是否含低PPO活性基因进行准确鉴定.贵麦2号、惠水1-23、石无芒、08-9选单-2-7和贵农08-9等5份含有双低PPO活性基因(Ppo-A1b/Ppo-D1a)的种质资源,可作为亲本材料直接用于小麦籽粒低PPO活性遗传改良及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963.
[目的]从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分析低氧胁迫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应激的生理响应过程,为其健康养殖及耐低氧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体表无损伤、体重450±20 g/尾、体长24.0±0.7 cm的健康翘嘴鳜进行低氧(溶解氧含量2.8±0.2 mg/L)胁迫,设常氧(溶解氧含量6.5±0.2 mg/L)为对照组,分别在低氧胁迫0、6、12、24、48和96 h时采集翘嘴鳜的肝脏和鳃组织样品,进行抗氧化酶、呼吸相关酶活性及低氧诱导反应相关基因表达测定.[结果]在整个急性低氧胁迫过程中,翘嘴鳜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GSH含量从低氧胁迫6 h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CAT和GPT活性从低氧胁迫12 h起显著高于对照组.鳃组织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在胁迫6 h时达最高值(849.67 U/mg),显著高于对照组;超微量总ATP酶(ATPase)活性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显著低于对照组.低氧胁迫组翘嘴鳜肝脏HIF-1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胁迫48 h后显著上调;EPO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在胁迫12 h时显著上调;HSP90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胁迫6和48 h分别出现峰值,其他时间点与对照组持平.[结论]急性低氧胁迫对翘嘴鳜肝脏抗氧化酶、鳃组织呼吸相关酶及低氧诱导反应相关基因表达均产生显著影响.虽然翘嘴鳜能通过自我调节抗氧化酶和呼吸相关酶活性及上调低氧诱导反应相关基因表达,促使机体适应低氧环境,但溶解氧降至2.8 mg/L以下即对其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须密切关注养殖水体溶解氧变化.  相似文献   
964.
[目的]探索南美油藤幼苗的抗冷害机制,为我国南美油藤幼苗低温胁迫适应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支持.[方法]利用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两种外源激素作为诱导剂,测定南美油藤幼苗在4℃低温胁迫下不同激素和不同浓度处理下的幼苗叶片膜系统[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和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随处理时间的变化.[结果]南美油藤幼苗叶片喷施10μmol/L ABA后经低温胁迫能显著降低其膜系统REC和MDA含量(P<0.05,下同),而喷施10 mg/L GA3能有效降低其MDA含量;南美油藤幼苗叶片喷施10μmol/L ABA后经低温胁迫能显著增加其SP和SS含量,而喷施GA3南美油藤幼苗叶片SP和SS含量的增加效果不显著(P>0.05,下同);喷施10μmol/L ABA后经低温胁迫均能有效提高幼苗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喷施10 mg/L GA3可适当提高其POD活性,5 mg/L GA3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CAT活性,但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喷施GA3对南美油藤幼苗叶片中CAT活性增强效果不显著.对7种生理生化指标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OD、POD和CAT 3种氧化酶活性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POD与REC呈负相关,CAT与REC和MDA含量呈负相关,故增强SOD、POD和CAT的活性,可适当降低REC和MDA含量,提高南美油藤幼苗的抗冷害能力.SP和SS均与3种氧化酶活性呈正相关,且SS与REC和MDA呈负相关,因此增加SP和SS含量对南美油藤幼苗抵抗冷害能力有积极的作用.[结论]喷施适当浓度的外源激素ABA(10μmol/L)和GA3(5~10 mg/L)能有效提高南美油藤幼苗的抗冷害能力.  相似文献   
965.
以豇豆为试材,采用变温贮藏(T1:4℃贮藏1d+室温贮藏;T2:4℃贮藏2d+室温贮藏;T3:4℃贮藏3d+室温贮藏,D1:4℃贮藏1d+10℃贮藏1d+室温贮藏,D2:4℃贮藏2d+10℃贮藏1d+室温贮藏,D3:4℃贮藏3d+10℃贮藏1d+室温贮藏;对照:室温贮藏)的方法,研究其对豇豆采后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变温贮藏可有效延长豇豆贮藏的货架期,其中T3和D3处理可有效维持较好的感官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抑制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同时,可维持较稳定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抑制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过氧化损伤。因此,变温贮藏处理可有效地保持采后豇豆较好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966.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多效唑对连晚秧苗有明显的控长效应。于一叶一心期施用300ppm多效唑,控长率可达30%左右,有效期为4—5周。多效唑的控长效应与相对低温对苗高的影响相似。多效唑对稻苗各器官均有控长效应,可有效地调整秧苗株型,改善秧田群体条件。多效唑的控长效应主要表现为降低稻苗生长速度,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物质  相似文献   
967.
本研究结果表明,用20-140mg/L的苄基腺嘌呤(BA)喷施小麦幼苗2天后,体内乙醇酸氧化酶活性比对照提高10.78-64.71%,其正相关系数是r=0.9839,其直线回归方程是Y=0.1007+0.00048X。用20-140mg/L的BA喷施小麦2天后,体内过氧化氢酶活性比对照提高13.62-24.27%,正相关r=0.9015,20-100mg/L的BA处理2天后,蛋白质含量升高14.6  相似文献   
968.
柑桔抗羟脯氨酸细胞变异系的选择及其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γ射线诱变与高浓度羟脯氨酸(HYP)离体选择的方法,获得抗羟脯氨酸(HYP)锦橙悬浮细胞系,并再生植株。抗性细胞系比供体细胞系(对照)含有较高的脯氨酸(Pro),有较高的POD与CAT活性及较强的抗HYP能力,经冷驯化后抗性细胞系的抗寒性比供体细胞提高1.4℃,同时进一步加大了抗性细胞系在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和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含量及水势上与供体的差异。这表明,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及渗透调节能力的加强与抗性系抗寒性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969.
采用“富集PCR”方法,用单个特异引物和oligo(dT)15从桃伤处理叶片cDNA 中扩增出特异性片段⒚将扩增产物分离并克隆筛选到13 个重组克隆,其中有6 个克隆能与ACC氧化酶基因组DNA 杂交,对其中一个阳性克隆pGEMAC12 作酶切分析,发现其酶切图谱与已报道的桃果实成熟相关的ACC氧化酶cDNA 基本一致⒚DNA 序列分析表明,插入片段两端DNA 序列均是 5'端特异引物序列,表明是由5'端特异引物单个引物扩增出来,全序列分析表明插入片段全长833 bp,是ACC 氧化酶cDNA 基因编码区的一部分,5'端缺少启始密码子ATG,3'端缺少部分编码序列和终止密码子TAA⒚  相似文献   
970.
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番茄ACC氧化酶基因LEETHYBR编码区0.9kb的cDNA片段,经酶切图谱分析和序列分析鉴定后,反向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中,构建了表达ACC氧化酶反义RNA的二元载体。用农杆菌侵染美洲黑杨叶片,在含卡那霉素的MS培养基上选择转化子和植株再生,通过PCR检测筛选到16株转基因杨树植株,Southernblot分析初步确证了外源基因是以单拷贝插入到杨树基因组中;对杨树幼苗乙烯释放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杨树的乙烯释放量为对照植株的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